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八十八章 魏国公徐弘基

这才过去多长时间,现在朱常武又要在应天府大开杀戒。

这是往日之事重演呀。

但不知道为何,崇祯并却没有怎么生气,相反还有一种很解气的感觉。

对于反叛的臣子,崇祯认为就是应该死,且还应该被诛三族。只是他的仁心让他很难下出这样的决定而已。

朱常武却是不同,此人似乎是杀人成瘾,又完全不在乎别人对他的评价。总之他认定对方有罪,那就敢下杀手。纵观大明一朝,还从来没有一个像他这样的人。

开局一个碗的那位厉害不厉害,杀的官员那更是数不胜数。

可就算是如此,人家杀人的时候,还讲究一个证据。至少也要先给一个说法在动手。

但朱学武杀人,有时候可是连说法都不需要的。那是说杀就杀,往往是杀完了再查。

不然,你以为杀胚这个名头是那么容易得来的吗?

要说唯一一点让崇祯欣慰的就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见过朱常武错杀过谁。

也就是说,此人虽然杀人不少,甚至有时候都没有足够的证据。但真被他所杀之人,反倒没有一个是冤枉的,这就很厉害了。

只是回头一想,朱常武的真实身份,崇祯便又释然了。

人家或许早就知道谁是奸臣、谁是叛臣、谁是可以信任之人的吧。

即是朱常武做事可以做到心中有数,那便由得他去好了。正好借着此人好好清·理一下官场上的不正之风,也不算是什么坏事。

当然,这个时候的崇祯根本就管不了朱常武,先不说距离那么远,就说他现在下了圣旨不让杀人也是来不及了。

至于说发电报,如果内容没有让朱常武满意,人家根本就不会回复你好吧。

这个东西原本就是人家弄出来的,回头一句出问题了,没有收到旨意,崇祯那是半点的办法都不会有。

其实崇祯心中也很清楚,朱常武这封电报不是在请示他,而就是一封通知捷报罢了。

你让我救援应天府,如今我做到了,那接下来的事情与你就没有什么关系了。我要做什么能够吱会你一声,便是给足了你的面子。

是的,朱常武就是这样的奇葩。

这样的臣子莫说是崇祯没有碰到,就算是在他们整个大明王朝,或是其它的王朝也是遇不到这样的臣子。

但凡是那些有能力做到这些的臣子,无一不是都造反的造反,自立为帝。那样一来,自己说了算多爽,何必还要看其它的人脸色?

朱常武偏不,他根本就没有要自立成帝的意思,但同时做事情又喜欢我行我素,实在是让崇祯哭笑不得。

“罢了,应天府无事就好,其它的就随他去吧。”崇祯最终认命般的笑着摇了摇头。

你愿意杀人就去杀吧,反正你所杀的都是坏人嘛。

......

应天府。

明军正在一批批押送着俘虏还有大批的辎重回城,但在城内一些有关朱常武的说法便已经传开。

实在是死在朱常武手中的权贵、大臣、豪绅、地主太多了。

而这些人恰好就是大明王朝,或是说任何一个王朝高层的架构所在。

不夸张的说,平常人一旦得罪了这个阶层,那很快就会被群起而攻之,会被治罪下狱,跟着就是斩首示众。

偏偏的,朱常武活得还很好,这就让一些人不由自主的恨得牙根直痒痒。

痒痒的最终结果就是,大家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团结起来,一起施压,最终将你打入到十八层地狱之中。

所有当有关对朱常武不利的消息传出之后,这些个有着特权阶层的人马上就站了出来,开始暗中发力,一时间,朱常武的名头在整个应天府就有如烂大街一般的存在。

像是什么,此人最喜滥杀,尤其喜欢吃人心,往往一天不吃都不行。

还有说朱常武贪财的,说此人喜钱,只要发现你有钱,就会想办法占为己有。

又有的说朱常武目无君上,见到皇帝从不以臣自居,根本就是目无天子、无法无天。

更有说,如果任由朱常武管理了整个应天府,那有钱的会被抢钱、没钱的就会被奴役,或是被挖心而食。

最最后还有一种质疑,那就是朱常武曾在山海关外、宁远城建立过大型的京观,实在是非人道的做法。这样的狠人,如果稍不如意,便可能会屠尽全城之人等等。

总之说法是五花八门,也就是朱常武现在一个夫人都没有,便没有人在女人方面病诟他,不然的话,指不定还会编出些什么新花样来。

对于城中的这些说法,郑三俊、黄道周和高杰等已然知晓,但他们并没有阻止的意思。他们也想看看,面对这些质疑之声,朱常武要如何的解决。

之前在西城门前的时候,朱常武可是没有给他们什么好脸色看。做为回报,现在他们在一旁看看热闹也是正常。

一些人参与了其中,还有一些人在看热闹,但也有人心中变得十分担忧,他就是魏国公徐弘基。

之前徐弘基因为感染了风寒,正在府中休养,便没有加入到抵抗左军的事情当中。

这两天身体好了一些,就听到了城中的谣言,心中是担心不已。

做为中山王徐达的后代,一门两国公,可以说是自秦以来,历朝历代勋贵公候中,论家族权利显赫,承袭久远,徐氏家族当为第一。

以徐弘基的身份地位,对于朱常武的事情自然了解了不少。

另一位徐氏后代,定国公徐允祯早就给他写过密信,重要提及了朱常武这个人。

此人可是刀劈了成国公朱纯臣的存在,回过头来还是屁事没有,这样的人不能引起重视才是怪事了。

了解了这些之后,徐弘基便知道自己早晚会有一天与朱常武打交道的,只是没有想到会这么快,还有说法是竟然在应天府内还有那么多看不清形势之人。

这些谣言一出,岂不是在逼着这位天下兵马大元帅杀人吗?

像是杀人,还是杀很多人,这样的事情别人是做不出来的,但放在朱常武的身上,根本就不叫事好吧。

徐弘基一想到怕是很快应天府就可能会血流成河,便心有担忧,他决定出手阻拦。

“来人,准备马车。”

......

一座二进的院落之中,朱常澄正在厅中焦急的等待着。

很快,便有一名下人小跑了进来,“老爷,有消息了,七爷刚打了胜仗,现正在归途的路上。”

“哈哈哈,恭喜二爷。”声音传了过来,第一个出声大笑的不是朱常澄,而是另外一个壮年汉子。

汉子名叫刘奔,锦衣卫镇抚使。

应天府是陪都,自然会有锦衣卫存在,刘奔就是这里锦衣卫的头头。

在得知朱常武成为了锦衣卫指挥使之后,刘奔便在城内找到了朱常澄,给默默的保护了起来。便是现在这个二进小院,都是他负责给安置的。

付出终于要有回报了,这一会的刘奔便也跟着很是高兴。

笑声一出,也感染到了朱常澄,他的脸色于这一刻也放松了下来。

七弟来了,且还打了胜仗,不仅自己的性命更加的安全,有了七弟,他自己以后的生活也会得到不小的改观,这可都是可喜可贺之事。

“好,好,刘抚使,等到我的七弟来了,你的所为定会有所回报。”朱常澄放松之后,向着刘奔也做出了承诺。

“多谢二爷。”刘奔等的就是这句话,当下连忙抱拳以礼,表示着感谢。

两人正在这里客套的时候,门外又有家丁跑了进来,“老爷,魏...魏国公来了。”

“什么?”一听到魏国公三字的时候,朱常澄是惊讶的连忙起身。

在整个应天府,魏国公绝对是一个超然的存在。不夸张的说,人家可以不给任何人的面子,但谁要做事情都要给魏国公府面子,不然的话,在偌大的应天府,你想做什么都会非常的困难。

朱常澄刚逃到应天府的时候,也曾向魏国公府送过拜帖,可跟本就没有见到正主,只有一个管事的接待了他,并给了他一百两银子。

最初,正是这一百两银子,才让朱常澄这个堂堂的襄王世子没有露宿街头,这般来看,也算是有恩于自己了。

能得到资助,朱常澄已然是非常的满足,他怎么样也没有想到,有一天,魏国公会亲自来他的府中见自己,这实在是让人有些受宠若惊。

一旁的刘奔心中同样也很吃惊。

可是反过来一想,又不是那么的惊讶了。

你魏国公厉害,不过就是承蒙了祖宗的蒙荫而已,那都是过去的老黄历了。

朱常澄却是不一样,他的弟弟现在可是整个大明的第一红人,同时也是最大的功臣。

一位过去式来主动见现在式,这不是正常的现像吗?

一想及此,刘奔不仅不在惊讶了,相反还认为这是魏国公识相的表现。

他可是听说了,大元帅在京城的时候,可是刀劈过成国公的人,那是何等的气魄。相比之下,只是靠着继承而来的魏国公一相比较就差之太远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