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削藩策

汉景帝的书房。

“这份奏折,你们都看完了吧?”景帝问。

“看完了。”太子刘荣和刘彻答道。

“这份奏折是晁错上的削藩策,你们对此有什么看法?”景帝又问。

刘荣想了想,然后说:“儿臣以为,目前,没有必要削藩。”

“哦?为什么呢?”景帝问,“说说你的观点。”

“我朝将刘氏宗室分封为诸侯王,那是高祖皇帝定下的制度。并且,高祖定下了规矩,非刘而王,天下共击之。而如今,天下太平,并没有任何一个诸侯王要造反,为什么要削藩呢?原本大家都相安无事,如果朝廷要强行削藩的话,削减他们的既得利益,势必引起诸侯王的恐慌和不满,反而,容易惹起事端来,”刘荣说,“所以,我的观点还是不削的好。”

“嗯,彘儿,你怎么看?”景帝问刘彻。

“启禀父皇,儿臣有不同观点。纵观历史,凡是诸候王势力过大的,就开始不安分了起来。我朝自从分封了刘氏同姓诸候王以后,对他们的政策放的过宽,把一些原本属于中央的权利下放到诸候王的手中,比如,铸钱,煮盐,开矿,兵权,等等。现在诸候王可以自己铸钱了,手里有了钱,有了兵权,就开始跃跃欲试,大有与朝廷分庭抗礼之势,尤其是那吴王刘濞、楚王刘戊,更是蠢蠢欲动。父皇,你还记得吗?当初,你为太子时,那吴王派他的太子刘贤到宫里来,一次,你们在一起下棋,因他傲慢,不守礼节,触犯了你,你一怒之下,把棋盘朝他扔了过去,失手把他给打死了,从此,这个吴王便一直耿耿于怀,怀恨在心。”

“嗯,是有这么回事。”景帝点了点头。

“因此,这个吴王刘濞,他早晚是非反不可的,现在的和平,只是表面上的和平,一旦等到时机成熟了以后,他就会撕掉他那张假仁假义的面具,率领他们吴国的军队杀奔长安而来了,到那时候,恐怕来的就不是他一个诸侯国了,他必将联合其他诸侯国一同造反。所以说,晁错上奏的这个削藩策是完全正确的,是有利于我们大汉江山稳固的。这些个诸候王是削之会反,不削也会反,但是削的越迟,危害越大。”

“嗯,彘儿长见识了,言之有理。”景帝赞叹道,“有志不在年高啊,倘若诸侯国联合起来,一起来犯,荣儿,你有什么应对之策吗?”

刘荣一听他父皇当面夸赞刘彻,脸上是一阵发烧,这时听他父皇问他应敌之策,忙说道:“儿臣没有什么主张,一切听从父皇安排。”

“一切听我的安排?”景帝说,“你身为太子,那我让你领兵去抵抗诸侯国叛乱,你看可以吗?”

“这个,这个,”刘荣一听他父皇将要让他去领兵征战,吓得冒了汗了,“儿臣,从来没有领过兵,恐怕难当大任。”

“那你能做什么呢?”

“儿臣可以留守长安。”刘荣说。

“你以为这京城就是那么好守的吗?”景帝一听他说这话,很是不悦,“彘儿,那你呢?”

“儿臣愿意上前线杀敌立功!”刘彻说道。

“彘儿勇气可嘉啊,”景帝一笑,然后说,“不过,你现在年龄还小,再过几年,等你长大了,还差不多。”

“如果父皇觉得儿臣年龄尚小,不适合领兵作战的话,倘若诸候来犯,儿臣还有一计可退诸候。”

“你考虑得挺深远啊,”景帝称赞道,“你小小年纪,连这一层你都想到了。”</app></app>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