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烧脑问题

看到充电的尤丽丝,张明宇陡然想到今天依然是2004年8月23日,自己第一次传送到西安的日子,此时此刻,在西安的一家如家酒店里还有一个完全一样的“自己”!

那个“自己”会不会像苹果林中小男孩一样晕倒?明天会不会如期在小饭店勇斗歹徒?会不会与赵警官相识并受聘?

今晚如果赵警官成功抓获罪犯,就不会有明晚的商讨案情,也不会病急乱投医聘什么特别顾问,那个不了解案情的“自己”即便回到1984年,也不会将店主的异常与这个案件联系起来,后来回到2004年也不会设计现场,更不会报警。

这好像陷入了悖论,明明都是自己亲自参与、真实发生的事件,但现在后面的事件已经发生,他却在观望着前面事件的发生。

如果自己或其他意外情况的偶然干预,就会使过去应当发生的事出现不可预知的变数,如果这些事件有一件发生了变化,那自己现在的状态是否也将改变?

最让他感到可怕的是,等自己传送到未来了,那个如家的“自己”还会按照自己的轨迹再次传送到未来,他同样会在84年回到2004年的当天面临着现在自己同样的困惑?

进而他想到,按照这样的逻辑,从1984年回来的“自己”都会看到如家的“自己”,而每个如家的“自己”这一时刻又都回到了2004年,那岂不是有无数个自己在演绎着这个循环?

问题的症结就在于,自己从未来传送到2004年的西安,这是循环的起点,客观存在无法改变,在今晚如家的“自己”必然存在。而到84年转了一圈的自己也只能在同一天回到西安,与如家的“自己”同时存在也是无法改变的。

假使自己明天有办法回到未来,那如家的“自己”仍然要按照自己的路再走一遍,他同样会与如家的“自己”同时存在。

那这一刻,在西安,这些个到84年转了一圈的“自己”岂不是都在西安?如家酒店的同一房间里可只能有一个“自己”啊。

张明宇晃晃脑袋,觉得自己的逻辑推理肯定哪出错了。又捋了捋,觉得如家的“自己”只有一个,循环的起点其实应该是传送到老家的那一刻。

那从84年回来的“自己”有多少个呢?他们都会看到有一个“自己”在如家?

理论上从如家离开的如果只有一个,那从84年回到2004的也只会有一个,这又与当前自己与如家的“自己”同时存在相悖。

张明宇越想越乱,一想到此时此刻可能有无数个,不是,无数个张明在西安,该是多么可怕的事,这一定是伪命题,否则西安早被挤爆了,这么多张明挤在一个城市也肯定会撞到。

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如家的“自己”只有一个,现在的自己也只有一个,在如家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都是真实存在的。自己所经历的事件已经存在,必然发生,自己可能就是一个旁观者回望自己走过的路,根本无法干涉事件的变化。

那如果自己碰到如家的“自己”会发生什么事呢?这是一个细思极恐的问题。

真实情况究竟如何呢?张明宇陷入了渴望探究真相的亢奋和对可怕后果恐惧的矛盾中。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