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七章 屁得和谈

礼部的官员还好奇,这个时候他们找上门来做什么的时候,范文程这位正使却在第一时间递交了一份他们大清的国书,并要求尽快安排他面见大明皇帝崇祯。

礼部官员礼貌的接过了国书,说会回去请示一下之后,便离开了。不久之后,国书就到了如今礼部尚书张维迎的手中。

张维迎原是礼部侍郎,方一藻去了应天府上任之后,他便升为了尚书之职。(此人名字与后世那位说穷人上不起学,是因为学费太低的叫兽齐名。)

同样带着好奇之心,打开了大清的国书,在看到里面的文字之后,吃惊的直接就站起了身,随后一目十行看过之后,便对着身边的官员说道:“马上备轿,本官要去皇宫,要去面见皇上。”

乾清宫,已经天黑。但这里依然是灯火通明。

崇祯坐在龙椅之上,看过了递来的大清国书之后,便开口问道:“张爱卿,你是如何看待这件事情的?”

“回禀皇上,臣认为大清愿意称臣,并愿意年年纳贡,退还之前占领的城池,便已是低头。我们大明胸襟广阔,做为上邦之国,我们当起表率作用,不宜在行威逼之举。应该调兵撤离,以免再度劳民伤财。”

张维迎拱手做揖,态度十分坚定般的说着。

之前以为礼部尚书,在如今的大明就是最闲的清水衙门。毕竟国之地盘都有太多没有收复,何来外事之说。却想不到,自己刚上任不久,就有人送来了大礼,他当然会把握这次机会。

想一想,困扰了大明多年的北方女真之乱,最终因为自己一介文臣给解决了,那将是何等的功劳,以后便是名留千史也是有可能的吧。

名留千史,这不正是多少文人苦求多年的结果所在吗?

“嗯。”崇祯听闻之后,只是微微点头,并没有马上给出决定,而是考虑之后说道:“这样,明天你在与这位清国使臣见一面,细谈之后再做决定。”

“臣,遵旨。”张维迎听到这里之后,就是心中暗暗欢喜。崇祯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否决,那便说明事情就有了希望。

很快,张维迎离开,大殿中只是剩下了崇祯和王承恩两人的时候,崇祯开口问道:“王大伴,清国愿意成为大明的附属之国,且还愿意纳岁并退还之前占领的大明土地一事,你怎么看?”

被问及的王承恩迅速闪过了一道苦色。

伺候了崇祯这么多年,他如何会不知道这是皇帝的心志又有了动摇之意呢?

之前朱常武离开京师的时候,还曾专门找崇祯聊过,说出这一次去往北地,必会收复所有大明之失地。不仅如此,他还会彻底的把女真问题给解决了。

当时崇祯可是极为高兴的点头称赞来着的。可这才过去了多长时间,崇祯就又有新的想法了?

一想及如果自己不劝一下的话,崇祯弄不好真的会下令北去的大军回撤,这样不免就要与朱常武有所冲突,到那个时候,这位大元帅是不好把崇祯如何,但自己怕又要遭罪了。

要说满朝之中,能让王承恩害怕的无非就是两人而已。

第一是崇祯,因为这是自己的靠山,一旦失去了皇帝的信任,他便什么都不是了。

第二就是朱常武,这位可是说动手就真敢动手之人。甚至惹急了对方,人家是真敢向自己下杀手的。偏偏人家就算是这样做了,也不会有事,因为崇祯不会也不能把朱常武怎么样?

可是如今崇祯与大元帅眼见又有分歧,那自己要如何选择?

似乎怎么做,都会得罪一人。

有心不想参与吧,可事情即是发生了,便是他什么都不做也不行,王承恩只好于心中轻轻一叹之后,开口缓缓言道:“万岁爷,北方的战事大元帅想必是心中有数,不如去电问一个为好?”

“嗯,是应该问一下的,这样,你发电报给他,告诉他清国来使的事情,还有他们愿意付出的代价,看看他怎么说。”崇祯只是有了一点想要同意的想法,还并不完全的下了决心。

毕竟,现在的清国,只是在北方给了他压力而已。真正威胁到他皇权的统治还是大顺的李自成。

如果可能的话,崇祯更希望朱常武可以领兵先把顺国给灭了,先把大明恢复到以前的样子再说。

但这一次是清军与沙俄军先来找的麻烦,所以借机把他们的问题处理好也不算是错。可是现在,清国不是愿意称臣了吗?这就让崇祯想要先解决李自成的想法重新占据了上风。

好在的是,王承恩变相的劝了一声,这多多少少给崇祯提了醒,像是这般的大事还是要与朱常武商量一下为好。

崇祯这个人最大的优点就是听劝。

但同时,最大的缺点也是听劝。

说到底,就是耳根子太软。也就是当时他当皇帝的时候没有了什么竞争对手,不然的话,可以多项选择的话,他还真就不是那最合适的帝王之选。

同样是黑夜,朱常武正带着大军赶路,王军华便把一封由京师刚发来的电报送到了他的手中。

“满清和朝鲜都派官员去了京师?”看到这封电报,朱常武的眼神中也闪过了一道惊讶之意。

但这种惊讶不过就是一闪而过。跟着他就笑道:“现在知道害怕了?不用理会。”

现在的清军是看出了明军的厉害,知道打不过,这就害怕了,想要退而求其次,保自己不失。但这怎么可能嘛。

这就像是狗一旦吃了屎之后,想要在阻止它做这样的事情便会十分的困难。清军侵略过大明,尝过了其中的甜头之后怎么可能会收手。现在只是因为打不过,不得不装怂。可是一旦有一天,大明没有那么强大了,他们一定还会伸手。

即是这样,不趁着自己强势的时候彻底的打废他还等什么?

再说了,朱常武接下来的目标是要占据整个北方,这其中也包括了沙俄一部分还有朝鲜。清国就屹立于他们之前,如果不消灭他们,怎么完成这一阶断的目标?

所谓的和谈,不过就是打不过你之后采取的一种方法和手段而已。如果说明军没有了余力,还可以考虑一下见好就收。可几战下来,军队仅是粮食消耗了一些,军心士气不仅没有丝毫的受创,相反兵力较之以前还更多了。即如此,为什么要停手?

你打不过我求饶,我那就停手?

那请问一下,如果有一天,我打不过你了,我求饶,你会选择停手吗?

这封电报被朱常武看过之后就被扔到了一旁,根本就没有在意。甚至连回电都没有一个。

没有回电,正是把朱常武的意思表露得十分明白,那就是这所谓的和谈,他根本就不同意,也不会同意。

王承恩发了电报,等了半天也不见回电,便知道是什么意思了,便转身回返乾清宫,继续去伺候崇祯。

皇宫之外,大明京师之中,范文程在送上了国书之后并没有休息,相反还在不断向外送着拜帖。

他很清楚,如今明军的强大,足以灭掉他们清国。所以这一次的和谈必须要有成果,不然的话,清国将会危矣。

而为了达到说服大明罢兵的目的,这一次他来可是带着不少的金银。他相信以此开道,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什么办不成的事情。

一封封拜帖送出,一同附上的还有不少的礼物。

当这些东西进入到一位位大明臣子的府邸之中时,很快一些个反馈便传了回来。其中有六成以上的臣子表示愿意与其见面,听他说些什么。

看到这些回答,范文程却是一点都高兴不起来。无它,他最想见的,也就是他认为可以影响到崇祯的那几位重要大臣都没有回信。不仅如此,他送出的礼物也被原封不动的给送了回来。

“他们这是什么意思?”看着送回来的礼物,分别是首辅兼工部尚书范景文的、吏部尚书倪元璐的,以及兵部左侍郎王家彦的等等大臣时,范文程心中就生出了不好的感觉来。

这些人可是现在大明最炙手可热的实权人物。且他们都是实干家,是被崇祯新提拔任用的,同时也得到了那个天下兵马大元帅朱常武认可的。

可以说,现在朝廷上至少有三成的事情是这些人说了算。可是现在,他们却是统一没有答应与自己见面的要求,这代表的是什么,已然是不言而喻。

范文程把自己关在驿馆的书房之中,看着有关这些人的资料。

这些都是之前清国隐藏在大明京师中奸细送来的,绝对真实可靠。

用了一个多时辰,已至半夜时分,范文程才全部看完,然后整个人就陷入到了闭目沉思之中。

之前还不是十分的了解,只知道这些人风头正盛。但当全部看完之后,他总算是知道,这些人为何不想与自己见面了。原来他们的内心中多少都有些偏向于朱常武,他们心中都认可朱常武以武对外的大略方针。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