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各方反应

晚上随着黄煜的出场,庆功晚宴准时举行,黄煜分别向参战的将领们敬酒,整个宴会一片欢快和睦;

军中将领们那可都是有酒量的人,再加上黄煜平时带人谦和,就算马上要当皇上了依然没有什么架子,而且这些将领基本都是出自他的护卫队,所以他们之后开始轮番给黄煜敬酒,黄煜没有坚持多久就被灌的差不多了,找了个借口就回去了,留下徐光启、徐骥、林远清还有军部的孙承宗等人陪同文武百官们继续庆祝。

晚上黄煜带着一身酒气回到黄家庄,徐静姝忙让人准备了醒酒汤,给黄煜喝下,然后给黄煜换了衣服;黄煜这才总算是好了一点,这段时间徐静姝一直带着家中,他们的女儿前两个月顺利出生,黄煜当时高兴的不行,给女儿取名黄玥;平时更是百般宠爱。

黄煜对着徐静姝说

“玥儿呢,”

徐静姝其实已经知道了白天发生的事,皇上禅位给黄煜的事,在黄家庄都已经传遍了,很多人都说她要当皇后了,但是她除了替黄煜高兴外,并没有什么激动的,还是一样的照顾女儿、伺候丈夫

“玥儿已经睡了,玉棠在看着呢”

就在这时,突然传来一声炮响,接着外面传来亮光,黄家庄传来很多孩子的喊声

“放烟花了,放烟花了”

黄煜让徐静姝扶着他走出了房门,来到院子里向京城的方向看去,夜空中一枚枚烟花在空中绽放,黄煜伸手把徐静姝搂在怀里,徐静姝也用手抱着黄煜的腰,静静的看着远方天空的烟花。

此刻是多么美好场景啊。

第二天一早,兴华报社就紧急出来一版特刊,头版头条就是崇祯皇帝禅位给靖海候黄煜,靖海候黄煜会择日登基称帝;下面又介绍了黄煜的身份和履历,当然都是美化之后的;首先黄煜的身份也从一个普通的海外遗民,改为了朝廷派往海外的使臣后代;就像是苏武牧羊的典故一样,把他的身份和品德都给拔高了不少;然后就是怀念故国,经历艰难险阻终于回到大明,然后经商有成,报效朝廷、救助流民、抵御外敌、平靖海疆、剿灭叛乱后来累功升任福建总督、靖海候;再然后就是受先帝特招带兵进京,辅助幼君、平定藩王作乱、抵御鞑子入侵更是开疆扩土,歼灭倭国;此等功绩,无以可封,再加上今年大明国内灾祸不断,内有流民作乱、外有蒙古、鞑子袭扰,幼君不能担此大任,顾禅位给有德有能之人,当然这个人就是靖海候黄煜。

第二版就此次大庆的盛况了,参加军队1万多人,百姓40-50万人,可谓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常。

然后从第三版开始,分别介绍了三大战场的几次主要战斗,当然也都是经过笔者加工之后的,看的让人热血沸腾,恨不得都要去参军打仗了;

其中尤其是遵化防守战,和倭国的灭国战,这两场大战的篇幅用的最长,描述的也最是精彩。

兴华报社现在每期报纸发行量都维持在了30万份,京城及周边的需求量只有10万份,其他的基本都被商人或是其他家族在京城的人员送到了全国各地;现在报纸已经成为很多人了解朝廷大事的渠道,在一些偏远的地方,很多人都以拥有一份报纸为荣,很多人都想借阅传看。

京城的百姓、商贾、达官显贵,从昨天开始谈论的最多的就是皇上禅位的事;除了个别官员愚忠于大明皇室,对黄煜多有不满,准备要死谏,让皇上收回成命;

剩下的百姓、商贾和勋贵官员,都是非常支持黄煜当皇上的,毕竟这两年从黄煜来到京城,京城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百姓们挣银子的机会多了,物价稳定、品种多样,他们除了能够吃饱饭,还能有些闲钱积蓄;而商贾们的日子就更好了,他们把京城新出的商品贩运到外地,都是大受欢迎,而且各地只要是黄煜派人管理的地方,经商环境好了很多,没有了胡乱收税勒索,各地道路也都通常了很多,所以这些商贾很多都与黄煜的生意有往来,都要靠黄煜吃饭,所以黄煜要当皇上他们当然也是非常高兴,他们这些年和黄煜手下的人关系都挺好,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有帮助了。

当然最高兴的还是那些早早就投靠了黄煜的勋贵,向英国公、怀宁候、镇远侯、崇信伯、靖远伯等等,他们早就上了黄煜的战车,现在好了黄煜要当皇上了,他们家族的富贵全保住了,并且又能传承很多年,恐怕没有多少人比他们获利更多了,现在恐怕谁反对黄煜登基就是和他们广大勋贵作对了。

当然还有魏忠贤阉党的人和投靠过来的官员,他们也算是保住了身家性命,如果做的好富贵权势也不会少;

当然还有军队和黄煜手下的那些人,他们自然也很高兴,但是他们都以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高兴劲很快就过了,该干什么就干什么;

徐光启和徐骥的工作就多了,他们不但要准备黄煜的登基大典,还有负责日常朝务,更有很多的官员职位需要变动,更有原太后、皇上、皇室宗亲的安置问题,都需要他们安排;

最清闲的就是黄煜了,他还是像以前一样,每天去研究院转转,看看各个项目的研究进展,有没有什么问题;之后就是在家陪陪老婆孩子,完全不像是一个要当皇帝的人。

随着消息的传播,几天后,崇祯皇帝禅位给靖海候的消息,彻底的传遍了;各地各方势力反应不一,最担心的就是皇族藩王、族人,他们这些年享受着朝廷的奉养,虽然不能自由出行离开所在地,但是日子过的还是不错的;生活困难的只是那些旁支、血脉远亲,他们一边怒骂太后张嫣毁了祖宗的基业,一边想着怎么保存家里的财富,甚至有的人想要相互串联勾结,共同对抗黄煜,只是有福王、楚王等人的前车之鉴在,响应的人没有几个。

相对于南方商人们的欣喜,而晋商们的日子却不太好过,他们在大明时就私通蒙古、后金鞑子,走私违禁物品;最开始只是想多赚些银子,后来看鞑子渐渐发展了起来,就开始收买朝廷官员,向鞑子提供情报,基本上彻底的倒向了鞑子一边,现在黄煜要当皇上了,他手下兵强马壮,有钱又有人;这次鞑子在皇太极亲自率领下都没讨到任何好处,反而损失不少的人马,恐怕黄煜当了皇上之后,鞑子想要成事恐怕就更难了。

想到这些他们就非常的担心,为此范家、王家等家主范永斗、王登库、靳良玉、王大宇、梁嘉宾、田生兰、翟堂和黄云发齐聚一堂;看着沉重的气氛,范永斗先开口了

“好了,不要都垂头丧气的,还没到哪一步呢;找你们来是商量一下,现在黄煜要等皇上了,局势恐怕非常对我们晋商非常不利,你们都说说吧,我们接下来怎么办?”

田生兰看着完全不担心,直接说

“我们是不是有些杞人忧天了,他黄煜以前也就是个商人,仗着手下有些兵马,现在居然要当皇上了;手下的人也多是从商队提拔上来的,大明这么多正经的科举官员我们都拿下了,只要我们有银子这些人我们还能拿不下吗?只要拿下这些人,我们不还是像以前一样吗?”

王登库看的就比较长远,他反驳道

“恐怕没有这么容易,黄煜能从一介商人一步步发展到现在,更是篡夺的大明的江山,肯定没有表面上这么简单;通过这次大战我们也能看到他们的兵马还是很厉害的,居然能战胜皇太极率领的鞑子精锐;虽然鞑子没有直说,但是通过这几个月他们向我们采购大量的伤药,也能看出恐怕鞑子这次确实死伤惨重啊;我想我们最近还是先减少和鞑子的交易,一方面可以趁机探访黄煜的态度,一面也可以趁势提高给鞑子贸易的价格,”

接着其他几人也纷纷发表了意见,基本上都同意王登库的意见,最后范永斗说

“既然如此我们就按王家主的主意,给鞑子传信,把黄煜要当皇上的事给他们说一下,就说是最近黄煜登基,新官上任查的严,我们很多关系都要重新疏通,所以暂时减少和他们的贸易;另外把家里能动的关系都动一下,银子也不要吝啬,只要我们能拿下黄煜的官员,以后才能赚更多的银子;但是有一点希望各位记住,我们几家都是知根知底的,也都是一条绳上的蚂蚱,所以不要有什么其他的心思,如果有人敢背叛大家,我们绝不会放过他”

其他人也连忙发誓表示不会有什么异心;之后他们就按照计划开始一边向鞑子传信,一边派人进京疏通关系。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