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死结

几后,从青州赶回长安的两个倭国人带回副使已经带着人出海的消息后,藤原秀觉得自己应该是虚惊一场。

而出使大唐的目的已经达到,藤原秀也不想夜长梦多,而为了不引起大唐的怀疑,他又等了一旬才再次去礼部见李孝恭,拿到通关文书后,便马上带着人离开了长安。

一直暗中盯着倭国使团的百骑司再度随着藤原秀等冉了青州,而后渤海水师的战船再次跟着倭国的海船进入了茫茫大海。

几乎就是在相同的位置,被几个心腹武士护在中央的藤原秀看着熊熊燃烧的战船和哀嚎的部下,再看看不远处围着己方的三艘战船,才后知后觉的想到,自己不是虚惊一场,只是进入地狱的时间晚了十多而已。

而早自己十多出发的副使和另外的一百多人,想来也已经葬身大海,看这样的架势,自己带着的这一百人也难逃一死,学习唐国技术制度的计划也将化为泡影。

唐国的皇帝不是仁慈大度的“可汗”吗?

在唐国的赐宴上,他见到一个叫颉利的人在大殿中跳舞,唐国的官员告诉他,颉利曾经是草原上的王,几年前甚至带着十万骑兵一直打到唐国的长安城外几十里的地方,唐国的大军在草原抓住了他,带回长安后,唐国皇帝都没有杀他,还给他封了个大将军!

自己不过带着些人学些唐国的技术而已,何至于赶尽杀绝?

心若死灰的藤原秀呆呆的站在甲板上,他的心腹武士大急,嘶哑着嗓子,大声用倭语喊道:

“藤原君,振作起来!你一定要活下去,要为我们死去的同胞报仇!报仇!”

这时战船已经被烧散架了,而唐国的战船也在缓缓靠近,刚好战船边上还有一块水域没有被火油铺满,护着藤原秀的几个心腹急忙拉着藤原秀跳了下去,其中一人从怀里掏出一根细细的铜管,塞进藤原秀的嘴巴里。

大声喊道:“走!”

然后这些倭国武士把整个身子埋进水里,握紧手中的唐刀,在水面下带着藤原缓缓的向着远方划去。

渤海水师的战船靠近后,一队队水军士卒坐着船靠近依然在燃烧的倭国战船,仔细检查了一番,在漂浮在海面上的尸体上补上两刀后就再度登上战船,离开了这片海域。

做这件事的渤海水师几百人全部被下了封口令,百骑司的人把结果禀告给何林,何林只是在李世民耳边提了两句,这件事就算过去了。

大唐如今可是万邦来朝的煌煌上国,这种下黑手的事情实在是有损李世民可汗的形象,当然不能光明正大的做。

至于倭国盛产的金银,缓缓图之便是。

除了不少妙玉馆的常客不时和友人感叹,妙玉馆少了许多妙人,如今已经泯然于其它青楼,长安的几十万民众没有任何人会关心倭国使团。

普通百姓忙着为生计奔波,大唐皇帝则在为大唐挑选治理国家的人才。

大唐大部分的制度都是沿袭隋制,包括科举。

在科举之前,上溯至周代的世卿世禄,因为统治集团之外的民众基本上没有学习的机会,国家官员的举荐选拔基本上不会超出宗族家族的范围。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