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求订阅。

第108章

贾祤做为亲娘, 她的心中理由千万条也不及一条儿子的健康重要。所以贾祤这一回跟皇帝求话。

“祤娘,烨儿为人处事最重有始有终。以往你待他如大人,如今又怎可瞧他如小童子。”李恒的态度又不同, 他道:“朕瞧着烨儿如今的态度不错,有始有终,方得结果。”

听着皇帝这话, 贾祤哪里还不懂皇帝的态度。

显然李恒这一位君父是同意嫡长子李烨的请求。

有始有终。这话说的轻巧, 做起来后却不容易。

多少人就是做不到这一条,至少贾祤如今的心软就是如此。

“恒郎, 唉。”贾祤叹息一声。

这会儿贾祤只是沉默, 李恒静静的陪着, 他也不多语。良久后,贾祤说道:“也许是我错了,我强求了。烨儿已经有自己的想法, 我总不能强加自己的意志在其上。”

哪怕是‘为他好’。

这一个道理,贾祤这一辈子也体会过的。长辈们总会讲着‘为她好’。可她如今的做法,又不何尝不是在亲儿子的身上施为着‘为他好’这一个态度。

只是贾祤的真关心, 就跟当初长辈们的态度一样。

当事人真的想吗?

可能长辈们觉得为小辈好,这一切的好意就可以替代一切吧。

贾祤想通一点后,她只道:“罢, 这一回我不求烨儿早些去兵营了。”siwu.org 猫头鹰小说网

“只是恒郎,还望你安排一番。也莫要再让烨儿吃不饱。这吃食上,哪怕吃差些, 也不能饿着肚子。”贾祤知道忆苦思甜的重要性。

可总不能真让孩子饿肚子。那也太不拿自己的崽不当亲儿子, 贾祤这亲娘瞧着报上来的秘本,她翻看一回,她就心疼一回。

“且宽心, 祤娘,如今情况不同。烨儿已经去了西边蜀地。如今在已经渡过最初的苦日子。官府给移民之家有补助,烨儿已经饿不着。”李恒这般劝话道。

确实已经饿不着了。至少要挨饿的日子已经过去。

“这便好。”贾祤只能回了这样一个答案。

答案几分真,贾祤都不想追究下去。可她的心里也不知道,皇帝当至于说假话。

皇帝是何等人,皇帝当然不会说假话。

就是真话之中,那水份的含量也可以很深。

蜀地。

在夏日的尾巴上到了蜀地。开荒,补种。

哪怕可能收成很差很差,到底有地,总还要种一些,万一有一点收获呢。

官府的补助,看着再好,那也是坐吃山空。

对于农人而言,最见不得的就是家业被消耗掉。这等消耗如今能省一点最好,能省一点是一点。

祖宗省下来的,还不是为着儿孙们留一点积攒。

贾二郎如今跟刘老汉家分开,这做了邻居。

贾二郎也自己开荒。开荒的日子就是把自己当牲口一样使唤。

明明他还年少,可这些日子的苦楚还是让贾二郎瘦的利害。整个人就像是竹杆一样的瘦。

瘦了,可他的精神却是被捶炼了出来。

当然比起在刘老汉家的吃食。如今的贾二郎还是混一口的饱食。

哪怕他不想,一直在贾二郎身边暗中保护之辈。这等时候得着上面的吩咐,那也不敢真饿着小主子。

至于原来在刘老汉家时,上面的吩咐还没更改指令。那时候是真‘磨砺’。哪怕瞧着小主子遭罪,那只能干看着。

等着京都更改指令后,贾二郎的日子才是好过起来。

哪怕如今开荒种地,好歹贾二郎能吃饱。

开荒,生地自然不容易养成熟地。这里面的辛苦只能动手的农人最清楚。

想清理生地里的树根子,还有生地里的无数石块小石子,那得每一寸土地的翻过。

还要给生地施了草木肥。总之这等农活干起来就一样辛苦,可谓消耗人力的特狠。

这样的日子,贾二郎过得很习惯。或者说在刘老汉的家里尝过饿肚子的滋味后。贾二郎觉得现在的累,那一种好歹能累了有收获的感觉,也比着纯粹的饥饿好得多。

在这些农人的身上,贾二郎也看到希望的光芒。

眼里有光的人,那等生机盎然是不一样的。

贾二郎喜欢这等眼里有光的人,因为有希望才像是活的人。而不是死气觉觉的傀儡。

然后贾二郎收到家书。亲娘想让他早早结束这一段历程。

贾二郎拒绝了,他觉得这一段人生的经历很有用。

让贾二郎见识了穷人的模样。在刘老汉的嘴里,贾二郎知道穷的人,穷着要吃土,一直到吃了土消化不掉活活的抱着大肚子死去。

又或者着穷的一家人就一件冬衣。天冷时只能在草堆里熬日子。男子出门时才有衣裳穿。

至于妇人不出门,不是不想出门,而是没得冬衣出门。真出门就可能冻出毛病,冻死个人。

也有许多人家穷,穷的养不了闺女,家里的儿郎没有姐妹换亲。然后就是做了一辈子的光棍。

最后自然就有香火,绝了子嗣。

民间的困苦有许多,不是这些黎庶不想改变。而是他们没有本钱改变自己的困境。

哪怕是刘老汉呢,他的媳妇就是他妹妹换亲来的。

至于养孩子,在朝廷没有均田令之前。刘老汉也没有养闺女。

因为养不起,不是不想养。他家欠着债多,活着就是太困难。

等着朝廷有恩典了,刘老汉家才迎来了转机。

在刘老汉的嘴里只有朝廷的好话。至少贾二郎听入耳的全是如此。

朝廷做的多吗?

不多。

至少贾二郎瞧着如此。可朝廷也尽力了。

因为世间的赋税就那么多,至少贾二郎学来的知识里就讲着如此。

农人是本,这本是粮食。可这农人是有数的,有人种粮,这收到的粮食也有数。

谁多吃多占,就一定会有人要饿肚子,要少吃。

何况天下间又不是平均,土地还有肥瘦,人一多,千千万万又何尝不是各有阶级,各有贫富。

贾二郎能学到的就是上位者当有一颗仁心。就像他的父皇一样,要给底层的百姓一条活路。

生命自有出路,如果不给活命。底层的怒火越积越多之后,自然就要像火山一样的爆发。

贾二郎曾经听亲娘念过一首诗,他记住了一句‘天街踏尽公卿骨,内库烧为锦秀灰。’

对于贾二郎这等上位者而言,不给底层活路,何尝又不是没给自己留了活路。

于是当亲娘要他离开,结束这段磨砺时。贾二郎才会坚定的拒绝。

在他给亲爹的书信里,贾二郎也表明自己的态度。做事有始有终,方得善果。

贾二郎想在这蜀地,这一片荒蛮之处学一学种地,把生地一点一点的养熟。

哪怕他可能没多粮食的收获,可他还想有始有终。

因为这等的努力,他总归也一份收获的。不止是粮食,还有自己的成长。

宏武二十八年,楚王依然没有回宫。当然京都一些消息灵通之辈,也大概知道一些消息。不过没有把这等消息摆在台面上谈论。

这一年,除旧迎新之时,李烨这一位楚王没有现身。

宏武二十九年,元月十七日,李煜这一位皇十二子的三岁生辰过去。

这一年的佛诞节,楚王李烨九周岁的生辰也过去。

这一年皇七女、皇八女及笄,这二位在这一年也要大婚下嫁。

对于贾祤这一位中宫皇后而言,公主下嫁,当然要她这一位中宫皇后操持一番公主的大婚之事。

介于皇七女、皇八女的生母安在,贾祤当然也省一点事情。还是把一些小事情安排在这二位公主的生母头上。

金盏宫,麻婕妤、牛婕妤二人得着皇后召见。

对于二位婕妤而言,皇后娘娘召见为何事,二人当然心头也八成有数。

至于同住一宫的马婕妤、柳婕妤,这二位膝下的公主,皇五女、皇六女已经出嫁。而且膝下已经有皇外孙。

对于这等事情,麻婕妤、牛婕妤只有羡慕的份。

对于妃嫔们而言,特别是生下皇女的婕妤们,她们如今的一点念想也不大,就盼着自己亲生的公主平平安安大婚,然后生下皇外孙。

对于当外祖母这等事情,如今的麻婕妤、牛婕妤当然也是期盼着。

昭阳宫。

待麻婕妤、牛婕妤二人到了时,二人正巧遇上来昭阳宫的张昭仪。这在殿外遇上,二位婕妤一道给张昭仪见礼问安。

“臣妾给昭仪娘娘请安,娘娘万福金安。”

“免礼。”张昭仪瞧着二位婕妤问安,她客气的虚扶一下。

对于张昭仪而言,她待二位婕妤没什么好感,也没什么恶感。大家往来不多,彼此没有冲突,也算得各过各的日子,平日搭理的少。

如今二位婕妤一来昭阳宫为何,张昭仪只要想一想,她大概心里就有数。

平日里皇后娘娘也不是多事儿的主,如今召见二位婕妤,那当然得为着二位婕妤生养的二位公主殿下。

“谢娘娘恩典。”二位婕妤一道谢话后,方才起身。

张昭仪笑道:“既然遇上了,也是缘分。二位婕妤不妨与本宫一道去给皇后娘娘请安吧。”

张昭仪邀请,二位婕妤当然没有拒绝的道理。

宫廷内苑的妃嫔们人人都知道,张昭仪在皇后娘娘跟前可是一位体面人。

张昭仪巴结上皇后,对于麻婕妤、牛姨妤而言,二位婕妤当然要好言好语。

张昭仪这一位不光位份在二人上面,就是在皇后娘娘跟前的体面,昭仪也是远胜太少。

二位婕妤的态度当然是惹不起,惹不起。

三人一道进昭阳宫拜见。

贾祤在主殿内听着宫人的禀话,她笑道:“快请昭仪与二位婕妤进来吧。”

宫人得着皇后的吩咐,马上告退离开。稍后,张昭仪、麻婕妤、牛婕妤三人就是在大宫女的恭迎下进了主殿内。

一进来,张昭仪领头,三位妃嫔一道见皇后见礼问安,道:“臣妾参见皇后娘娘,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免礼。”贾祤指着下首的位置,她笑道:“都落坐吧。”

这会儿宫人送上茶果点心,贾祤也是客气的请三位来客吃吃茶。

此时气氛不错,或者说在昭阳宫里,人人自然都得一张笑脸迎人。

吃吃茶,气氛不错时。贾祤笑道:“真巧,三位一道来本宫的昭阳宫坐一坐。”

“来皇后娘娘您这儿吃一盏茶,臣妾的心头全然欢喜。您这儿的茶,臣妾就盼着能多吃一点,那可就得多贪吃一点。”张昭仪一幅茶好,她喜欢的模样。

“昭仪喜欢,既然多吃一点。本宫就爱昭仪这般直爽的性子,有话当面讲一讲,这等话本宫听着就爱听。”贾祤也笑一回。

张昭仪乐得捧一捧气氛,二位婕妤当然也一样的捧一捧。

然后,贾祤又顺嘴提一提皇七女、皇八女的及笄礼。

“二位公主的及笄礼自然要操持大办。今年又是钦天监合了吉日,两位公主皆在大婚。说起来真是双喜临门。”贾祤的目光落在二位婕妤身上。

“让皇后娘娘受累了。”麻婕妤赶紧说道。

“对,皇后娘娘辛苦了。二位公主殿下知道您的疼爱,只有感激的道理。”牛婕妤也是赶紧回话道。

“公主们最是聪慧过人,不止皇上心疼,本宫也是心疼的。”贾祤笑道:“何况本宫是公主们的嫡母,本宫不操劳,那怎么能成。”

话是这个道理。贾祤这一说后,她又端一下茶盏,自己小饮一口。

茶品过,贾祤的目光落在二位婕妤身上,她笑道:“就是本宫受累也愿意。不过,本宫也有宫务要忙碌。又怕这一分心就哪儿出错,万一让公主们受着委屈就不妥当。”

“二位婕妤是公主的生母,可乐意替本宫分忧一下,也是操劳一下二位公主的及笄礼,替本宫描补一番。”贾祤这话一落。

二位婕妤的脸上全是欢喜。

麻婕妤说道:“皇后娘娘,臣妾乐意,能得娘娘您一声吩咐,臣妾十分乐意替娘娘分一点小小的担子。盯一盯公主的及笄礼,臣妾只有愿意的。”

“皇后娘娘,您这哪是让臣妾们操持一下,您这是给臣妾开恩呐。”牛婕妤也是一样的态度,那是马上应下话,道:“臣妾也一样乐意的。”

“好,好。”贾祤连应两声,她笑道:“二位婕妤乐意替本宫分忧,那是再好不过的。”

“除了公主的及笄礼,还有皇七女、皇八女的嫁妆,内府也在操持。但是本宫也担忧下面的宫人们有不周到的地方。二位婕妤,本宫瞧着就再劳烦二位一下,也是盯一盯七公主、八公主的嫁妆置办进程。可否?”

贾祤这一问,麻婕妤、牛婕妤当然连连又应话。

张昭仪瞧着贾祤夸一回二位婕妤。张昭仪笑道:“皇后娘娘,您这哪是让二位婕妤操劳。您这是开恩,二位婕妤多心疼七公主、八公主二位殿下。您这一松松手,二位婕妤指定是乐意受一受这累人的活计。”

“二位婕妤,您二位说说可是这么一个道理。”张昭仪笑问道。

“昭仪娘娘说的对,自然是这么一个道理。这不是受累,这是皇后娘娘给的恩典。”麻婕妤这会儿的态度特别好。

“对,昭仪娘娘说的对。这乃是皇后娘娘的大恩典。”牛婕妤也不介意巴结一下话。

甭管是巴结皇后,还是捧一捧张昭仪。对于二位婕妤而言,能替亲生的公主盯一盯及笄礼,盯一盯嫁妆置办,她们只有乐意的份。

这等事情二位婕妤乐意操持受累一番。对于贾祤而言,她也是省力一番。

反正二位婕妤是亲娘,这后半辈子的幸福全在公主身上。

那肯定是想公主的及笄礼尽善心美,也会想着公主的嫁妆,那肯定置办的妥妥当当。哪一处不好,婕妤肯定就不会妥协半分。

毕竟在二位婕妤的心里,公主的及笄礼,一辈子就这么一次。

成婚大事也一样,这公主的嫁妆可是公主后半辈子的依仗。这嫁妆就是财富,就是胆气。也是能给婕妤的外孙辈留下来的私房钱。

这等事情不盯紧,那还盯紧什么?

宏武二十九年,春日,皇七女、皇八女的及笄礼举办。

也便是这一年的夏日,仲夏来临,蕤宾之月。

在贾二郎离开刘老汉的移居之地,也结束跟刘老汉家当邻里的日子。贾二郎要起程去边疆之地。

在这等日子之时。

京都皇城,宫廷内苑。

昭阳宫,贾祤接到宫外传来的消息。彼时贾祤真的震惊一回。

“如何前面不见着递了消息进宫,本宫的祖母重病,这等事情如何要瞒着?”贾祤不理解。

祖母病了,还是病重。隆安郡主的年岁真的大了。

人老了,病了也是常态。这消息就不应该瞒着。

如今知道事情严重时,贾祤这一位皇事也为难。

做为被祖母养大的孙女,贾祤挺想出宫去见一见长辈。可做为中宫皇后,这皇后想出宫也不容易。

贾祤真的左右为难。她到底还是递了消息去泰和宫。

贾祤想跟皇帝求一个通融的权柄。她微服回一趟娘家。当然最好瞒了人。也不过真的大动干戈。

要动用中宫皇后的仪驾,那就过了。指定要闹出麻烦来。

还是简服出行,就出宫一趟。只要皇帝同意,消息就是可以瞒住的。

匆匆出宫,匆匆归来。只要不担搁多久的时间,这一切就能悄悄无痕。

对于贾祤而言,她想见一见祖母,也只是不想留下什么遗憾。这一位长辈抚养她长大,要说没有真感情又怎么可能呢。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至少贾祤真的做不到如石头一般无知无觉。

那些年在随国公府的年少日子,她也没受什么大委屈,不是吗?

至少祖母做到一个合格的长辈,也会关心爱护她。这就足够了。

贾祤在恢复前世的记忆前,她也是一个渴望长辈心疼的少女。

在祖母那儿,她也享受过年少的美好时光。

京都内城,随国侯府。

曾经的国公府,如今拆成一座侯府,一座伯府。

皇帝赐了伯府的府邸,就在离着侯府一条街的隔壁。

可谓是摆的明明白白,一切就是摊开了。至于保恩伯府,这是未来十驸马的爵府。

在保恩伯府的隔壁,还有十公主的公主府。总之皇帝待女儿的好,那可在公主府上下了功夫。表面的功夫就做的挺到位。

至于宫里抚养十公主的宋太后对于公主府还算得满意。

宋太后都满意,如今的小小保恩伯,那当然就没有不满意的道理。何况他年岁太小,他压根儿也不懂这些大人的道理。

随国侯府内。

宁安堂,隆安郡主是真的不好。原来是府医在治着。

等着如今情况不好了,也请了太医。然后自然惊动了宫廷里的皇后娘娘。

这等事情也瞒不住了,随国侯府才是递了消息上去。

贾道善这一位老国公,隆安郡主的嫡长子在给亲娘侍疾。

贾赵氏、贾崔氏这二位儿媳妇,如今因着贾善道一直侍疾。于是贾赵氏就是随便夫君身上一起侍疾。

至于贾崔氏,她当然就只能去亲自熬一熬药汤。

这大伯子在,她这等女眷还在避讳一下。

等着贾二老太爷,贾道仁因着生母重病请假在家后。

贾道仁、贾崔氏这一对夫妻也侍疾,然后就跟大哥大嫂轮流侍候亲娘。

这侍疾也是轮流来。

长房的儿孙在,次房的儿孙也在。隆安郡主的晚年,这也算得瞧着儿孙皆在身边。

至少隆安郡主自己没什么大遗憾。毕竟她这一辈子活得寿数够长久,如今小辈们也个个都有好前程。

“母亲,儿侍候您。”贾道善侍候亲娘喝了药汤。

药汤苦,对于隆安郡主而言,她吃这药汤真不觉得有什么大用处。

可儿子亲自侍奉,这等孝心她不能拒绝。

当然隆安郡主也舍不得拒绝,这是孩子的心意。也便是饮下了药汤。

就是喝了药汤,又觉得浑身有一些乏了时。

隆安郡主还没有歇下。她就瞧见丫鬟来禀了消息。

至于丫鬟说了什么,隆安郡主没有听得太清楚。

倒是贾道善旁边的嫡妻贾赵氏听得清楚。

“皇后娘娘来了。”贾赵氏真惊讶。

“夫君,我赶紧去迎一迎皇后娘娘。”贾赵氏跟丈夫说道。

“一道去迎一迎。”贾道善这会儿也应合一回嫡妻的话。

“母亲,您且安歇。儿去迎一迎皇后娘娘,皇后娘娘也回府来看您了。”贾道善跟生母讲话道。

隆安郡主本来挺迟顿的心神,在听着长子这话后,她一下子精神起来。

“皇后来了。”隆安郡主的握住儿子的手,她的眼眸子里是欢喜神情。

对于膝下的儿孙们,特别是孙女们,隆安郡主当然也有感情。毕竟孙女们可是在她的院子里长大。

天天瞧着,要说对于流着自己血脉的孙女没感情,那当然不可能。

隆安郡主出身宗室,她自己的夫君儿子又成器。对于孙女们,隆安郡主最初是没有想着联姻替家族谋利。

隆安郡主是想着凭当初随国公府的喧赫,总能替孙女谋着好姻缘。

结果挺出人意料之外,这孙女们个个的姻缘都好。好的让隆安郡主一时间也不知道应该说一点啥了。

特别是皇后娘娘,这一位的前程太好。可一点不在隆安郡主的当初预想之内。

隆安郡主对于皇后娘娘的感想,只能觉得是命。

对此,隆安郡也信命了。

“去,去迎一迎皇后娘娘。”隆安郡主精神一下回转,这会儿精神真不错的模样。

听着母亲的吩咐,贾道善、贾赵氏都应了。只吩咐屋内的丫鬟仆妇仔细照顾郡主娘娘。

贾道善、贾赵氏去迎一迎皇后。长房迎了,二房当然也不能缺席。

这等时候,随国侯府的主子们有一个算一个,没人会缺席。

只不过皇后来了,这消息贾道善也跟嫡妻叮嘱一番。还得注意一下。

贾赵氏当然懂。这等时候可不能闹得沸沸扬扬。

等着见到皇后,贾道善对于女儿也有一点陌生。

因为这一对父女往常见面真不多。特别是贾祤进宫廷后,父母见面时,只有亲爹在大宴之的参拜大礼。

彼时父女连说话的机会都不会有。那时候的皇后也是朝礼朝冠,可不像这会儿的简服出行。

皇后来了,皇后当然不是单独而来。此时皇帝也在。

见着皇帝皇后,贾道善领着儿女,还有弟弟一家子人,一起参拜大礼恭迎帝后到来。

礼见了。皇帝摆摆手,却道:“朕与皇后微服而来,岳丈、岳母快快请起。”

“还劳岳丈吩咐下去,不要张扬,也不必传了朕与皇后来侯府的消息。”皇帝的意思明显,这要封口。

贾道善懂,于是他赶紧应下。然后还差儿子贾弘祐赶紧的办紧封口一事。

这会儿帝后来的用意也简单。皇帝就陪皇后来一起探望隆安郡主这一位祖母。

这等事情当然不敢担搁。至少贾家人是这般的态度。

于是贾道善这一位岳丈给皇帝引路,贾祤这一位皇后身边也有嫡母、叔母陪着。

在宁安堂,皇帝就是露了脸,安慰一下隆安郡主这一位长辈。然后,皇帝就先离开。

也算给贾祤这一位皇后跟祖母亲近一番的机会。

这会儿皇帝走了,贾家的男丁也跟着去了前院。

此时的宁安堂内剩下来女眷们陪着。皇后和隆安郡主说话。

这时候的隆安郡主精神真的不错。隆安郡主瞧着贾祤,她道:“皇后来了,我就高兴。瞧着我家出了一位真凤凰,真好。”

这时候的隆安郡主脸上有开心,也有一幅于有荣焉的样子。

听着祖母的话,贾祤回道:“祖母,哪有什么真凤凰,我只是您的孙女儿。”

“就是可惜,烨儿不在京都。不然当让烨儿来探望您这一位曾外祖母。”贾祤说到长子。

“倒是煜儿年岁小,孙女儿又是简服出宫。不敢带着那孩子,他一闹腾,倒是不美。”贾祤这会儿也讲一讲,这皇家的曾外孙不能来随国侯府的原由。

“无妨的。”隆安郡主倒是不在意,她笑道:“小辈们好好的,见与不见,都不要紧。”

“倒是皇后,我的三娘呐,你护好自己,护好我的曾外孙们,这挺挺要紧的。”隆安郡主伸手,她的手削瘦。她握着贾祤的手还挺用力。

“三娘,你这一辈子也要过得开开心心。你在宫廷里好,家里的长辈们也便是安安心心。”隆安郡主说道。

“嗯,祖母放心,我一切都好着。便是护了两个孩子,也是会护得好好的。”贾祤给了祖母一颗定心丸。

“这就好,这就好。”隆安郡主还挺放心的样子。

这时候,本来精神不错的隆安郡主又呢喃几句。

“我有些乏了,我睡会子。”隆安郡主说道。

隆安郡主这一说,小辈们当然就依了。只待隆安郡主睡了一会儿后,贾赵氏还伸手小心的试一试婆婆的鼻间。

“皇后娘娘放心,母亲就是睡着了。”贾赵氏的脸上也是放松一下子的表情。

当然此时贾赵氏说话也是挺小声。

贾祤点点头,她小声的回道:“那不打扰祖母歇息。母亲,我们选去外屋吧。”

有贾祤这话,贾赵氏、贾崔氏等女眷陪着皇后离开隆安郡主的寝屋。

从外屋离开,又去了宁安堂的花厅。在那儿,贾祤与随国侯府的女眷们坐了一屋子里。

这会儿众人陪着皇后说话。贾祤感慨一回,她道:“这会儿就是有一点可惜,倒是见不着大姐姐、二姐姐,还有六妹妹。”

回一趟娘家,见着嫡母、叔母,还有嫂嫂和弟妹。就是缺着娘家的姐妹们。

只能说遗憾嘛,哪儿都有。长大了,成家了,各有各的小家。

姐妹之间见面的时候也少了。哪怕回娘家一趟,贾祤也是瞧着一屋子女眷里少了往昔最熟悉的姐妹们。

“罢,且不得姐妹们。她们在得着祖母病了的消息,一定也会回一趟娘家来。”贾祤的目光又落在嫡母、叔母身上。

“母亲、叔母受累了。祖母病重,您二位照顾祖母,我瞧着你二位的脸色也不太好。”贾祤关切的说道:“本宫也让太医到府里替母亲、叔母请一请平安脉。您二位也当保重身子骨。父亲跟前、叔父跟前,可万万不能缺着母亲、叔母您二位的陪伴。”

贾祤这会儿挺诚恳的。

这多年夫妻老来伴。如今的娘家里,祖母眼看身子不安。

这亲爹和叔父还是好好的才成。特别是亲爹,别看人老了,一时退隐在家。

可有父亲坐镇,五弟弘祐那里能少太多的麻烦。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这一个道理,贾祤懂得很。毕竟亲爹在,五弟就是背后还有一个大的支撑在。

有些人不是退下去,那就真的没有影响力。

有些人活着,那就一大笔的财富。这等财富可不止金钱,还有无形的影响力。

那是人脉上的经营,那需要时间的沉淀才成的。

“皇后娘娘,您不必担忧。我和二弟妹都无恙的。”贾赵氏忙是宽慰。

听着嫂嫂这般说,贾崔氏也是忙感谢皇后的关心。然后笑道:“皇后娘娘宽心,臣妇也无恙。如今不过小小累一点儿,真真无恙。”

见面着嫡母、叔母这般讲,贾祤也是顺势而为,只请长辈们多注意着身子骨。

当然关心一下长辈,贾祤也关心一下娘家的嫂嫂和弟妹。至于娘家的侄子侄女们,贾祤也要关心一下。

回一趟娘家,这等关心也就是同样的顺势而为。

不过在关心了亲人们后,贾祤还是关心起祖母的病情。

回府一趟,这主要还是为着祖母。

“皇后娘娘,不请太医,也是母亲的意思。”贾赵氏这时候揽了话头。她道:“母亲就让府医治一治,也道老毛病,不好总劳烦宫里的太医。”

“一直到府医瞧着祖母的病情不见效果,不得已,府上方才让请了太医来请脉。”贾赵氏这会儿也讲了隆安郡主的情况。

还真是老毛病了。人老了,隆安郡主夏日冬日,也是年年有病的时候。

往常当然是吃一吃药方子,也便是熬了过去。

在贾氏人的眼中,也不过是旧例子。哪料想,这一回隆安郡主倒是小病成大病。

在随国侯府待了一些时辰。贾祤这儿就不得不离开。

说是来匆匆,去匆匆也亦然。

皇后来趟,有皇帝陪同,也有封口令在。这事情真没有闹腾什么。

就是回宫廷后,贾祤也知道在她离开不久。当天的下午时分,姐姐妹妹们也回了一趟娘家探望祖母。

这一日,皇帝还是陪同贾祤用的晚膳。

晚膳后,消食之时。

皇帝还跟贾祤问道:“祤娘,可会觉得的可惜,要是再晚一些时辰。你也能见一见娘家的姐妹。”

“不可惜。”贾祤说道:“娘家的姐妹们可以在娘家小住一二日。我这儿是不行的。”

“恒郎,你陪我出宫一趟,我就挺满足了。”贾祤说的实话。

皇帝陪她出宫一趟也不容易,要知道这可瞒着两宫皇太后。

皇帝施了封口令,就是不想这事情传出去半分。

如今不惹眼就好。贾祤瞧过祖母,知道府上一切安好。这便挺好了。

世间事,又岂能事事如人意。有遗憾,也过不人间百态。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