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9章真割稻无双

现在是8月最热的日子,三伏天的二伏末尾。

徐铮昨天在京城拍戏,剧组里就中暑了一个演员,今天来到竹夹村,下车后竟然感觉到丝丝凉意。

还是山区凉快啊!

竹夹村海拔1300米,背靠大竹山和小竹山,夏日气温最高不超过35,阴凉区域大概只有28,29,难怪这里游客多,都在这边避暑呢。

徐铮的保姆车停在吉祥农庄,先放行李,等助理PD给他拿来耳麦,他坐上电动车前往36亩梯田的1号拍摄场,那边正在热火朝天干着农活。

今天室外气温34,晴天,大太阳,嘉宾们全都做好防晒,穿着长长的护袖,戴着大草帽,在梯田里割稻谷。

“我快不行啦!”

“断了断了,我的腰断了,谁来救救我”

“导演跟我说有单身的漂亮小姐姐,结果骗我来割稻谷……”

“没喊你过来陪爷爷采茶就不错了。”

“我问收稻子累不累,导演跟我说只要心里想着丰收的喜悦,身体一点都不累。”

“都是套路啊”

好些个明星体力不支,站着休息吐槽。

人工割稻谷就是弯腰最累,时间一长特别废腰,哪怕是职业农民也扛不住。

徐铮割了十分钟受不了,站直身子喘气,听见这帮小年轻们在说导演组套路他们,差点笑出声来。

他说:“我可是看过你们每一期节目的啊,你们一开始犁地,导演说犁地是最累的农活,坚持一下,以后就轻松了。你们信了,结果5个人犁了15米。”

其他人都笑出声来,都说当时怎么那么傻,还以为自己多能耐呢,“牛能犁地我怎么就不能犁”这种话都有人说出来,当真成为《我们的农耕》经典金句之一。

徐铮又说:“接着是插秧,导演又说,插秧是最累的农活,坚持一下,以后你们就轻松了,于是你们真去插秧……”

哈哈哈哈!

徐铮一脸的不可置信:“现在第一季马上都要拍完了,导演说割稻子是最累的农活,坚持一下,以后就轻松了,你们又信了……我的天呐,这个世界上怎么会有如此天真的人?导演说什么你们就信什么,一整季你们都在上同样的当,你们是怎么活下来的我很好奇!”

几个喝金主爸爸赞助凉茶的明星直接笑得喷出来,弯腰割水稻的人故意装作愤怒把镰刀往地上一扔,对导演组同仇敌忾。

再看几十人的导演组和助理团队们,一个个全在镜头之后憨笑。

太坏了!

童小伟将镰刀插在泥土里,站直身子,冲着导演组这边大喊:“吉祥!快点来帮忙,我受不了啦快点来救我”

他故意喊出破音腔,动作夸张,把四周逗得哈哈大笑。

在《我们的农耕》中,杨吉祥就是机器猫角色,明星们搞不定的,办不到的,基本上都是从他这里得到的解决方案。

杨吉祥听见喊声,他正蹲在小四做的梯田收割机前检查零件。

他高声回应:“你们再割会儿,让观众们体会体会农民的‘双抢’是什么感受。”

中国农村每年夏天都会进入“双抢”季,抢收早稻,抢种晚稻,有的是麦稻轮种,大豆玉米换着来,前后加起来20天左右,一点时间都耽搁不得。

荆楚这边通常都是暑假时期双抢,全家老小全部下田,小孩子也要去捡稻穗,谁都不能偷懒,这关系着全家一年的口粮。

夏天气温高,太阳晒,多数时候连风都没有,又热又闷又累,整个双抢季忙下来,人通常会累得脱一层皮,瘦好几斤。

但一边是丰收的喜悦,是沉甸甸的回报,一边是播种新的希望,农民累归累,但也确实快乐着。

人工收割不能停,哪怕是作秀给观众们看,也要割。

男的收割,稻谷扔在一旁。

女的将稻谷抱起来,集中送到田边的打谷机。

打谷机是柴油发动机带动,也有用电机带动,喂料架子只有1米宽,半人高,一小捆稻谷伸进去,将稻米打出来,再把秸秆扔掉。

就这样一边割,一边打谷。

20人加起来割了一亩地,全都累得不行了。

在大家的哀求下,杨吉祥带着梯田收割机入场。

这台机器就是一个不到30公分高的小推车,加上燃油也才不到15公斤,只收割,不带脱粒。

杨吉祥发动机器,跟在后面走。

收割机前面的锯齿吃进去4穴秸秆,总共吃2排,捆扎起来弹到旁边,一路走,一路弹射,其他人将捆好的秸秆抱走就可以了。

机器收割的效率高,一会儿功夫,比刚刚七八个人割出来的面积更大。

童小伟站在田边,抬起胳膊擦汗:“太厉害了,科技改变农业啊。”

马乐红扯了扯袖筒说:“如果能一边收割,一边脱粒就更好了,咱们直接提着谷子回家。”

“最好还能顺便把谷粒烤干。”

“最好还能直接打成白米。”

“最好还能煮成大米饭是吧?”

“最好是喊一声,种子自己飞到田里,老天爷自己下雨,风帮我们驱虫,土地老头儿吹一口气,我们睡醒一睁眼,面前就摆着几包米。”

“我算是看出来了,你们一个个都病了,懒病!”

众人笑,喝着金主爸爸提供的凉茶,躲在树荫下吹着工业电扇的风,看着杨吉祥一个人在田里三国无双割稻谷,多惬意啊。

围观人群中站着一些农机专家,同行技术员,看到杨吉祥这个机器,有人摇头:“不过如此。”

因为自动打捆收割机很多公司都生产过,杨吉祥的这个看起来提升不大,不像插秧机那么惊艳。

主要是同行,都准备看他的笑话。

插秧机我们认输,不跟你争,但你收割机终于拉跨了吧,那这个市场就归我们了哦,你插秧机提高了耕种面积,我正好多卖收割机,正好沾你的光。

许多同行都是这么想的,内心阴暗一点的甚至在诅咒杨吉祥的收割机突然坏掉。

人心叵测。

这时候,打谷机出了问题,发动机坏掉不能用了。

有人抬出传统木制打谷机,人力脚踩式的,效率太低。

又有人想办法,抬来一个超大水桶,男人们抱着水稻秸秆的根部,把头部的稻穗用力砸进水桶,连续砸几次,稻谷就会掉进去,效率同样太低。

于是大家又眼巴巴看着杨吉祥:“机器杨,给我们再来一套脱粒机吧。”

杨吉祥有备而来,他为梯田准备的收割机和脱粒机是一套的,都是轻量化级。

他的脱粒机和传统造型差不多,1米5宽,1米高,上面一个半截罩子挡住飞溅的稻谷粒,侧边开口,出稻谷粒。

“李显!过来帮忙!”

杨吉祥看到最帅的飞行男嘉宾,对他招手。

李显乐呵呵走过去,他们是真老乡,李显就是在咸温市出生的。

“你背着它下田。”

“我?我背它,我……”

李显吃了一惊,见杨吉祥不像在开玩笑,于是低头看,找到侧边两个扶手点,半蹲下,反手抓住扶手,轻轻松松就把它背了起来。

“卧槽!”

“这么轻,纸糊的么?清明烧纸吧!”

同行们目瞪口呆,嘴巴都合不拢,感觉三观被逆转。

李显走的很轻快,背着脱粒机真毫不费力,他感觉就十几斤的样子,那么大的体积,怎么这么轻,难道是钛合金?

水田现在是干的,踩在上面走路很方便。

李显把脱粒机框架放在田里,用长钉打进四个角,太轻了就必须固定。

杨吉祥把收割机带回来,咔咔几下,分离成两截,取出发动机部件,安装在脱粒机框架上,牵上一根皮带,搞定。

“一机两用……”

同行们绝望了。

收割机还能这样弄?

你收割机本来就是轻量级了,结果发动机还能用在脱粒机上,那农民一次就可以把两个东西全部带到山上的梯田里。

一个戴眼镜的同行嘴唇颤抖:“完了,全完了。”

从种植,到收割,脱粒,全部轻量化,只需要两个人,梯田耕地的每个环节全部打通!

而两个人,正好是绝大多数中国农民家庭的劳动力人数。

这一整套设备,不得卖疯?

同行们沉默无语,看着脱粒机高效打谷,一亩地打出三麻袋谷子,大约三四百斤的样子。

明星们欢呼雀跃,他们这种外行第一次种田,竟然也能种出这么高产的稻子。

然而杨吉祥却说:“还记得吗,这一亩是大家手工栽种的。”

这句话勾起大家的回忆,想起和他打的赌,想起大家为了不输5张粮票,一直干到晚上,那时候真的是无知无畏,纯粹靠着信念坚持下来,太不容易。

杨吉祥说:“接下来的田都是机器插秧,机器收割,让你们看看机械洪流的厉害!”

难道还有惊喜吗?

所有人都打起精神来看他表演,人群中的同行们更是心中暗叫不好。

果然,杨吉祥将收割机拨到二档。

4行插秧机准确布阵,4行收割机完美切割,这才叫前后呼应,有始有终的同系列产品。

杨吉祥用比刚才快一倍的速度,在第二块稻田里迅速推进。

真·割稻无双!

扑通。

人群中一个同行又是生气,又是绝望,加上扛不住高温,直接中暑倒地,吓得众人连忙将他抬到阴凉处抢救。

不讲武德!

完全不给同行们一点活路啊!

全国加起来接近12亿亩的梯田,丘陵,山区小面积耕地,小型机械化种植和收割技术终于有了大突破,上百万台农机的庞大市场,很可能被杨吉祥一个人独吞!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