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章被薅羊毛的羊来了

“德川家光要来济州岛,这不符合历史啊?没见历史上有这么回事?”朱慈烺喃喃自语地说道。

“殿下,啥历史?”王重阳有些莫名其妙地问道。

“没事,没事,就是感叹下。”朱慈烺慌忙掩饰道。

“呵呵,差点暴露了?”看来还是要严谨点,要不然就会让人知道自己的小秘密了,朱慈烺有些小心虚啊。

“行吧,既然历史已经被自己逐渐的转变了,那就继续改变吧,反正今后的历史不能完全按照之前自己所了解的历史去琢磨就对了。”朱慈烺继续在心里想着。

“殿下这是怎么了?怎么是神神叨叨的,不就是个倭国的幕府将军嘛,殿下有必要就这么失态吗?之前也没见过殿下这样啊?”王重阳看着心事重重朱慈烺有些诧异,之前也没见殿下这样啊?

“去告诉宋百户,继续加大生产红夷大炮,不惜一切代价的生产,对了还可以将咱们的应急灯泡都提供给他们。要在短时间内将总数达到两百门才行。”朱慈烺突然对王重阳说道。

“啥?殿下,您不是说造一百多门就够了啊?怎么又要造?”王重阳有些奇怪地说道。

“因为冤大头来了,咱们又有钱赚了。”朱慈烺诡异地说道。

“哦,就是那个倭国的什么将军吧?”王重阳笑道,同时心里想到原来殿下是遇到肥羊了啊,我还以为是殿下出问题,没想到是要宰肥羊啊。

“倭国可是好大一头肥羊啊,咱们要狠狠的薅羊毛啊,这可是能薅上很多年的一头大肥羊啊。”朱慈烺笑道。

确立了目标,那就要努力实现啊,要不然以后还咱还怎么立人设啊,于是整个济州岛都忙碌起来了,都在努力的造炮和造铜钱。

虽然大伙儿都不知道为什么要着急忙慌的造这些东西,可是既然太子殿下吩咐了,那就认真干吧,反正殿下是老板,老板让干啥咱就干啥呗。

济州府内,现在也是喜气洋洋,张灯结彩,当然了,高兴的不是老百姓,而是以王廷试、金弘文、崔成玉等一干原济州官吏为首的新任济州府官员。

济州成功升级为济州府,大家都摇身一变,高升了了好几级,王廷试从从五品的济州知州,变成了正四品的济州府知府,虽然和原来的登莱巡抚比不了,可是这样进步也挺大的。看書溂

能在被罢官之后,短短数月时间内又再次的回到正四品的官职,对于王廷试这样的大明老官油子那也是个不容易的进步了。

而金弘文心里就更高兴了,虽然他只是济州府通判,算是二号人物,可是这升级济州府的命令是他带回来的,而且其他两人的任命他也是他带回来的。

如此看来,殿下是很看中他的,而且还不说殿下已经暗示他可能会接任济州府知府,这又如何能不让他高兴呢,因此才回来的第二天,他就巴巴的拿着任命来上班了。

剩下的崔成玉也是兴奋不已,本来听说金弘文回来了,他还有些小失落,想着这正主不是回来了吗?那自己是不是也该挪窝了。

毕竟人家才是正式的济州通判,只不过是个暂时署理济州通判的人,唉,这官瘾还没过够呢。只好心不甘情不愿的准备走人。

哪知道金弘文笑嘻嘻的制止了他说道:“辛苦了辛苦,多谢了多谢了,这日子辛苦崔大人帮忙处理这通判的事务了,改日一定重谢。”

崔成玉是心里苦啊,“宝宝心里苦,可是宝宝不说。”面上还是堆满了笑容笑道:“金大人这说的是哪里的话,大人代表太子殿下出使琉球,劳苦功高。

奉太子谕令,小人这才暂时署理这济州通判几日,这大人既然回来了,小人学习的时间也就到了。那里轮得到大人感谢。

小人还要谢大人能给小人这样一个学习的机会呢,这样吧,改日不如撞日,今天就由小人做东,为大人接风洗尘可好?”

“呵呵,好说,好说,不过崔大人还真是不用搬了,这通判的职责还需要崔大人继续辛苦担着,诺,这是太子殿下的谕令。”金弘文笑眯眯的拿出了朱慈烺的谕令。

满脑狐疑的崔成玉接过一看,“咦,还真是任命他为济州府通判的谕令。哦,好像有哪里不对劲,济州府,难道,难道。”

崔成玉是满脸激动,高兴的看着金弘文,金弘文笑了笑说道:“是的,太子殿下已经批准咱们济州升格为济州府了,本官也正式就任济州府同知了。”

“哎呀呀,下官见过同知大人。”崔成玉心里一惊,赶忙起身见礼。

“呵呵,客气了,客气了,咱们都是从济州牧时代就走过来的老人了,这几十年的关系非可寻常,这以后啊,可要同舟共济,相互扶持啊。”金弘文意有所指的说道。

“是,是,大人说的是,下官以后一定唯大人马首是瞻,共同治理好济州府,不辜负太子殿下的信任。”崔成玉也是个通透人,一下子就明白了金弘文拉拢之意,急忙表态。

随即两人哈哈大笑,金弘文说道:“如此,咱们就要好好的整治这济州府一番,听说倭国的征夷大将德川家光大人要来济州岛拜会太子殿下,咱们可是要做好此次的接待工作啊。”

“哦,幕府将军要来?这可是一件开天辟地未有的大事啊,也是咱们济州府的荣幸,可以定要处理好,不能丢了太子殿下的脸面。”崔成玉听了,心里再次一惊,不过也是赶紧说道。

可以说朝鲜人对于倭国的感情是相当的复杂的,因为倭国几次的入侵给朝鲜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也让朝鲜人患上了“恐倭症”。

在壬辰倭乱中,日本暴露出了极度凶残的一面,可以说毫不逊色于他们那些惨无人道的后代的暴行,或者说是开启了后代的暴行的先河。

当时日本统治者丰臣秀吉发动的侵略战争给朝鲜人民带来了惨重的灾难,日军所至之处,残酷屠杀朝鲜人民,其暴行就连日将黑田孝高也承认:“吾闻外征诸将,有威无恩,所过无不残民。

在锦山郡,“又闻锦山郡前,列植长木,斩我国(朝鲜)人头,无数列悬,腐坠护骨,而只挂头发,或有网巾者云,不胜痛愤”。看書喇

日军的暴行也给朝鲜社会经济带来了极大破坏,“癸甲年间,(即朝鲜宣祖26-27年),绵布一匹值米二升,一马价不过三四斗,饥民白昼屠剪相食。

重以病疫,死者道路相枕,水口门外,积尸如山,比城高数丈。”又“贼来之后,惨酷之祸,湖南独免,七路皆然,其中岭南之受祸,又甚于他道。

……

洛江之东,晋阳之南,无复烟火,冻馁既极,人亦相食,饿俘相被于道路,冤哭上彻于九宵”。因为日本侵略军的大肆烧杀抢掠,朝鲜几近民穷财尽之境地。

战后人口大为减少,约为战前的六分之一或七分之一,战后全国耕地面积只相当于战前全罗一道,而受害最深的庆尚道耕地面积仅为战前的六分之一。

因此,从本质上说金弘文、崔成玉等人对于倭国是十分的惧怕的,但是现在居然听说了倭国的实际掌权者竟然来济州岛这鸟不拉屎的地方拜会朱慈烺,也就是感到由衷的兴奋。kΑnshu伍.ξà

看看,自己赌对了吧,这大明就是牛啊,连倭国的老大都要来大老远的来亲自的拜会,而看看自己的母国朝鲜,真是一言难尽啊。

在朝鲜,正是有感于明朝诚恳而又切实的帮助,朝鲜君臣念念不忘“皇朝拯济小邦,恩实阁极,”处处强调明朝的“再造之恩”。

整个国家从国王到小民百姓,都一致认为:“为照小邦兵火之惨,前古所无,非皇朝如天之恩,不能保有今日。”

还是会跟着太子殿下好啊,金弘文和崔成玉都从彼此的眼神里读出了别样的心思……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