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赵普,我的同宗兄弟

无数次的心理煎熬,这一夜的冷风让赵匡胤终生后悔不已,正是因为在滁州这一夜的风寒,赵弘殷才愈发病重,最终也没有痊愈,病死在回开封的路上。

在极度自责中到了天明,他确认了父亲周围只有几个亲兵之后,才打开城门。

父子相见,老父亲两鬓斑白,一脸病容,咳嗽不止。此时的赵匡胤虽然都是愧疚,但是没有后悔。

赵弘殷进了滁州,再也支撑不住,卧床不起了,赵匡胤从他手下的那些亲兵那里了解事情的经过。

他的伙伴韩令坤率领着他的老父赵弘殷及先锋将白延遇、赵晁等,奉皇帝柴荣之命袭取扬州。

柴荣早就听说扬州守备空虚,但是有无数钱粮,文人皇帝李璟根本没有派人加强对扬州的防守,自古扬州就是繁华之地,钱粮无数。

早在二月的时候,韩令坤首先命白延遇领数百精锐军士化妆成普通百姓,在黎明之时,悄悄进城。突然来了这么多的不速之客,扬州守军未发觉,似乎近在咫尺的寿州大战和他们无关,看来他们想到的是扬州只有烟花三月,没有铁马冰河。

接着,韩令坤率主力抵达扬州城下。南唐东都副留守冯延鲁,作为文学家的他不是组织收守城,反而化妆成僧人,躲藏在寺庙中。

周军知道他没有逃出去,仔仔细细把他搜了出来,作为攻打扬州最大的战利品,自然要把冯颜鲁送到寿州皇帝那里。

柴荣见冯延鲁一身文官打扮,面目清瘦,知道此人应该是一个爱民如子的好官。

有人对他说冯延鲁一直安抚城内百姓,从来不像别的官吏那样盘剥残酷,整个扬州因为他的治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柴荣还知道他年少就有才名,和他哥哥冯延巳一样,都是南唐知名的文学家,李璟是文学家,有这样的文学家陪着,李璟想得不是治国,而是文学,留着他们这些文人,岂不是间接的帮助了他

(本章未完,请翻页)

柴荣,柴荣让他做了个知州,送到开封,一呆就是三年。

柴荣大度的对待冯延鲁,他知道韩令坤脾气暴躁,再三告诫他不得伤害当地百姓。扬州有南唐皇帝的陵寝,柴荣嘱咐他们千万别破坏了人家的祖坟,亲自派人到扬州保护起来。

柴荣如此态度,自然赢得民心,韩令坤占了扬州,距离扬州不远的泰州全民震动。

南唐皇帝李璟知道泰州危在旦夕,泰州对他来说已经无足轻重。关键泰州城里还居住着一群特别的人。

他的老爹李昪的天下来自杨行密的前吴,李昪得了天下,定都金陵,而杨行密的后裔都留在泰州。人家柴荣都不破坏他的祖坟,他也绝不能把这些人留在泰州。一方面显示他不忘本,还有感恩之心,另一方面也怕这些人到了柴荣面前,胡说八道,揭了他们家的老底,所以赶紧派尹延范前往泰州,把这些吴国的皇族迁到润州。

尹延范接了这些人之后,这些人故土难离,都不愿离开泰州。他又觉得路不太好走,这些皇族虽然是落魄的凤凰,但依旧高傲自大目中无人。他担心这些人早已和周军串联,怕引起祸端。

于是自作主张,将这群吴国皇族中所有男子共六十人全部杀死。其实这也不是胆大包天,他总觉的李璟对他有所暗示,既然要把他们转移到安全的地方,为何不直接到金陵,而去润州。是不是皇帝怕他们这伙人趁着周军攻打过来,趁机造反,东山再起。

尹延范返回金陵向李璟上报了此事,李璟看上去对这件事十分生气,并将尹延范腰斩于市。

接着韩令坤率军攻克泰州,南唐泰州刺史方讷不战而逃。柴荣赶紧任命给事中高防担任泰州知州。

赵匡胤知道了韩令坤的这些情况,自己这个发小一路顺风,但是他心里清楚尹延范杀死前吴皇族一事,肯定有李璟的意思,要不然,一个小小的尹延范如何敢动手谋杀前朝的皇族,只是他没有想到,他做

(本章未完,请翻页)

了这件事,他就必须做替罪羊,若不然李璟如何向他的手下群臣交待,对于这些事情的思考,都留在他的脑海里,在他以后的道路中,慢慢的利用起来,为他的凌云大志服务。

他的父亲赵弘殷正是这一路征战,鞍马劳顿,才患上重病,家里老母亲和弟弟妹妹不知道如何担忧他们,说不定他的老母亲会倚门盼望他们父子平安归来,现在他有了功名,也有了这个滁州,可以好好的伺候老父亲了,可是皇帝的调令又来了,自古忠孝不能两全……

他是进退两难……

他心里很清楚,虽然他们大周占据了滁州,但是寿州攻克不了,等到南唐醒悟过来,占领的其他州城只不过是烟花一现,很快又会被南唐夺回去,自己若是把父亲留在滁州,岂不是危险之极,况且自己连番几次打败南唐人马,南唐人对自己恨之入骨,老父亲若是落到他们手中,肯定凶多吉少……

赵匡胤犹豫不决之际……

“将军,你不用担心老父亲,有我在这里照顾他,绝不会有什么差错!”

说话的是年轻的赵普,目光平静而又温和。

“我会把他当做自己的老父亲一样照顾!”赵普信誓旦旦的说。

“我相信你,我们是同宗兄弟!”赵匡胤突然很感动,这些天里,他看到赵普的所做所为,一定是一个重情重义的绝佳朋友。

“我们是兄弟!”赵普的手紧握着他粗壮的大手。

赵匡胤离开滁州,赵普果然对待赵弘殷犹如亲生父亲,早晚问候,伺候汤药,嘘寒问暖,让赵弘殷在有生之年,享受到天伦之乐,所以,无论到了任何时候,赵匡胤一家都把赵普看作同宗兄弟。

赵匡胤出发了,他没有直接去寿州,而是直接去了天长。

春天的风催开了无数的野花,淮河岸边的温暖气候到来了,天长,注定在春天里回归,那就是一个不被血腥染透的城市。

(本章完)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