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 龙兵再扩充

怎么样来形容呢,就像是大家原本都是半斤对八两的实力,大家都在浑浑噩噩的活着,可突然之间,有人开了窍,变得聪明起来,然后想要鹤立鸡群。

那请问,其它的鸡又怎么会同意?

自然是你叨一口,我叨一下,把你这个鹤的毛都给拔光了,那看你还如何展翅翱翔,还如何有机会骑在我们的头上。

正是这种妒忌心作祟,大明的能臣都被以各种理由给收拾了一个干净,剩下的都是一群能力平庸之辈,才让大明变得更加孱弱。

就是这样大环境之下,又出了一个朱常武,一骑绝尘。

其它的臣子怎么会没有想法,他们心心念念间就是要阻碍朱常武获得更多的功劳,唯如此,才能证明他们并不是那么差。

唯如此,才能保证朱常武不会强大到不可对付,这样他们才会有了生存的空间。

就像是朱常武,在京师中举起了手中的屠刀,可是没少杀人。可最终并改变不了大明朝廷的现状,那是因为这个朝堂早已经烂到了根里,根本就不是杀一些人便可以解决问题的。

就算是你把顶层的这些官员都杀光了,换一批人上来,但这些人也同样会贪,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出卖大明的利益。

怎么说呢,现在大明的这些官员,早就已经变了质,早就变得唯利益论,换谁来都是一样的。想要改变现状,那就需要把这些官员全部换掉,这可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即便是朱常武现在也做不到。

所以,朱常武才拿应天府的官员做试验,让所有的在职官员都经历一下军武的历练,期望战争、期望生与死可以改变他们的观念和心态,然后重新的找回本心,竖立起一批真正为民的官员来。

言归正传。

宋献策说魏藻德识相,那就证明双方的谈判进程还是很顺利的。

“恭喜大人,贺喜大人了。”得知一切顺利之后,周志海连忙拍着马屁说着。

“恭喜什么,大顺之患再于朱常武,只要不解决此人,麻烦便是不断。”宋献策摇了摇头,他有信心完成这一次谈判的任务。想必事后李自成对他也会给予重赏。

然并卵。

这一切在他眼中看来不过都是暂时的胜利而已。

想要真正的胜利,那不解决了朱常武,一切都是枉谈。

只是想要解决朱常武何其之难,他宋献策现在能做的就是拖上一拖,然后静待时局的变化而已。

京师中的谈判还在继续,文臣们都感受到了朱常武的威胁,尤其是他们得知了魏国公徐弘基的儿子竟然要来京师,要成为魏伯爵之后,那些个勋贵们也变得着急了起来。

生怕朱常武得势之后有一天会拿他们来开刀,这使得他们对于谈判更加的热衷。

你朱常武不是武将嘛?

不是能打仗吗?

那好,我们通过谈判的方式解决了问题,这样一来,不给你发挥的空间,你还能如何?

文臣们在努力,但想要谈判成功何其困难。尤其是宋献策只说向大明纳贡,并不称臣不说,所占的地盘也没有要交出来的意思,谈判就陷入到了僵局之中。

这些臣子们或许也清楚,崇祯可以给他们以和平方式解决问题的时间,但若是条件不能让皇帝满意,这个和谈自然就无法在继续下去了。

京师中的谈判还在继续,有了什么新情况张奡都会第一时间通过电报的形式来通知朱常武。

其实对于这件事情,朱常武并未怎么放在心上,因为他早就做好了打的准备。现在不动手,可不是他要给那些想要通过谈判来解决问题的文臣面子,而是他手下的明军还没有完全的做好准备。

朱常武忙的就是军队的事情,首先就是对龙兵进行改制。

原本两千人的龙兵,朱常武再一次下了扩招的命令,人员就由守德州的那八千明军之中挑选。

这些明军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们的能力,证明他们是精锐中的一员。

像是这样的人,一旦加入到龙兵之中,便很快就可以投入到作战之中,可以省去很多训练的时间。

吉金凯负责的就是挑选兵员的事情,朱常武忙的是如何把四千龙兵改造成八个营的事情。

事实早已经证明了龙兵的厉害,战场之上,龙兵可以说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按说这样的军队就应该加强兵力,这样一来,龙兵的作用才会发挥更大。

只是可惜,每增加一名龙兵,就代表着系统数值要多一份的负担。也就是这些战役之后,系统数值增加了不少,不然的话,龙兵想要扩张还是会千难万难。

龙兵强大了,人数增加到四千之后,由中队单位改为营制也就成为了理所当然的事情。

朱常武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开始根据战场上的表现进行着选将。

一营四百人,分为四个连,八个中队。

朱常武需要做的就是把八位营长选出来,至于说

经过深思熟虑和对战功的比评之后,八位营长纷纷出炉。

一营长吉金凯兼任,这也是最没有争议的一位。

二营长凌霄云,手下以神枪手居多。

三营长高行,手下以侦察兵居多。

四营长王军华(伤势已经逐渐好转),对外称警卫营。

五营长杨铁柱,也可称为四零火营或是小炮营。

六营长汝洪海,机枪营。

七营长于大东,炮营。

八营长冯也,汽车营。

八位营长除了吉金凯已是少将军衔,不需要重新换衔之外,其它七人,全部都戴上了崭新的上尉军衔。

龙兵改制非常的顺利,跟着朱常武又对史可法的骑兵进行了加强。兵力由原本的三万,变成了现在的四万骑兵。(战马除战场缴获之外,其它全由才春风、张贺年、于永果这些商人提供。)

此外,徐大绶被封为四万夫长,领明军步卒四万。

黄龙被封为三万夫长,领明军步卒三万。

徐必达被封为两万夫长,领明军步卒两万。

四万明骑、九万明军步兵,这就是十三万人,便是朱常武准备接下来收拾顺军的主要兵力。

至于其它没有被选中的明军,全部变成地方的二线部队,除非主力受损严重,才会从地方部队中挑选合适兵员,不然余下的明军以后就会被用来镇守地方城池和维持地方治安稳定。

一线军队进行了一定的裁员之后,大大减少了军队的后勤压力问题,同时战斗力并没有退减,相反,全是精锐,少了浑水摸鱼之人后,反而战斗力还被提升。

军队的建设原本就是繁琐的事情,尽管由朱常武主抓,其它人都在竭力配合,几乎就没有遇到什么困难,但还是用了足足二十天的时间,这才完成了军队重建工作。

而在这二十天的时间里,其它人也没有闲着。

当时间来到时了一六四五年二月的时候,草原之上,祖大寿在筹划了一个多月之后,突然就发起了兵变。

当初朱常武离开了辽东后不久,祖大寿就与草原降将赤温一起踏上了前往蒙地之途。

祖大寿想要重新的拥有权力,那就必须要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如无此大功,他想要重新站于大明的朝堂之上将会千难万难。

为此,对于这一次的草原之举,祖大寿抱着的是不成功便成仁的心态。

有着赤温的配合,他第一个找到的就是科尔沁部的左翼前旗旗主宝多尔济。

这个时候的蒙地,还不是后世的十旗,只有现在的五旗,分别是右翼中旗、前旗和后旗以及左翼西旗中的中旗和前旗。

祖大寿所找的这位右翼前旗旗主宝多尔济,便是原本赤温的主子,同时也是上一次受朱常武打击最重之旗。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会有争斗,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

放在哪里都是通用的,蒙地也是一样。

身为五旗之一,大家平常也是在相互争斗,都想争当第一旗主,成为第一势力。

宝多尔济就是五旗之中斗争的失败者,相比中旗旗主巴达礼被满清封为了亲王、后旗旗主色棱被封为镇国公,他本人只是得了一个郡王的身份,属实是有些低了。

为此,他可是没少埋怨过。上一次满清与大明开战,他便派出了不少旗内的勇士参战,就是想要多立战功,借以打下更好的基础来提升自己的地位。

很可惜,被他委以重望的赤温等人最终兵败,战场之上除了汉清兵死的最多之外,就是他前旗的勇士。

大军败了,前旗受到重创,宝多尔济的实力不仅没有得到增长,反而被严重削弱,这也把其它的豺狼虎豹的招了过来。

就宝多尔济得到的情报,其它四旗大有联手之下,想要吞并他的前旗,他怎么能够同意?

右翼前旗可是他和父亲两代人辛苦多年的产物,让他拱手送人,除非他死了。

别说,这个愿望,其它四旗还真就有可能会满足他。毕竟杀一个宝多尔济四旗就可以分平对方的财产和人丁,然后就是扩大自己的实力,何乐而不为。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