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舰载机!

舰载机,作为航母的最主要作战工具,对于航母战斗力,有着极大的影响。

这个时代,毛子那样走重型载机巡洋舰,试图让航母担任海上机场平台和火力投送平台的道路,已经被认为是行不通的。

作为海上战斗群的核心,航母的定位已经被固定了下来。

作为舰队的核心指挥舰和海上机场存在。

至于火力投送,以及防空、反导、反潜等等工作,都交给外围的驱逐舰和护卫舰去做。

这样做,看似将单艘航母的战斗力降低了,但是从整个战斗群的角度来讲,战斗力反而是上升的!

在很久之前,国内第一次提出自建航母的七十年代,代号为707工程的附带项目之中,就存在关于舰载战斗机的研制项目。

在当时,因为航母本身建设思路是建设一艘轻型护航航母,所以在舰载机方面预计使用的是垂直起降/短距起降喷气式战斗机。

在这方面的主要成果,就是通过对歼-6和歼-7的改进,使他们能够达到上舰的性能。

歼-6的方案,比较奇特一些。

通过采用襟翼可变机翼的方式,来实现短距离起降。

具体来说,就是在歼-6的下方挂载4个大风扇,来提供一部分升力。

不过这个设计,也就仅仅是停留在设计阶段,并没有进入实际制造之中。

相比较之下,由歼-7改造来的歼-7J就要靠谱那么一点点。

首先是进气方式,从原先的机头进气改成了两肋进气。

采用了类似于歼7III的加高脊背,以容纳更多的电子设备和燃油弹药。

甚至于包括折叠三角翼、新设计起落架、着舰钩等等,全部都进行了设计工作。

只不过即使是设计比较完善的歼7J,最后也没有登上心心念念的航母。

因为整个707工程,在最后都被撤掉了。

“我没记错的话,之前宋总他们还搞过歼十J,也是舰载机型号。”

“不过现在好像也没有听他说起过。”

两人在讨论舰载机的时候,张正江好像是想起了什么一样说道。

张星扬实际上是知道这件事的,因为这些在后世都是已经解密的内容。

不过现在知道的人,并不是很多。

所以他还是装出了一幅毫不知情的模样问道:

“那为什么现在好像已经没下文了?”

“因为891计划失败了。”

张正江好似回忆着什么一样说道:

“那个时候,你应该才十来岁。”

“其实我那时候也才三十多岁,那时候我还跟着技术团队,考察过“鹞”式战斗机。”

“不过后来,因为资金和技术的种种问题,891计划最终还是被放弃了。”

“如果这次的瓦良格号能够改造的话,那么当年的很多经验应该能用得上。”

实际上,当年的891计划,就曾经对中大型航母的改造,进行过详细的推算和实际勘测。

虽然墨尔本号最终没有能够改造成为航母,但是在他的身上我们还是了解到很多航母的相关信息。

“其实如果能够改造一艘航母的话,也是件好事,毕竟我们之前就有过一点经验。”

张正江这个时候也渐渐想通了改造航母的事情说道:

“不过我们的舰载机,我认为最好还是不要采用垂直起降的模式。”

“毕竟瓦良格号是滑越甲板。”

其实是否垂直起降,和甲板类型关系并不是很大,但是也有一定的影响。

“而且,垂直起降现在也没有太多好的先例。”

“我们之前接触过的鹞式战斗机,虽然看起来有起降距离短、小巧灵活的优点,但是却是有不少的缺点。”

“这里面有不少缺点,对于我们来说是致命的。”

“首先就是他们的雷达系统,因为体型较小的原因,机载雷达非常的弱,很多时候都只能够依靠舰载雷达来发现目标。”

“这也是我们后来在看他们马岛战役的时候发现的。”

“在空战过程之中,很容易被对面的战斗机,突破己方的空中防线。”

“这个缺点,对于几乎一直能够有绝对制空权的他们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是对于我们来说却十分致命。”

张星扬听着张正江的感慨陷入了思考之中。

国内的海防环境,注定了我们要面对的情况和他们并不一样。

我们需要面对敌人十分优秀的舰载战斗机。

作战半径过短,甚至是在满油、满弹情况之下,使用垂直起飞之后,只能够有不到一百公里的作战航程。

垂直起飞,对于战斗机发动机的油耗实在是太大了。

这一点,对于舰载机来说,几乎是不能够忍受的。

而且鹞式战斗机,再怎么吹,它也不能算是重型舰载机。

重型舰载机,才是目前国内最为需要的。

“其实,我们继续改进歼十,我觉得也能够达到先进舰载机的水平。”

张正江想到如今性能堪称顶级的歼十S之后,笑了笑之后说道。

可以说,歼十S除了因为是单发战斗机这一个令人不太满意的地方。

其他方面,无论是载弹量还是作战半径,亦或是机载雷达和挂载导弹,都是世界一流甚至是超一流水平。

“如果我们能够改造出双发型号的重型舰载版本歼十,那么航母的战斗力也就有了保障。”

“可惜,老宋现在身体不太好,不然速度还能快点。”

宋天行的病情虽然最近缓解了不少,但是按照医生的嘱咐,他现在还不能够进行高强度的工作。

只能够进行一些比较简单的工作。

舰载机研制这项工作,显然是不可能再交给他来进行。

“当然,如果你来的话,我相信不出两年的时间,就能够拿出来一款成熟的舰载机。”

张正江看向还在思考之中的张星扬说道。

虽然刚刚而立之年,但是张星扬在科研领域的能力,却是要超过国内的几乎所有人。

“我也想啊,但是这件事,不是你我说了算。”

张星扬听到之后,笑了笑说道:

“这件事情,我们还是要听组织的安排。”

“不过我相信,我们的舰载机,一定能和我们的航母,一起出现在东海碧波上!”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