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8章:日销量突破二十万份!【求收藏!】【求鲜花!】【3/5】

对于许多市民来说,精彩连载小说还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是上面提供的马彩和狗经。

有些市民,一开始还是觉得怀疑,以为上面提供的信息,可能和其他报刊差不多。

但是,当天下午举行的赛马比赛。

当赛马结果出来的时候,让许多市民开始惊讶。

其中,很快有人想到。

这结果自己好像在哪一份报纸上看到过。

在这些市民开始仔细翻看报纸。

终于,有人在东方日报上发现,不少内幕和马彩内容是差不多的。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只要按照东方日报提供的马彩内容购买,即使没有能够中几十万,中几万,甚至几千港币,那也是可能的。

这开始这些市民开始疯狂起来。

东方日报提供的马彩是真的。

除此之外,还有些玩賭狗的,他们发现上面提供的狗经内容,居然也是很不错。

当晚。

李邦周,徐骏亲自到太平山顶别墅向苏霖汇报东方日报第一天销量。

“老板,我们东方日报第一天销量超过两万份。其中,连续加印了两次。”李邦周显得很高兴。

如果这报纸和其他普通报刊一样,根本买不出去,那根本没有什么意思。

但是,如果销量越来越高,在媒体报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的时候,那就不一样了。

“不用着急,才刚刚开始。”

苏霖一点都不着急,他相信按照自己的营销方式,和历史上东方日报的发展,东方日报销量肯定是越来越高的。

至于明报为什么发展了好几年,销量才三四万份,实际上这和金墉有很大关系。

可以说成也金墉,败也金墉。

其实,明报的发展甚至未来都离不开金墉。

但是,金墉最大本事也就是和他发表的武侠小说有关。也就是说,这明报日销量最高才十万份,就很难突破了。

相反,历史上,东方日报销量越来越高,日发行量最高五十多万份,涉及到读者超过三百四十多万人,远远抛离其它报章。

苏霖除了又给对方提供一些马彩和狗经的内容外,苏霖让对方聘请专门的马彩和狗经名家作为御用专栏作者。

李邦周两人记下来。

这俩人刚刚回到东方日报办公的地方,就有人过来说道:“李总经理,徐总编,刚刚又有报刊过来说加印。”

“还加印?我们现在准备印发第二期的。另外,你们替我请几个马彩和狗经名家来,如果写得好,可以作为我们报纸的专栏名家。”

这几个人相互看了一眼,急忙去给李邦周两人找。

没有多久,他们还真的找到了。

其实,在香江像这些狗经,马彩的所谓名家很多,他们平常都是靠这些吃饭的。

但是,许多是能说会道,问题是不是真的很准,这就不一定了。

如果加上他们的内容,和苏霖提供的内容,那么马彩和狗经的内容肯定就更加精彩。

东方日报第二期,除了《寻秦记》外,还有更多关于马彩和狗经的内容。

很快,东方日报第二期内容出来。

在给李邦周俩人看后。

两人也不知道是不是可以出版了?

所以,两人还是先去问问苏霖。

他们来到太平山顶别墅。

苏霖正在喝茶。

“怎么样?”

“老板,这是东方日报第二期内容。”

在李邦周递给苏霖看,发现和第一期差不多,当然,内容要丰富了许多。

很明显,像马彩和狗经许多专有名词这些,苏霖是想不出来的,但是,那些专栏名家,他们本来就是靠这些吃饭的,自然可以写得很精彩。

“很不错,以后版本就按照这来进行。”

“老板,现在许多读者可能看到征稿内容,现在有许多人投稿,我们是否要收下?”

“如果你们觉得精彩,当然可以在我们的报刊上刊登。”

苏霖自然没有那么多时间去写小说,即使他可以从1号芯片那里抄写的情况下,所以,归根到底,还是要等其他作者去发表。

其实,他在意的并不是这些,而是媒体报刊的影响力。

除此之外,也就是那些小说未来的IP价值。

李邦周两人记下来后。

两人当晚回到东方日报的印刷厂,印刷厂那边询问印刷多少份报纸的时候。

“直接印刷五万份。”

李邦周说道。

当晚,印刷厂加快印刷。

在凌晨三点多,五万份报纸全部都印刷出来。

这个时候,都不用东方日报的送报工作人员,那些报亭,士多店就提前打来电话,让他们立刻送报纸过去。

而且,许多报亭,凌晨三点多,要了一百份,甚至几百份的东方日报。

在凌晨五点多,已经开始有人起来上班。

这些人第一时间来到报刊,要求购买的正是东方日报。

“老板,我要一份东方日报。”

“老板,我也要一份东方日报。”

。。。

很快,报亭这里上百份东方日报三两下已经全部都卖完,至于像其他报刊摆在那里,根本就没有人看。

这五万份东方日报,在香江的中环都不够卖。

这种情况下,李邦周两人吩咐印刷厂那边继续加大印刷十万份。

除此之外,他们还继续招聘更多的印刷厂工作人员和送报员。

一直到下午。

十万份东方日报,很快又卖光。

印刷厂工作人员继续加印五万份。

等到这五万份印刷出来,已经是晚上的时候,即使是那样,这五万份东方日报还是全部都卖光。

这火爆的销量,直接惊动了《明报》《星岛日报》等香江媒体报刊。

特别是《明报》那位主编,看到上面刊登连载小说,不正是那天那位年轻人送来的稿子,他就非常后悔,当初应该高价给确定下来。

金墉本人看着东方日报的第一期和第二期内容,他已经不知道说什么。

这才第二期,东方日报销量已经突破了二十万份,销量远远超过明报的三万份。

这人比人还真的气死人。

报纸也是那样。

他想不明白,这报纸真的是因为这小说,吸引到那么多的读者购买和阅读?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