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研发燧发枪2

“是啊,这撞击式燧发枪,扣板机龙头下压,因弹簧的作用与火石磨擦发火。这样,不但克服了风雨对射击造成的困难,而且不须用手按龙头,使瞄准较为准确,随时都可发射。

这燧发枪配有火石自动打火装置,不怕风雨并不须事先火绳点火,发射速度与精确度大为提升。这可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变革。”

说完之后,朱慈烺让人把从荷兰商船上没收过来的燧发枪递给几人观看。

“啊,这就是燧发枪啊,。前次见到还是几年前徐大人带来的红毛夷带到京师送给陛下之时。我当时在兵仗局的时候见过一次。”宋老汉羡慕地说道。

“这东西,锦衣卫里面也有,我见过,只是觉得不太方便,就没用,早知道就带几只过来。”王重阳也是一脸后悔地说道。www.Κanδhu5.iá

“这东西性能并不可靠,精准性差,射击准头基本是靠蒙,在战场上其实根本没多大作用。”参与过实战的石敬岩也是看不起这个华而不实的东西。

“那是咱们自己的火铳,你们看看这些荷兰人的燧发枪,这些可都是好东西啊,这燧石发火,不仅克服了环境影响,也提升了射击效率。

再加不用像火绳枪一样手按龙头,使瞄准较为准确,今后肯定会在战场上大放异彩,成为战场上的大杀器,这个可比那红夷大炮什么的好用多了。”朱慈烺笑道。

想到这里,朱慈烺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突然对王重阳说道:“立即传讯给朝鲜和旅顺的人马,马上大量收购亚麻布和鹿皮,有多少收多少,这对咱们很关键。”

“是,殿下。”王重阳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不过他心里有些奇怪,收购这些东西干嘛?难道是和这燧发枪有关系?

看着一脸迷茫的几人,朱慈烺笑道:“燧发枪的基本结构如同打火枪,即利用击锤上的燧石撞击产生火花,引燃火药。

可是之后大家使用着燧发枪会发现一个大问题的,如果按以前的装填方法,装填弹丸时,需将弹丸放到膛口,用木榔头打送弹棍,推枪弹进膛。

可是这是非常费时间的,在战场上,就意味着浪费生命,尤其是面对后金鞑子骑兵,你都不一定能装填好一两发弹药。”

宋老汉几人也是拿着燧发枪认真地看着,觉得朱慈烺说的很对,这燧发枪就是不好装弹,很需要时间啊。既然殿下说了,那一定有解决的办法了?

果然朱慈烺说道:“这燧发枪其实有一种加快装填法,使用浸蘸油脂的亚麻布或鹿皮片包着弹丸,装入膛口,减少了摩擦,不仅加快了装填速度,而且起到了闭气作用,精度随之提高,射程也增加了。”

“啊,还有这办法?”宋老汉惊异地说道。

“对,这目前是绝密,是不能泄露出去的,你们都要保密。”朱慈烺严肃地说道。

“是,属下等明白。”将朱慈烺说的慎重,大家都很认真的点头应是。

“宋师傅,你看这燧发枪,咱们一月可以生产多少?”朱慈烺问道。

听到朱慈烺的话语,宋老汉为难的放下了手里爱不释手的燧发枪,说道:“我也不瞒殿下,这自生火统以前在兵杖局也曾经制造过。

可是此物虽好,可甚难制造,成本亦是普通火铳数倍。对工匠手艺更是苟刻,光培养一名工匠便要耗费不小功夫。

咱们现在虽然调拨了一些人过来,以现有工匠数量,不影响其他差事的情况下,一个月最多给能造个十多支,就算不错了。”

“一个月十多支?那有啥用啊?咱们幼军卫现在几万人,用十几年都装备不完,而且这个枪管时间长了也会毁坏,这可怎么办啊?”石敬岩听了宋老汉的话也忍不住插话说道。

朱慈烺想了想说道:“一月只能造十多支,这的确是有点少,等以后工艺熟练了,能有改变吗?”

宋老汉知道朱慈烺的心思,笑道:“正是,等手艺熟练,自然更快,可是咱们人少,培养一名熟练的工匠需要很长的时间,这个急不来的。”

说完怕朱慈烺不了解,宋老汉又说到:“要想制作这燧发枪,第一步是造好枪管。要用发红的熟铁敲打成片状,把这些熟铁片烧红了,中间垫着一根圆形钢条。

之后拿着铁锤反复敲打,把红透了的熟铁敲成了枪管的形状。再用铁粉和硼砂焊糊住缝隙裂痕的区域,再次敲打,一直到焊接处也坚固了才停手。

第二步是在枪管上钻孔,这是最复杂的一道工序,也是要折腾了几天才能搞定。不过,枪管制作完成之后,火铳也完成了一大半,之后是木质的枪托,这个就比较快了。”

“武功再高,也怕菜刀。即使武功非常高的人,即使是内功特别高强的人,不论其速度多快,反应多敏捷,身体多结实,力量多大,动作多么协调,终究是血肉之躯。

所以,如果拿他的肉体与锋利菜刀的刀刃接触,还是会皮破血流的。同样的,后金鞑子再厉害,能躲过一支枪,两支枪的射击,难道还能同时躲过几百支燧发枪的齐射?

或许武功高能在几百支弓箭之中片叶不沾身,但再高,眼晴能同时跟上几百发射速超快的弹丸?轻功再高,速度再快,能避开几百发弹丸地毯式覆盖?

咱们只要有大量的燧发枪,还用怕那后金鞑子吗?还用怕那些野蛮的野猪皮吗?”朱慈烺自信地笑道。kΑnshu伍.ξà

“殿下所言甚是,要是这燧发枪密集的射击过来,就是属下也是抵挡不过的。”石敬岩也是认真地说道。

“这次咱们缴获了很多的荷兰燧发枪,这些枪支咱们都要拆解,然后仿制,孤有个建议,你们将这些部件都分解下去,让不同的人制作,这样可以尽快培养熟练的匠人。”

朱慈烺认真地说道,这样也就是后世的流水线的原理,这是一种工业上的生产方式,指每一个生产单位只专注处理某一个片段的工作,以提高工作效率及产量。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