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截断东郡

第427章截断东郡</P>

自五月起,楚军改变了策略,开始在前线投入大量俘虏炮灰后,赵国在东郡的战局,就开始急转直下起来。</P>

楚军在梁郡战场,为了攻打大梁,一口气投入了上百万俘虏,几乎是不计死伤的强攻,所以进展极其顺利。</P>

在东郡这边,由黄林率领的西路行营,进展同样不慢。</P>

经过去年一个冬天的调整,西路行营的兵马经过重新规划,现如今的编制,是一百万战兵,一百五十万的民夫。</P>

而他们的对面之敌,则是以东郡帝丘为核心的赵军,人数同样在一百万战兵,以及八十万左右,临时征召的民夫。</P>

坦率来讲,这份力量虽然依旧略逊于楚军,可只是防守的话,却也足够了。</P>

因此在年初那两月,随着第二次北伐开始,赵楚双方在东郡大战,两边彼此较量试探,都是互不相让,全没露出什么下风。</P>

可到了五月,随着陆渊一纸令下,原本去年楚军抓获的七十万赵军俘虏,还有今年四月,刚刚投降的三十万南阳魏军,通通就被解送到了东郡战场上。</P>

然后原本还顾忌死伤,打起仗来限制颇多的楚军,顿时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开始了自己的纵横驰骋。</P>

上百万不用顾及死伤的俘虏,投送到前线,楚军这边的兵力,瞬间就充裕起来。</P>

尤其是俘虏的集中使用,更是让楚军在某一局部的战场,取得了多达两三倍,甚至四五倍的人数优势。</P>

靠着这种优势,黄林果断采取了针对性突破。</P>

先是重兵屯于东郡中部的白马县,如去年一般,故作迷雾,以此吸引赵军注意。</P>

然后亲率奇兵,以重兵猛攻位于东郡东南方向的瓦亭县,在短短三日内,用十万俘虏的性命,硬是砸开了此城。</P>

东郡东南方向的防御,瞬间被打开了一角,开始向楚军展开怀抱。</P>

剩下的事情,就简单许多了。</P>

东南防线出现缺损,黄林继续率领俘虏和精锐大军向北突入,直接从后方插入位于白马县之后的凉城。</P>

凉城处在黄河之南,向来就是连通河南河北的重要港口城市,乃是白马前线上百万赵军最重要的后勤基地,也是接收河北赵国各种输往东郡物资的最大港口。</P>

可以说,白马县的赵军主力没了,赵国未必会败,东郡也未必会丢。</P>

毕竟赵国怎么说,也是老牌霸国,雄踞一州,底蕴还是有的。</P>

哪怕一口气丢了上百万主力,但国中拼拼凑凑,怎么着也是能再凑个百来万人出来的。</P>

有人有粮,那就能和楚人继续打下去。</P>

可要是凉城丢了,那么处于河南的东郡,与河北赵国占据的冀州,就将丢失最为重要的一个交通渠道。</P>

此后在东郡之内,赵人虽然依旧还有几个大小港口,能继续沟通河北。</P>

但这些港口所有的物资吞吐量加起来,也不及凉城的一半。</P>

靠这点交通效率,想供养大军在东郡长期作战,显然是不可能的。</P>

因此凉城丢了,对于赵人来说,基本上也就等同于东郡丢了。</P>

这也是为什么赵国会把主力大军,设置在凉城前方,三百里处的白马县的缘故。</P>

为的就是屏蔽这处重要的后勤基地,不让楚军威胁到此处的安全。</P>

可如今,黄林绕道千里,不再从雍州方向进攻凉城。</P>

而是领着另一股新到的俘虏主力,还有自己拣选出的精锐。</P>

从青州方向,突袭东郡东南方向的瓦亭城,一举趁着赵人不备的情况下,突破了对方布置的严密防线。</P>

取得突破后,更是轻兵急进,花了不到十天的时间,就神兵天将,杀到了凉城之下。</P>

这一举一动,真可谓天马行空,不着痕迹。</P>

而目的,也直白的吓人。</P>

就是奔着你凉城来的。</P>

对于凉城的重要,黄林当然是相当清楚的。</P>

甚至去年,随着他率兵杀进东郡后,几乎大半年的时间,都是和赵人,围绕着凉城来进行一场场大战的。</P>

只是赵人同样清楚凉城的重要,在率军入侵荥阳郡失败后,早早的就在此聚集了重兵,进行严密防御。</P>

楚人虽然来势汹汹,可好几次大战,死伤了数十万人,也没能拿下此处,甚至连白马县都未能突破。</P>

也正是去年那场教训,让黄林深刻认识到了,白马防线的严密,这几乎不是人力可以突破的。</P>

最起码,在楚军没有五倍、乃至十倍的优势前,是没法突破的。</P>

所以在今年,他并没有死磕此处。</P>

除了故布迷雾,吸引赵军主力外,便把主要突破方向,放在了赵人兵力,更为稀薄的东南方向。</P>

更妙的是,当他制定了这个计划后,本体那边就送来了上百万的炮灰。</P>

这就为这个东南突破的策略,带来了巨大动力。</P>

是不是上百万的俘虏,虽然不可信,而且也是一个巨大的隐患,随时都有可能爆炸。</P>

但同样的,这上百万的俘虏,也是一个为所有人忽视的巨大力量。</P>

之前楚人忘记了这股力量,赵人同样也忘记了这股力量。</P>

那么此时这股力量,突然拿出来用,便足以打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起到难以想象的奇兵之效。</P>

赵人在瓦亭城防线薄弱,没有屯驻太多兵马。</P>

这并不是他们出现了疏忽,而是经过计算后,认为楚军即便想出奇兵,这股奇兵,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攻陷瓦亭城。</P>

就算楚人心狠,不计损失的攻陷了此城,那么经过残酷攻城战的消耗后,剩下来的楚军也是精疲力尽,士气低落,根本无力再执行奇兵之策。</P>

届时,赵国这边,自然就可以从容调度兵马,来应对楚人的奇兵了。</P>

从这方面来看,赵人的布置,是没什么问题的。</P>

已经考虑到了方方面面,并且将自身有限的力量,利用到了极致。</P>

但谁知道,楚军突然就不讲常理,或者说,突然就扔下了一直装着的脸面。</P>

开始大规模使用战俘了呢!</P>

瓦亭县作为东南防线的重城,确实不好打,想要短时间突破此处,不付出惨重代价,那是不可能的。</P>

以楚军的底蕴,根本承受不了这些伤亡。</P>

可要是承受这个代价的,不是楚军呢?</P>

有了那些俘虏,代替楚军承受这个代价,那么作为精锐主力的楚军,自然不用担心士气的影响。</P>

而精锐主力保证了士气实力,反过来便可弹压住,那些因为伤亡惨重,开始人心浮动,想要跳反的俘虏。</P>

两者可谓相辅相成,配合完美无缺。</P>

十万人敲开了瓦亭城,从此东南防线大开。</P>

等到了凉城之后,黄林没有犹豫。</P>

同样是不惜死伤,再次用十余万条性命,在短短四天时间里,在赵军还没反应过来前,就打破了此城。</P>

城中驻守的五万赵军,和这些俘虏一起,与城偕亡。</P>

至此,凉城这座赵国最重要的南北交通重镇,就落到了楚军的掌控之中。</P>

而到了这个时候,东郡的赵军,才反应过来,此时竟然有一股庞大的楚军,绕到了自己的身后,抄了自己老巢。</P>

瞬间,白马县的赵军主力,为之惶恐。</P>

南都帝丘,也为之震动。</P>

在这两座东郡最重要的城池之间,赵军主力和都城之间,此时已经有一股楚军矗立,不仅夺走了他们的后勤基地,更是将两者分隔开来了。</P>

处在后方的帝丘城,还好一点,这座赵国南都附近,还有不少大小港口,可以接收北边的物资,暂时不用担心后勤问题。</P>

可已经被夺了凉城的白马县,这就是彻底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P>

在他东边,是楚军主力,上百万人盯着他,时刻虎视眈眈。</P>

在他南边,是被楚军攻占的瓦亭城,这里被楚军突破,现在还不清楚是个什么情况,但绝对好不了就是了。</P>

而在西边,主要是凉城,现在被楚军占领,据说几十万楚军守着,后路彻底被断了。</P>

唯一好一点的就是北边,往北便是大河,渡过河就是冀州,那里是赵国的老巢。</P>

可北边虽然好,但对白马县的赵军主力来说,却也算不上是什么生路。</P>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