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零九章:特战对决(四)

在田中隆吉和河本清月离开之后,筱冢义男揉了揉胀痛的头,有些疲惫的靠在椅子上,神情索然。

这次作战并不是他们第一军主导的,而是由方面军司令部制定的作战计划,只是这个计划由他们第一军执行而已。

同时,冈村宁次司令官阁下在制定作战方案的时候就曾亲口说过,则是方面军战术革新的一个尝试,也是对支/那马铮所部的一个试探。

司令官阁下试图通过这样小规模的袭击看看马铮所部的应对能力以及反应速度,如果对方的应对能力一团糟的话,那么接下来方面军司令部就会针对马铮所部发动大规模的进攻。

对于冈村司令官阁下的这种试探,筱冢义男还是持肯定意见的。

毕竟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在不了解对手的情况下贸然发起进攻,结果只会让自己掉坑里。

只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马铮所部不但反应迅速,而且还如此的狂暴激烈。

短短几天的时间,不但找到了应对他们小分队偷袭的方法,而且还将第37师团一半的战力给吃掉了,这样的结果令筱冢义男感到震惊。

同时这也让他想起了冈村司令官说的另外一段话:“眼下中日之战已经进行到最关键的时候,大日本帝国虽然占据了中国最富庶的沿海地区,但是优势却在不断地缩小,尤其是在陆军方面,我们与支/那军队的单兵战力正在快速接近,长此以往,我们必将被对方拖死!”

之前筱冢义男还不太理解冈村司令官的意思,但是经过这次作战他似乎一下子就理解了。

是啊,战争爆发之初,大日本皇军所向披靡,兵锋所指,中国守军望风而逃。

那个时候的大日本皇军是强大的,一个大队的兵力就敢对中国军的一个师发起进攻,一个联队的话那就敢打一个军。

最夸张的时候,板垣征四郎阁下指挥一个半师团的兵力,从晋北一路南下,横推阎锡山在忻口布置的28个师旅,一直打下太原城。

即便是到了昭和13年,在兰封会战期间,大日本皇军的一个师团也能对抗中央军的12个精锐步兵师,迫使中国政府不得不以水代兵,掘了黄河大堤。

那时候大日本皇军的强大是有目共睹,毋庸置疑的。

但是再看看现在,大日本皇军的实际作战能力正在快速的下滑,之前一个大队就敢进攻中国军队的一个师,现在敢吗?

再看看开战之初,中国军队成师成旅的被全歼,几千人几万人的投降,而大日本皇军则是被全歼的连中队一级的编制都少,投降的兵员更是凤毛麟角。

现在呢,连军一级的作战都为都能被成建制的全歼,师团级、旅团级更不在话下,而联队级、大队级的部队被全歼都已经成了常态了。

至于向敌军投降的兵员,那更是不计其数,甚至于连将军一级的高级指挥官也有不少。

筱冢义男也在思考其中的原因,思来想去,他始终觉得大日本皇军的战斗力之所以下滑严重,这和他们未能速战速决有直接关系。

由于战争拖延未绝,大量的精锐士兵在战场上阵亡,而这批老兵是大日本皇军训练多年的精锐,是大日本皇军战斗力最强的一批士兵。

当这批精锐阵亡之后,部队中的中坚力量就被摧毁了。

而后面招入部队的新兵大多只是进行了几个月的新兵训练,不管是作战技能还是战斗意志,都远远无法同那批精锐老兵相提并论,战斗力自然快速下降。

反观中国军队,虽然他们一直在打败仗,但是现在他们不但已经适应了大日本皇军的战术技法,而且还让一批精锐老兵成长了起来,所以他们的战斗力不见得提高了多少,但是也能应对大日本皇军的进攻了。

除此之外,军队战斗力下滑也和国内的经济情况有最最直接的关系。

由于日本资源匮乏,再加上这几年自然灾害不断,不管是前线的部队还是后方的民众,其生活质量严重下降,营养跟不上,士兵们的体力等各个方面自然也就无法和之前相提并论了。

再加上美国终止了美日通商条约,直接让日本的物资进口受到了严重的限制,一些战略物资已经出现了紧张的情况。

人员、给养以及武器装备等等方面都在下降的情况下,战斗力怎么可能提升?

更为严重的是,日本国内厌战情绪蔓延,很多人已经开始反思这场战争,所谓的武士道精神,已经很难能够给那些士兵洗脑。

这也是战场上越来越多的部队在战事不顺的情况下会选择投降的原因,很多人已经不再愿意为天/皇陛/下献身了。

相比而言,这个情况才是最可怕的。

日本之所以在之前的几年战无不胜,除了兵员素质以及武器装备等客观因素外,更重要的还是有民众的支持。

甚至于为了支持战争,民众中涌现出了大量的典型,比如说有名的昭和烈女井上千代子。

井上千代子是侵华日军大阪步兵第37联队井上清一的新婚妻子,为了激励参加侵华战争的丈夫、使之无后顾之忧地在中国东北“效忠天皇”、“为国奉献”,在丈夫出征中国的前夜,她在丈夫身边刎颈自杀。

而在神龛前,千代子留下了一封题为“军人妻子之鉴”的长长的遗书。

遗书洋洋洒洒上万言,大意是说她为了大日本帝国圣战的胜利,为了激励丈夫英勇征战,为了不拖累丈夫以绝其后顾之忧,她只有一死尽责了。

千代子的死引起了整个日本社会的巨大轰动,一夜之间,千代子成为‘发扬日本妇德的光辉典范’,《偕行》以通栏标题称赞井上千代子为‘昭和之烈女’,称千代子之死使得‘出征将士的士气大受鼓舞’、‘所有皇国军人为之感动’。

而两家株式会社更是以惊人的速度,在极短的时间内竟相将其事迹拍成电影,在全国上映,并将影片空运到战争的前线在军人中间上映,引起了更大的轰动效应。

正是有了民众如此坚定地支持,大日本皇军才有了勇往直前的力量源泉。

但是现在这种支持出现了动摇,越来越多的人在反思战争,这是极为可怕的事情。

如果任由事情蔓延下去,筱冢义男不敢想象,大日本帝国在这场国运之战中最终会落得一个什么样的下场。

眼下正面作战已经结束了,第一军惨败,虽然筱冢义男不知道冈村司令官阁下会不会继续选择进攻马铮所部,但对于他来说,先确保深陷敌占区的那几支小部队的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如果连这几支精锐小分队也完了,那么冈村司令官的新战术革新就彻底的泡汤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