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向全球进军

比特公司的第三轮融资,以4亿美元为估值,释放10%的股权。

之前857万的总股本,经过1:5的拆股后,膨胀到了4285万股,每股定价9.3美元。

而经过新一轮的股权稀释,迪恩的持股比例降到了40.32%,持有1727万股。

红杉资本稀释后的股份为13.5%,凯鹏华盈是8.1%,摩根塔勒还剩下6.4%。

除了迪恩这个创始人外,这三家风投机构是比特公司的主要大股东。

而另外两个创始人,马库斯现在还剩下的股份是5.04%,价值近两千万美元。

大卫.费罗因为以9.3美元的价格卖出了100万美元的股权,现在他还剩下4.79%的股份。

员工期权池相应缩水到了10.8%,融资释放的10%股权则被二十多家机构瓜分。

此前和迪恩达成私下协议的阿克塞尔,拿走了2%的投资份额,是本轮融资最大的出资方。

剩下的则大多被强势的人脉关系瓜分,比如从恩颐投资迪克手中巧取豪夺拿走1%的阿瑟.洛克。

在pbk迎新会上和迪恩有过私下会面的安东尼.肯尼迪,给他打过电话的上将,这些个人投资者属于第二梯队。

至于迪恩的朋友,硅图公司的吉姆.克拉克,甲骨文的埃克森等等也以個人身份买走了一些股票。

最后就是身边较为亲密的人,比如老爹皮特、富兰克叔叔一家、比尔叔叔一家。siwu.org 猫头鹰小说网

还有苏西、米兰达、詹妮弗.康纳利等,迪恩也会预留一些。

不过给他们的股票不会以9.3美元定价,作为真正的自己人当然会有特殊的优惠。

迪恩打算把他们安排进员工期权池,以极其优惠的价格买走一些员工股。

反正现在期权池还剩下很多股权未分配,正好拿来利用一下。

至于以后有新员工入职,遇到期权池缩水问题。

简单,等ipo上市之后,比特公司可以从股市中回购中一些流通股补充进期权池。

说白了就是给身边的人开小灶,然后比特公司买单。

这只是资本游戏中最初级的玩法,迪恩也仅仅是牛刀小试。

随着董事会议的召开完成,第三轮融资在众多股东的见证下,也正式完成了合同签订。

“ok,欢迎大家加入比特公司。”迪恩踌躇满志的看了眼济济一堂的会议室。

曾经的七个董事席位,现如今也扩充到了十五个名额。

第三轮新加入的二十家机构,并没有全部进入董事会,他们只是选了一些代表。

当然阿克塞尔的人,毫无疑问担任了一个董事席位。

那个被迪克.克拉姆里特恨之入骨的阿瑟.洛克,现在也正施施然的坐在会议室中。

“就像之前说的那样,第三轮的融资目的,以及比特公司今年的战略,就是进军全球市场!”

在迪恩的示意下,安娜把早就准备好的材料一份份的发了下去。

“考虑到全球各地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程度不同,所以我们第一个北美之外的市场是欧洲。

那里同样有类似nsf网的主干网络,计算机的普及率也仅次于美利坚。

所以综合考虑欧洲市场是最佳选择,我们事先做过调研,那里甚至没有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即时交流软件。”

对于迪恩的战略主张,会议里的大多人都没有意见。

在他们看来,欧洲的计算机发展是落后于北美的。

尤其是在商业领域内,美利坚的软件基本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

欧洲没有自己商业化的操作系统,微软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同样的道理,电子表格用的是莲花软件,数据系统用的是甲骨文。

所以如果聚焦办公通信软件,那么teams也将理所当然的占据欧洲市场的主流。

“我们有具体的扩张计划吗?”有不知名的董事提出疑问。

“就如大家手中的计划所写,英伦三岛、法兰西、德意志,这是我们扩张的第一站。

然后再以它们为据点向周围地区辐射,不过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缺乏一位强有力的领导者。”

比特公司虽然成长很快,但是也有一个弱点,那就是根基尚浅。

当公司需要一个高层去单独开拓欧洲市场时,却发现找不到合适的人选。

“so,先生们,你们有合适的人选推荐吗?”

迪恩知道这些风投们人脉广阔,某些时候他们也可以充当猎头。

会议室里的董事相互看了看,都在脑中仔细搜索可能存在的候选人。

但这不是一件轻松的活,没有相关的全球市场经验,很难搞定这份工作。

“我有一个人选!”就在这时候瓦伦丁举手了。

“本来我打算把他放到思科担任副总裁,但现在或许比特公司更需要他。”

“所以他是谁?”杜尔对瓦伦丁猜谜式的回答没兴趣,他想要直接的答案。

“约翰.钱伯斯,一个十分出色的管理人才。”

杜尔听说过他,在英特尔时格鲁夫曾和杜尔聊过,钱伯斯是英特尔当时准备从ibm挖走的人选之一。

“我记得他曾在ibm担任过销售总监,所以他是你的前同事?”

“嗯哼”瓦伦丁得意的抬了抬下巴,“不过那是老黄历了,钱伯斯之前在王安公司负责过亚太区的销售,后来更是担任了副总裁。

他对客户的追求有偏执狂一样的关注,我认为钱伯斯是非常合适的人选。”

有开拓市场的经验,还担任过高级管理层,是个不错的人选。

“很好”迪恩转头看了看其他董事,“所以我们什么时候抽空和他见上一面?”

“我没有意见”在看人的问题上,杜尔相信瓦伦丁的直觉。

“我也没有。”其他董事都没有表示反对。

“那就这么定了。”迪恩愉快的进行下一项议程,“除了全球战略,今年另外一件重要的事就是ipo。”

听到这个话题,所有人都打起了精神,这不正是他们坐在这里的原因吗?

“在进行ipo之前,我们需要拿出一份漂亮的成绩单,同时我们也需要为自己找强大且可靠的帮手。

换句话说就是知名的承销商,我们需要借助他们的力量来推销比特公司的股票。”

比特公司如果上市,在这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

承销商是无比重要的一环,他们不仅会为比特公司找来客户,还会参与招股书的制定。

所以如果想在下半年挂牌交易,现在他们需要为自己寻找合适的帮手。

“我认识摩根士丹利的人,或许该打个电话给他们?”一直坐在角落里的阿瑟.洛克,终于找到了发言的机会。

离开硅谷的时间太长,他现在急需体现自己的存在感。

比特公司的ipo,被阿瑟.洛克视为重返风投行业荣光的完美契机。

“good”迪恩眼睛一亮,这一个重量级的投行。“如果有摩根士丹的帮助,我们成功ipo的把握又大了一些。

我想四月或者五月是一个不错的时间,您认为呢洛克先生?”

“交给我吧。”洛克自信十足的接下了这件事。

之前在弗罗里达度假时,可是摩根士丹利的人在主动打听比特公司的消息。

“我试试所罗门那里。”瓦伦丁虽然讨厌东海岸的行事风格,但没有什么比ipo更重要的事了。

“我来问问德银和美林。”杜尔也有自己的关系,现在正是动用他们的时候。

“非常好,伙计们,现在就让我们行动起来吧!”迪恩拍了拍手示意大家分头行动。

比特公司为什么接受那么多风投的入股,瞧,现在就是用到他们的时候。

董事会议刚刚结束,迪恩准备和mci的人通个电话,但是大卫.摩根塔勒却单独找到了他。

“迪恩,最近有许多老朋友找到了我。”大卫.摩根塔勒关上办公室的门后,才说出自己的来意。

正拿着报纸的迪恩一愣,“摩根塔勒先生,比特公司第三轮的融资已经结束了。”

“不,不是生意上的事。”大卫.摩根塔勒指了指他手中的报纸,“是关于它。”

迪恩低头,[92年大选,乔治将会失去他在白房子里的宝座!]

政治?迪恩眼中闪过一抹恍然。

最被美利坚人民津津乐道的除了娱乐明星,就是时时刻刻围绕在身边的政治话题。

两党之间的斗争和互相攻讦从没有停止过,各自掌握的媒体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

只是迪恩没想到,他被人找上门的时间这么早。

他才21周岁不到,比特公司也没有上市,各方面的影响力都欠缺了许多。

最关键的是硅谷这里一向轻政治重商业,大家都对它兴致缺缺,平时也极少把话题放到政治上。

但就是这样的环境,依旧逃不过政治力量的渗透。

“好吧”迪恩放下报纸叹了口气,“找上门的是谁?又为了什么事?”

“布朗家族”大卫.摩根塔勒叼起烟斗,“杰里.布朗。”

“那个前州长?”迪恩对这个名字有些印象,他似乎担任过加州的州长一职。

“没错,75年到83年连任两届。帕特.布朗是他的父亲,同样是加州前州长。”

“哇哦,原来是政治世家。”迪恩的语气听不出是讽刺,还是赞叹。

狗屁的自由民主,美利坚玩的还是精英传承那一套。

普通人如果不能实现阶层跃升的话,大概率一代又一代依旧是社会底层。

就像扬斯敦小城里的人一样,一辈子也走不出那里,一辈子也只能是一个蓝领工人。

他早就看清了一切,所以才渴望成为那0.1%,享受真正的民主自由。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