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不愉快的果实6

第三章 不愉快的果实(6) 藏在书包里的玫瑰 搜狐读书 挖掘更好看的 搜狐

黎敏的父亲是缺憾较多的一个男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黎敏在和男人相处时的判断,会在经济上、精神上产生依赖。同时因为社会对男生产生性行为的宽容程度,男生对性关系负责任的状况越来越差,一个对性行为给予了许多期望的女孩子,在精神上会受到很大伤害。因此女生保护好自己的方式,除了身体上的,还有精神上,要多问自己做这件事情的目的。

黎敏还要面对的一个怪圈是:父母教育她,很多男人都在乎自己的老婆是不是处女,女孩子要自爱,不要做那些出格的事。进入学校,她约会的第一个男生相处了15天就要和她去酒店开房间,至于后边的男朋友,无一例外有相同的要求。

“贞操”在这里产生了双重标准,导致黎敏陷入一个怪圈,在心灵深处,她渴望纯洁的感情,温暖体贴的爱,还不想建立以性为主的感情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她所遇到的男孩子,都想和她发生这种关系,这让黎敏左右为难,心惊胆战。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在这样的境况下,黎敏默许了男友抚摸她,用手指触摸她的**的边缘性行为,竟然也带来极大的伤害,**脓肿出血。在她茫然无知、痛苦不堪时,又被庸医误判为怀孕,她自己也被吓了个半死,而她的男友则对她不闻不问。

到底什么是女性的贞操,如果这个问题是问黎敏的妈妈,她一定会惊讶不已,因为对她们来说,保持贞操是自然而然、天经地义的事情,既不容怀疑,也很难去撼动。从古至今,我们很著名的一些贞节牌坊,都是歌颂保护了自己的贞操的女性……

对于反对贞操的观点,迄今为止,尚没有人能解释清楚之所以反对贞操的理由,一个可以观察到的社会现实是,通常只对女性的贞操有要求而从未认真讨论限制要求过男性的贞操。

重要链接

性教育在香港

香港地区的性教育特别是学校性教育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收效显著。为此,笔者采访了在京参加“第一届亚洲性教育学术研讨会”的香港特区政府教育署的王张桂芬女士和香港家庭计划指导会的李明英女士。

香港教育署早在1971年就已制定了中小学性教育计划;为了推广学校性教育,1986年教育署编写了《中学性教育指引》分发给全港每个中学;教育署于1996年修订后确定以学前儿童至高中生为教育对象,同时强调各有关方面必须通力合作才能有效地在学校实施性教育。香港的学校性教育的最大特点是把性教育融会到各学科的教学中去,如中学的社会教育课、宗教或伦理教育、生物、综合学科及家政课和小学的常识课等,而不是另开一门独立的性教育课,避免增加学生负担。

在编写教材的同时,香港教育署还制作了40多个与性教育有关的节目,如《性传播疾病》、《青春心曲》、《两性之间》和《性和生殖》等。今年2月至4月香港教育署在互联网上制作了一系列性教育节目《谈天说地》。这个系列节目有三个主题,每个主题有三个环节,先播放短片或短剧,让学生和专家就短片或短剧的内容展开小组讨论,然后安排网上“聊天室”时间,邀请全港中学生在聊天室提问,由专家及时给以解答。节目播放完毕后存储在数据库里,教师、家长和学生可以上网浏览。

像其他教育一样,性教育的关键是必须有热心于并且精通性教育的教师。香港教育署在教师培训上做了大量工作。自1994年起,教育署每年为中学教师举办为期3天(共18小时)的性教育课程培训,已有约700名中学教师参加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两个重要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知识,邀请医生、心理学家及社会工作者讲授青少年与性,如何处理性病和艾滋病、避孕、性侵犯等;第二部分是研讨会,目的是就青春期、恋爱、性与婚姻、负责任的性态度与价值观、同性恋、性与传媒等各方面的问题组织教师探讨有关的教学方法,并让教师互相交流教学经验。从1996年起,每年为小学教师举办为期两天(共13小时)的性课程培训,已有430名小学教师接受了培训。

在香港的性教育中,除教育署积极行使其作为教育主管部门的主动权外,香港家庭计划指导会也广泛涉足于性教育。白净、秀雅、年轻的李明英女士是这家非政府机构的教育组主任。香港家庭计划指导会主要从事四方面的工作:诊所服务(婚前检查、孕前体检、新婚讲座),性教育,青少年保健和妇女服务。李女士所在的教育组主要对教师、家长和居民进行性教育,参与性教育教材的编写,举办性教育培训和讲座。她们每年要到中小学开展性教育活动周。活动周期间,她们组织学生就有关性知识、个案进行讨论,播放相关电影,进行问卷调查,与学生一起做游戏,还将流动图书车开进学校。李女士详细地介绍说,为了防止书报等媒体和流行歌曲中的不健康内容给学生带来不良影响,她们与学生一起听歌、唱歌、看报,一起分析其中的内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她们还通过与学生一起打球教会学生(特别是女学生)如何拒绝不合理的性要求。所有这些活动的经费支出都由香港政府部门提供。李女士告诉记者,每开展一次讲座香港教育署提供300港元的赞助,每次活动周香港教育署提供3000港元的赞助。可贵的是香港许多专家、学者做完讲座后都拒收任何讲课费。香港地区的性教育氛围浓厚,一些民间机构如青少年艾滋病教育中心、香港艾滋病基金会、小童群益会、防止儿童虐待会等也积极投身于这一事业。

(摘自《光明日报》2001年9月24日)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