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 新逻公司的困境

门开着,宋程锦站在门口敲门。高达山招招手:“小宋,进来。”

宋程锦进来后,尊敬地说:“高总好。”

高达山拉下脸说:“叫什么高总啊,叫高哥。”

宋程锦又笑着说:“高哥。”

“来,坐下,喝茶。”

宋程锦坐在高达山的对面,客气地说:“谢谢高哥。”

高达山砸吧一下嘴,明显不满意:“这怎么又客气上了呢?”

宋程锦笑了笑,环看了一下办公室,问高达山:“高哥,现在谁是研究院的首席工程师啊?”

“叫李春梅,去年进公司的,现在去实验室了。”

李春梅是去年进公司的,宋程锦自然不认识,也没再多问。“哦。”然后从包里拿出一个u盘和两张纸,把u盘递给高达山说:“高哥,这个u盘的根目录下,有一个文件夹叫北洋新逻,是我搜集到的北洋新逻公司的资料,你拷一下。”

高达山接过u盘,插在自己的笔记本电脑上,开始拷贝文件,拷贝完成后,把u盘拔下来还给宋程锦。宋程锦把两张同样内容的纸,递给高达山一张,指着自己手里的一张纸,对高达山说:“高哥,我手里的表格跟你手里的表格是一样的。这个表格是北洋新逻公司股东占比情况,你刚才拷的资料里也有。我打印两张出来,给你解释一下。”

“对,太好了,我今天找你来,就是想了解一下北洋新逻公司几个股东的情况,你把你了解到的情况,跟我讲一下。”

宋程锦看着自己手里的表格说:“这个表格的第一行是北洋新逻公司刚成立时的股东占比情况。”

1996年5月:(注册:50万)

谢忠诚(50%)辛锐(40%)郝文丽(10%)

宋程锦开始解释:“北洋新逻公司是1996年5月成立了,注册资金50万。谢忠诚占50%的股份,是公司的法人,辛锐占40%的股份,郝文丽占10%的股份,郝文丽是谢忠诚的夫人。”

高达山放下表格问宋程锦:“他们几个都是什么背景?”

“谢忠诚和辛锐是同事,原来都在一个研究所上班,都是搞技术的,谢忠诚搞自动化硬件,辛锐搞自动化软件。郝文丽是什么背景,不知道。”

高达山接着问宋程锦:“郝文丽在公司干什么?”

“算是办公室主任吧。公司规模小嘛,也没有那么多部门。我去北洋新逻公司的那几次,她都在忙不同的事,接待应聘人员、装订标书、订盒饭、打扫卫生、帮忙发货。除了经营上的事和财务部,剩下的事她都管。大家都叫她郝姐,可能也没有任命她当办公室主任,办公室算上她一共才两个人。”

高达山笑了:“哈哈哈,比我们公司强。人家有公司办公室,还有两个人,我们连公司办公室都没有,更甭提办公室人员了。”

宋程锦强调:“那不一样,你们盈利,他们不盈利啊。”

高达山继续问宋程锦:“第二行的股份变更是怎么回事?”

2001年3月:(注资:50万)

谢忠诚(30%)辛锐(30%)万晓东(30%)郝文丽(10%)

宋程锦继续解释:“高哥,是这样,北洋新逻公司刚成立时的注册资金是50万,谢忠诚出资30万,辛锐出资20万。听说谢忠诚当时资金紧张,好像是刚买了房,郝文丽从她娘家借了30万,这才有了谢忠诚从占股60%下降到50%,郝文丽占股10%。现在困扰北洋新逻公司的源头,就是郝文丽占股10%。”

高达山诧异地问宋程锦:“这又是怎么回事?”

“北洋新逻公司刚成立的头几年,主做自动化工程。谢忠诚认识一些用户,公司效益不错,郝文丽借娘家的30万,也都还上了。后来北洋新逻公司接到邮政的一个小项目,邮件自动分拣系统,谢忠诚和辛锐两个人商量,这次不用第三方的产品,自己开发产品。谢忠诚开发硬件,辛锐开发软件,还算顺利,小项目成功了。他们又陆续做了几个类似的小项目,感觉产品功能单一,只适合做小项目。他们想拓宽自动分拣系统的应用领域,决定继续开发产品,就租了你去过的那个厂房。”

高达山先给宋程锦的杯子里续了茶水,对宋程锦说:“小宋,喝点水。”然后又给自己的杯子里续了茶水。

宋程锦喝了一口茶水,接着说:“由于北洋新逻公司的销售额不大,兜不住公司的研发费用,谢忠诚和辛锐就想把万晓东拉进来。万晓东也是他俩在研究所时的同事,是做销售的,手里有些用户,也有钱。问题来了,郝文丽就咬住一件事,她既不出让股份,也不出钱。经过协商,谢忠诚出让20%的股份给万晓东,辛锐出让10%的股份给万晓东,成了现在这种股份结构。”

高达山问宋程锦:“当时公司作价多少?”

“公司作价200万,谢忠诚转让20%的股份得到40万,辛锐转让10%的股份得到20万。他们三个人已经约定好了,股份转让完成,再向公司注入资金100万。按着持股比例,谢忠诚、辛锐、万晓东各出30万,郝文丽出10万。谢忠诚得到的40万,刚好够他和郝文丽的出资额。可是,谢忠诚得到的40万被郝文丽拿走了,谢忠诚好说歹说,郝文丽只同意拿出20万。结果没办法,最后大家只向公司注入资金50万。所以,北洋新逻公司资金紧张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现在北洋新逻公司的资金又紧张了。”

高达山搞明白了北洋新逻公司的股东情况,开始了解北洋新逻公司的产品研发情况,问宋程锦:“北洋新逻公司研发的产品,到什么程度了?”

“如果做单一的自动分拣项目,已经成熟了。但是,现在的自动化项目多是集成项目,即使自动分拣以外的部分,他们采用第三方的产品,也需要写接口程序,做大量的模拟测试,他们最迫在眉睫的工作,应该是这部分工作。”

高达山追问宋程锦:“他们这部分工作进行到什么程度了?”

“我也问过谢忠诚,谢忠诚没有给出确切的回答,只是说还在进行。以我对北洋新逻公司的了解,北洋新逻公司的盈利能力有限,投入到产品研发上的资金本来就不多,北洋新逻公司的研发力量,主要投在自动分拣系统的升级上。至于其它产品的研发,投入的研发力量都很小,进展都很缓慢。包括与第三方产品配套的研发,应该进展得也很缓慢。”

高达山听明白了,北洋新逻公司的几个股东,为北洋新逻公司规划了美好的远景。而残酷的现实是,北洋新逻公司受到的生存挑战与美好的远景之间,存在巨大的冲突。冲突的根源,就是北洋新逻公司没有足够的资金。在这种情况下,北洋新逻公司必须先选择生存下去,放缓或者停滞研发产品,这就是北洋新逻公司的现状。

高达山吹出一口气,继续问宋程锦:“北洋新逻公司融资的情况怎么样?”

“他们现在也在到处找融资。据我了解到的情况,到目前为止,没有取得任何进展。”

高达山问了宋程锦最关键的问题:“苏总什么想法?”

“谢忠诚去上海见了一次苏总,苏总让我跟北洋新逻公司联络。我过了元旦,把我这几个月了解到的情况,向苏总做了书面汇报。苏总知道了北洋新逻公司有郝文丽这么一个股东,说这件事很棘手,先放一放。”

高达山承认,郝文丽作为北洋新逻公司的股东,理应跟其他股东一样,积极地想办法,解决北洋新逻公司目前的困境,而郝文丽却为了固守住自己的股份和利益,在北洋新逻公司融资的过程中,人为地设置障碍,是一个不合格的股东。郝文丽的无畏,源自郝文丽的无知,当北洋新逻公司止步不前甚至倒退时,郝文丽个人的利益也将大打折扣,韩文丽对此或许是浑然不知,或许是心存侥幸。只是因为郝文丽这个最小的股东棘手,就不再与北洋新逻公司接触,高达山对苏亚铁的做法,打了个大大的问号。高达山问了宋程锦最后一个问题:“谢忠诚知道苏总的想法了吗?”

“知道了。”宋程锦又向高达山转达了谢忠诚的请求:“高哥,谢忠诚知道了苏总的想法是先放一放,谢忠诚问我,他能不能直接跟你联系?因为苏总说先放一放,我也不能再跟北洋新逻公司联系了。”

高达山想了一会儿,作出决定:“行,谢忠诚可以跟我联系。”高达山微笑着转换了话题:“苏总管理公司,挺人性化啊,提前让你们几个回来了。”

宋程锦微笑着回答:“是啊。苏总说,我们几个三个多月没回大修了,特意多批了几天假,让我们几个提前几天回来了。”宋程锦问高达山:“高哥,刘文祥晚上请我们几个吃饭,你去不?”

高达山推脱:“我不去了,你们哥几个好好聚一聚。”

“高哥,我现在去技术部那边,中午跟他们一起吃饭。”

“好,去吧。”高达山又特意叮嘱宋程锦:“你跟谢忠诚说一声,他来大修找我也行,我去北洋找他也行。”

宋程锦站起来说:“行,高哥,我把你的意思转告给谢忠诚。我走了,再见。”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