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开店

转眼到了9月底,刘胖子打听到人民一队,专门跑过来找到了他家。

王长业吩咐他的,钱彬家就是人民一队的,提起大学生都知道是这个队的。

林国华一见到刘胖子很讶异,不知道他找到家里来有啥事。

除了上次去卖鱼打过一次交道,后来就儿子他们去过几次。

难道是儿子他们惹祸了?

想到这,心都提起来了:“刘师傅,你这是来有啥事的?”

一开口就顺溜:“哈哈哈,老林啊,你有个好儿子啊!”刘胖子也是很开心。

托林峰的福,前两天乡长已经找他谈话了。

说国庆后面会上通过一下,提拔他到总务科去做个科长。

之前食堂是在总务下属的,刘胖子算是个科员,不过不正规的了。

乡政府里的总务科也就两个人,升上科长虽然就一个手下,可是那已经是正儿八经的干部身份了。

“上次不跟你说你儿子帮你弄了个好事儿嘛。

这不,县里文件下来了,搞活经济,让咱们供销社在下面各个村子设代销点,供货下村。

一是方便村民,二是为开放私营做个试点。”

“上次呢,你儿子在乡长那露了个脸,乡长特地把你们村的这个名额留给你了。

你去找村长把这个事情落实下来,乡里要求大家都准备好在国庆节那天开张,作为国庆献礼的彩头报给县上。”zusu.org 茄子小说网

他们说话时,林峰赶紧跑去请奶奶烧了碗蛋茶端给刘胖子。

这鸡蛋茶是当地的特色,平常家里也没上面东西,来了客人不能不招待啊,于是就发明了这个。

烧开水里面打几个鸡蛋,整个的荷包蛋,熟了后盛入碗里,加上红糖,客人很有面子的。

林国华还是很担心,一辈子都时候老老实实的人,咱也没干过这活儿啊,咋弄?

尤其是刘胖子告诉他要准备500块钱作为承包费和进货资金交到供销社的时候,更是不知所措了。

家里钱也不够数啊,再说这生意还没做,先往外花钱。

还有搞上这个小店,那家里田里咋弄?

没胆识的人就是这样,机会来了还是怕怕失失的,不想着怎么弄好,只想到难处。

当他要开口跟刘胖子推辞的时候,林峰给他使了颜色,拉着他衣角不让他开口:

“刘伯伯,行,我爸下午就去找村长定下来。”

刘胖子走后,林国华脸色不好看了:

“二坨,你咋回事?这事情咱弄不了的,你应下来回头咋办?

开个店要一个人去坐着,这家里的活咋办?

眼看着要秋收了,不能都荒了呀。”

“这不简单吗?

你每天去店里坐着,地里妈先干着,你晚上回来也能干一会。

碰上大忙的时候,让爷爷去帮你顶个班。

或者干脆咱请人来帮两天忙,管上两顿好饭,不就解决了。”

分田了以后的农村就这样,相互之间关系还是挺不错的。

谁家劳力少了,队里其他人家劳力多的自己忙完了,可以来帮你干上两天。

干活的时候一天管上两顿饭,晚上有酒坊的烧酒喝上一杯,菜也简单几个就行。

等干完了给他们买点糖果或者馓子带给小孩吃就完事儿了,不需要给工钱的。

中午吃饭的时候跟老爷子说了这事儿。

老爷子表示赞成,到时候自己会去帮着看店。

并让老大老三家平时多帮着拉扯一把农活儿,一家人相互帮衬着。

老二开店挣钱了也别忘了兄弟。

老大老三分别拿出一百借给了老二。

没办法,家家的钱都每年买点砖头存着呢,打算攒够了盖新房子。

下午估摸着村里人都到了,林国华夫妻俩带着钱去了村部。

林峰也跟着去了,防止两口子不会说话,好起到捡漏补缺的作用。

村长正好在办公室里,说明了来意,村长给他们办了手续,签了合同。

并且还有份保证书,意思就是承包代销点,从供销社进货,按供销社的定价来售卖,不能破坏经济啥啥啥的。

把钱交到会计账上,回头供销社会统一收取。

以后的进货就是自己直接交钱给供销社了。

村长觉着这林国华有点意思,乡长特意安排的名额。

看来这家不简单啊,以后得多照看着点。

办完手续,村主任领着他们到办公室后面一排旧房子那。

那是以前的大队仓库,一溜五间大房,每间朝南开个大门,后边一扇小窗,红墙红瓦。

不过年数有点多了,砖瓦上点缀着斑斑苔藓,墙角的砖面上,又几个地方已经起皮脱落了。

最东头一间靠近路边,隔着三四米,这间用来开店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仓库里面东西已经清理干净了,空荡荡的一无所有。

货物第一次供销社会送过来,货架柜台啥的得自己筹备了。

查看了现场,几人就回去商量着找人来做准备了。

国庆就剩下四天了,不抓紧时间弄,耽误了事儿乡长那边就不好交代了。

晚上一家子人又聚在一起商量,都是没出去过的农民,啥也不懂,想来想去也理不出个头绪。

林峰找奶奶要来一张草纸,他主动提出要主持会议。

大人们见他一本正经的样子觉得好笑,就随他玩。

幼儿园里才教过1到10的数字,汉字是一个没交,现才开始教字母呢,要过了年才会教些简单拼音和汉字。

所以林峰不能表现得太过分,你聪明是一回事,但是没学过的东西就会那就有些离谱了。

所以林峰在纸上面就写1、2、3、4、5,后面不写字,画个图案在后面表示事情,显得靠谱又不离奇。

“我们开店就是学着供销社那样子弄吧,那个屋子门朝南,路在东边,人家来往的注意不到。

我们不如在东墙上开个门出来,墙上刷上商店两个字。

人家一下子就看到了,进来也方便。”

大家都觉得可行,于是林峰在1后面画了个门。

这个事儿老大老二去办,老大会点砖瓦手艺,不难。

“地上仓库原来就铺了砖头了,就不用动了,要弄个柜台。

家里的砖头可以拉过去,砌个垛子,上面铺块板子当柜台。

再学着供销社那个玻璃柜台那样打个架子,买点玻璃钉上,跟大柜台连着一起,把商店里外隔开。”

这个大家也没意见,到队里买点子木头。

老三小时候学过一段时间木匠,家里的门窗柜子啥的都是他整的,手艺还没丢。

林峰就在2后面画了个长方块,上面点些点表示柜台。

货物肯定不能全堆在里面,这样人家来买东西也看不清楚啊。

“东西都堆在里面靠墙,柜台后面人走动着卖东西,

后面弄个货架,多弄几层,跟供销社那个一样。

把手套鞋袜啥的都放上面,让人进来一下子就能看清楚。

卖完了再从后面拿过来摆上。”

这也是林家老三的活儿,自然是没话说。

木头货架,油漆就算了,刷点桐油就行,这东西队里长的桐树,桐果儿都收着呢。

榨点油出来把门板柜台货架刷一刷就行。

“最后我爸就负责买玻璃,还有帮大伯三叔做小工吧。

后面还要去供销社叫他们送货来。”

“你都安排我们干了,那你干啥呢?”

大伯见林峰人小鬼大的安排得头头是道,打趣他。

“我负责监工,你们不能偷懒啊!”

惹得大家哄堂大笑。

接下来大家就按商议好的来办,老三去量好尺寸,在家里打柜台和货架。

打好了拉过去刷上桐油,时间来不及了就在屋里生火烤干。

反正那仓库里有点潮气,也得烤一下,不然东西都得坏了。

林国华跟着老大一起去砸墙,先在门顶的高度凿个槽子出来,用木板卡进去撑着。

然后下面的砖一块块的扒掉,开了个两米宽三米五高度的洞口,支上门框。

周边用砖头重新砌紧,下面也没留门槛,库房的地面比外面高得多了,回头还得做个坡。

到泡了石灰塘的人家高价买了点石灰,回来把屋里墙面上都摸了薄薄一层,这下子屋里看起来亮堂多了。

石灰之所以要高价买,是因为刚泡的石灰不能用。

石灰在塘里泡上了之后,等冷却了要刮掉多余的水用薄膜封起来。

埋上土熟化好几年,越陈越好,不然里面有些疙瘩子化不开。

你抹上墙时间一长那疙瘩崩开,墙面上就坑坑洼洼的。

柜台垛子也砌好了,就砌了三面墙,朝里空着,中间加了道隔墙。

下面还能放东西,里外也是抹上了石灰,等老二的家伙什弄来摆上就行了。

等货架柜台都拉到小店里面,门板也安上了,刷上桐油。

屋里点上火,把潮气和桐油都烤烤干,至于桐油会不会被烤得难看就顾不上了。

没法,开张时间紧迫。再在大门旁边墙上刷上商店两个字。

林国华量了格子柜台的档口尺寸,挑着箩筐去供销社划玻璃去了。

顺便叫人家送货来,烤一夜明天摆上货就可以开张了。

还带回来把大锁,门肯定是要锁起来的,晚上都回家了,不锁门东西还能保得住么。

到30号下午东西都送过来了,一家人帮着把东西都摆放归拢好。

柜台上面放着两个透明罐子,里面是水果糖和铅笔尺子,还放个算盘跟账本。

记账的是铅笔,村里都组织过扫盲培训班,搞了好几年。

所以常用的简单的字大人们基本上都会写,高深的文字就不行了。

玻璃柜台里面有三层,放着针线、火柴、肥皂、雨鞋等小件的东西。

还有比较金贵的香烟摆放这,飞马、雪山、大前门、勇士、生产,飞马雪山大前门少些,勇士和生产居多。

货架上有毛巾、袜子、玻璃镜子、火油灯马灯那些,都摆满了,一刀刀的草纸放在花架最下面一层。

第二层摆放着大刀的白纸和红纸,白纸是学生经常要买回去裁开来钉本子的,红纸用的少。

人家办喜事和包礼品到时候才用得上,写字本在最上面。

货架上还有铁皮方桶子,里面是盐炒花生米,盖上盖子潮气进不了。

馓子时装在袋子里面的,口袋扎紧能放好长时间。

架子上还有拆散了一瓶瓶的白酒,都是本县自产的向阳粮酒。

还有红色的,糯米酒,跟黄酒味道差不多,带点甜。

还有小瓶的橘子水儿,这可是平常不多见的好东西,可见这次开设代销店,供销社系统也是下了功夫的。

北边靠墙有几口大肚小口的缸,上面有盖子,比供销社的缸稍微小一些。

那里面是菜油、酱油、醋,盐是一小包一小包的放在玻璃柜台里,那里面稍微能防潮。

火油是装在一个塑料桶里面的,得密封,不然会挥发掉。

到1号那天,一大早开张,货物里面有少量的小挂鞭,林峰自告奋勇的点上一串,劈里啪啦的震得天响。

周围办公室小学和幼儿园房子不少,回声挺大的的,青烟弥漫,碎纸花遍地,很是热闹。

放鞭时周围几个队的小娃都来了,国庆节的学校也不上课了,难得的热闹他们当然要来瞧瞧。

林培培和林云惠胆子比较小,都躲进屋里面了,捂着耳朵探出脑袋来向外看。

林国华几兄弟今天都在场,特意拆了包勇士烟,见到来人就散,小娃娃们一人一颗水果糖,来者有份儿。

村长支书也从家里过来看热闹,这也算村里的新生事物,得表示支持一下。

林峰让老爸给他们散的大前门,不同身份得区别对待,不分开档次村长他们也不开心哪。

第一天开张,来买东西的不少,油盐酱醋的居多,火柴和烟也卖了不少。

有家长给吃馋了的孩子买点水果糖。

一天下来,营业额有二十多块,每样商品在账本上都记了。

就是个流水账,前面一列是名字带个单价,后面就多少钱一笔笔的往后累加。

这样一共卖出去多少钱算盘一划拉随时能知道。

还有个本子上记得是进价,也别嫌弃了,小商店这样的账本足够了。

回头只要看哪些货少了就去再进一批就行。

林峰估摸了一下,利润大概有三块多。

不少了,生意有好有差,这样子一年能有八百块差不多。

以前一家年收入才一百出头呢,除掉花销,也就能攒下几十块钱。

往后家家户户的收入高了,商店的品种多起来,赚钱自然也会涨起来的。

算上家里攒的砖头,再有个两年就能盖砖瓦房了。

到傍晚的时候,林峰偷偷的跟老爸商量是不是请村长支书他们弄点夜饭吃吃。

这自家开了生意,虽然是供销社设的,但还是在他们眼皮子底下。

俗话说县官不如现管,跟他们搞好关系总是没错儿的。

于是关门的时候林国华去办公室请了村里的干部们。

村长书记主任民兵营长妇女主任还有会计都来了。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