122. 第122章

《江南茶事录·陆羽传奇》全本免费阅读

大庄家付一刀回唐当日,圣上下令叫我和郭子仪一并去皇宫宫门处迎接。

另设有彩旗和仪仗队,击鼓吹奏以示重视。

我和郭主帅站在城墙之下,等待着目标人物到来,同时,也相互讨论一些国家大事。

“陆羽,程公公冒然叫圣上写《罪己诏》固然是错,但本官觉得你还有想对圣上说,却没有说出口的话。”

“诚如郭大人所言,学生曾想建议圣上大赦天下,专讨贼佞。唯有对天下示以仁心、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让心向着朝廷的武将们齐心抗难,才能让藩镇割据势力主动向皇帝上表谢罪,这样就能免去用军干戈之苦,军费自然也能省。”

“那你为何不说?”

“因为……”我终于提起了那个一直不让提的名字,“因为李希烈不从,圣上一气之下对河朔三镇削藩,逼反了李怀光。错失了稳住局面的一线生机。”

“你可知何为奉天之难?”

“学生知道。李怀光不懂政治,只会打仗,到达奉天前线以后,上表要求皇帝杀掉卢杞以谢天下,引起皇帝不满和猜忌。过后,李怀光又与中央军李晟发生矛盾,皇帝调节之策未妥,才导致李怀光加入叛军阵营。”

“你说,到底是圣上缺乏战略眼光还是卢杞之错,才导致了如今天下割据的乱局?”quya.org 熊猫小说网

“郭大人你想想看,莫论他人对卢杞评价如何,也莫论卢杞做过多少伤天害理之事,圣上想要集权和唯我独尊的‘帝王心’何曾变过?卢杞之害,岂是卢杞一人就能翻天覆地的?圣上为何信卢杞,不是一味在卢杞懂得圣上在想什么,而是在关键时刻,卢杞能够站出来说话,能够震慑朝纲啊!”

“朝廷非需要这样的臣子不可吗?”

“卢杞存在的意义,就是为圣上所‘用’,听话之用、行事之用、叫群臣畏惧之用。这些,郭大人你都是清楚的。”

“那你可知道本官为何不主动出力去战?”

“郭大人你有自己的理由,学生不敢猜测。”

“本官权高位重,圣上一直想分割本官的权力,但又怕伤了本官这个功臣之心,所以他有意称本官为‘尚父’。这样一来本官就明白了——后续圣上的举动一定是:给郭子仪的儿子女婿升官,加采邑实封两千户。表面上提高本官的个人地位和家族荣耀,实际上则是想免去本官的实权,将这些职务交给本官亲信去担任。”

“如此看,圣上之所欲为也算巧妙。”我开悟道,“一来不会伤害与‘尚父’你之间的感情,因为分权接任者都是郭大人你亲自培养的门生,你没有理由反对;二来收服郭大人你的门生相当于提拔地方实力将领,这就是扭转了一种关系——让原本的‘门生与恩师’之情,变成了‘新官与朝廷’之情,这样一来,郭大人你也不得不认可这一层情分的转变。”

郭子仪心里有数,道:“本官是栋梁,圣上能够筹谋拆除栋梁而令大厦不倒,且因分散支点而让朝廷更牢固,也是难得的费心思。”

此时,付一刀的身影渐近。

待到他下马来到我和郭子仪面前,行礼过后,我们一并有请他往官舍走去。

到了官舍坐下,先稍微问了一下付一刀这一路的风霜之后,我们就跟他聊起了在高句丽之事和回唐后的打算。

“我到高句丽以后,凭借灵活头脑迅速掌握了当地语言,然后就开始寻求生财之道,我以做琼脂生意为主,向当地百姓乃至朝廷贩卖晶莹剔透的夹心美食,风生水起,不作时日就成了大商贾。”

我佩服道:“大庄家你能从昔日的器物交易转身道饮食经营,且跨行不失败,真是深谙商道!”

付一刀明朗道:“做生意靠的是观察力和行动力,我能找准当地缺什么,又能将唐国的美食制作手艺发扬光大,商机不归我归谁?”

我问:“大庄家如今回唐,高句丽的生意交由谁照顾?”

付一刀带着把握道:“一个信得过的当地人。那人机敏懂变,又懂得大唐文化,所以能把生意打理好。我看人的眼光不会错,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我说起了往事:“大庄家你可知道,你曾经营生的交易场子,现在被用作了歌舞教坊。陈设布局全部焕然一新,往日的豪放之气也变成了婉约之风。”

付一刀却是一副自己无所谓,也看开了的模样,道:

“总说商人对自己营生的场子抱有不舍之情,我却不同。若是不能从过去之中走出,又谈何勇往直前?旧的场子被怎么使用都好,与我无关了,我不会因此而过去看、更不会借机发泄什么不满,我可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啊!”

见付一刀气场坚定,我便直奔主题道:

“大庄家,圣上有重任要托付于你。”

付一刀直白道:“挑起大梁,规划大唐经济之事,我已经听郭子威说过了。”

郭子仪问:“那你自己可有什么大方向上的想法?”

付一刀道:“在这来的路上,我琢磨了很多问题,像是:聚财之道不在于征敛、散财之法不在于犒赏之类的。唯一得出的结论是:此番改革,我能献策,但不能代替官员去从上而下地执行策略。”

“大庄家果然懂得保身。”郭子仪点头道,“的确是如此,献策者若是亲自操刀,必将落得一个被迫杀头的下场。”

我问:“郭大人为何这么说?”

郭子仪颇有预测性一般,道:

“不信你看着吧!这次的《间架法》改革虽然没怎么执行下来就被废止了,但是圣上心里的一口闷气总要出。至于圣上想怎么出,定是不会问户部尚书所站的林党阵营,而是会问向卢杞,届时,卢杞定会数出一个官僚的名字来,叫圣上杀人以服众心。”

如果郭子仪的第六感为真,我倒是猜不到哪位官僚会因此而死。

只觉得——

那位官僚若非出自户部,又有可能得罪过卢杞的,那一定是门下省之人。

难不成……是门下侍郎杨炎?

我早从何大人口中听闻:卢杞与杨炎共同执政之时,杨炎嫌弃卢杞相貌丑陋,拒绝与卢杞共事,二人除政见不合以外,相互冷战已久,皆是心胸狭隘,两虎相争,必有一伤,且看谁先败于谁。

想明白了这些,我一下子就开悟了——

原来卢杞之所以会想到付一刀,会暗示我向圣上引荐付一刀,一切说词都是假的,他的真正的目的,是想借此扳倒死对头杨炎啊!

总归都是跟“钱”相关的事情,林阁老手下的户部尚书等一群乌合之众也就罢了,唯独是极力推广“两税法”的杨炎,才是心腹大患,不除之而不后快。

我对付一刀提醒道:“大庄家,这次你回唐献策,一定不可败,否则掉脑袋的就是你!”

随后,我就把杨炎与卢杞之间的对立关系仔细向付一刀说了一遍,我告诉他:

“大庄家你心里一定明白,玩钱的和弄权的,二者相遇就是水火不容。杨炎喜怒形于色,其儿子也不知收敛,在朝中得罪的不只是卢杞;卢杞深藏不露,亲属没有大的污点可追,所以朝臣难弹其过。”

“就近来之事而言,则是面对难搞之人李希烈,杨炎主张硬碰硬,卢杞主张派人去说降,圣上在两种意见之间犹豫不决。杨炎本就制造过一起让皇帝冤杀刘晏的案子,加上其子杨弘也不成器,日后必将殃及杨氏满门。”

“所以日后杨炎一定会死,这虽是卢杞所盼但也不能完全怪卢杞,就当下而言,大庄家你务必要在的‘钱’的问题上拿出打的过杨炎的方法来,才能够保住自己的命!”

付一刀悟性极高,道:“明白。我要是说错一个财政策略,皇帝和卢杞时刻都能把我杀了,我还不如做一个可以跟杨炎齐名的理财家,为后世之人所记。”

不一会儿,付一刀又在我和郭子仪面前低声说出了两句概括精辟的话:

“卢杞要杀杨炎,不过是一个恶人杀死另一个恶人罢了。”

“我付一刀能够从中发挥所能,理钱不理政,说策不行策,是我的福气!”

待到郭子威待付一刀下去安置之后。

郭子仪在我面前道:“付一刀果然是个能人,本官可以断定,这次是卢杞赢,也是付一刀赢。”

“郭大人,回过头来看,你可是会觉得陆羽莽撞,没在第一时间弄明白卢杞的本意?”

“你现在弄明白也不迟,反过来说,你太早看透卢杞的意思,反而不是好事。”

“是。”

三日以后,朝堂之上。

圣上传了付一刀进见,朝中的大臣们之中,有不少在暗地里跟付一刀打过交道,幸而没在当时地下黑市的官商勾结名册中被牵连出来,所以现在他们对付一刀都抱着一些感激之情。

皇帝道:“朕得陆爱卿引荐,说是唯有大庄家你能对我大唐的国计民生力挽狂澜,就是不知道你经过三日的走访考量,可得出了什么佳策?”

付一刀不卑不亢道:“草民叩谢皇恩,得以回唐。此番面圣,的确是有几条拙见要谈。”

皇帝伸手道:“你但说无妨——”

付一刀便开始了自己的论述:

“第一,圣上应当下诏暂停各地向皇家进攻奢华之物和非必需之物;第二,圣上应将皇家围场、茶园、田庄所得的收益,全部用作国库储备;第三,圣上应该撤销皇家梨园的乐团编制,不必再花钱养着那些伶优们,现在不是享乐之时;第四,圣上应当放还适龄宫女和年老太监出宫,而不应再将他们留在各宫消耗皇粮。”

付一刀虽为说完,但是稍作停顿之时,已经叫皇帝和文武百官醍醐灌顶。

何大人不禁道:“大庄家之见,句句说到了点子上,这才是宫内能行之有效的惜财储财之法啊!”

皇帝道:“以上四点,朕统统准奏!今日便可以实施。”

何大人问:“不知道对外,大庄家你又有何绝顶之招啊?”

付一刀正色面君道:

“首先,圣上您以个人为先,提倡节俭之风,上行下效虽好,但终究难让原本运作着的秩序维持不变,所以草民以为,莫不如将皇室财政与国家财政分开,以双轨运行,这样就能各起其效,互不干涉,能够保证内外用度,可是妥当?”

皇帝当众道:“十分妥当。”

付一刀点头继续道:

“其次,既然圣上您心中对国库的往来无谱,又对官员的办事能力存疑,那就不如叫信得过的大臣亲自做好预算,呈送于您查阅,以起到心中有数之感如何?”

皇帝惊喜,大赞道:“朕纳此谏。”

付一刀说出了关键之举:

“按人头、按房屋纳税都遭商民怨恨,那就不如按收入来纳税——收入多的多交税,收入少的少交税,这样对各个阶层也有照顾到位,合情合理,商民没有理由不响应。”

“以前可用粮食和布匹来抵税,然各地商价参差不齐,不利于计价换算,不如统一以货币纳税,好方便征收。此举,也有利于账目清明。”

皇帝龙颜大悦,高声道:“实为好策。”

文武百官都对付一刀佩服的五体投地。

正是这位返唐才仅仅四日的前交易场子的大庄家,竟然说出了这些谁都想不出的好点子来,简直是:把牵头搞税制改革的杨炎革了职,换此人上任也不为过啊!

皇帝道:“朕看众爱卿反应,就知道大庄家所言全部在理,如此便可一一照做、只待起到成效之日了。”

司农寺长官道:“臣等相信,此番变革过后,大唐一定能够迎来好气象。”

此时,接受到卢杞的眼神指使,御史大夫严郢站出来道:“启禀圣上,臣有事要奏。”

皇帝以为是好事,就说:“你讲吧!”

严郢正义凛然道:“臣要谈何杨炎。杨炎之子杨弘业,多次私拿受托之人的贿赂,又屡屡触犯禁令而不得惩,是受其父包庇的缘故!”

杨炎立刻反驳道:“我子不肖,我自知。然我并未包庇纵容其行径。”

严郢道:“我等御史已奉命将杨弘业捉捕,经审讯,杨弘业除如实交代自己的罪行外,还供出了其父杨炎的两条大罪:其一,是在《间架法》废弃之后,故意抬高价格来变卖自己的私宅,从中谋利不可计数;其二,是借有王气之地,私立家庙,此乃是对圣上天威的大不敬!”

皇帝瞬间火冒三丈,指着杨炎道:

“朕不想你也是个贪赃枉法之人,以变法谋利,以官职做歹,实在是可恨!你竟然还敢把心思动到图谋不轨上,是不知道天子去过的地方,就不能私自立庙吗?内无训诫,外失自重,还怎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