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公堂

对于朝廷来说,世家的力量庞大,依附于其下的百姓就多,相对的,朝廷治下的百姓就会减少。

百姓少了,交的税就少了,税收不足,导致国家很多政策都实施不了,政策实施不了,民无以遂其生。

民无以遂其生则亡国有日。

等到新的国家建立,土地和百姓再次回到朝廷的手里,随着世事变迁,朝廷手里的土地又落到了那些世家或者地主的手里,于是,上面所说的轮回便再次开始了。

遍观中国古代各个朝代的历史,没有一个朝代在最后灭亡的时候还富得流油的。

究其根本,就是因为社会财富和产生社会财富的根本(土地)都集中到了少部分人的手里,而这些人又千方百计的逃避应该承担的义务,最后导致国家的灭亡。

在这其中,最夸张的就要数大明王朝,好好一个大一统的帝国,每年税收收入居然才区区两三百万两,还不及江南盐商一个季度的收入,实在是莫大的讽刺。

李承乾想要让中国社会摆脱在封建主义泥潭中挣扎的命运,最基本的就是要改变国家和百姓对于土地的依赖,要做到这一点,无疑会非常的困难。siwu.org 猫头鹰小说网

这是一个时间可能跨越数十年的巨大工程,李承乾也没打算一蹴而就,他现在要做的只是为未来的改革奠定一定的基础,他要让天下百姓见识到世家的真面目,从而一步一步的削弱他们的力量。

世家没落,封建地主阶级兴起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最少也要数十年,这段时间足够李承乾做很多事情了。

......

三天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除了见崔亮,李承乾还做了几件事,总算是赶在审判王盛之前做好了准备。

审判当天,李承乾早早的就到了金陵刺史府的大堂,幽深肃穆的大堂,沿墙一路摆开的水火棍,无不在向世人诉说着大唐律法的庄严和不容侵犯。

封建社会,任何人和事都不能高于皇权,如果你跨过了这条底线,等待你的就只有死亡。

李承乾今天的所作所为的确有违律法,不过为了大唐的繁荣昌盛,总要有人做出牺牲的。

况且王家的确也做下了不少恶事,也算是报应不爽了。

随着日头渐渐升高,公堂外围观的百姓也渐渐多了起来,李承乾跪坐在公案之后,杨林手捧圣旨站在他的身边,副钦差蜀王李恪,江南道节度使岳功泽,金陵刺史苗方等一众大小官员在公堂两侧分班列坐。

众人身后站着的可不是金陵府的衙役,而是李承乾带来的东宫卫率,手里的水火棍也全都换成了尚坊铸造的制式横刀,端的是好不威风。

快到升堂的时候,王盛在一众百姓的簇拥下慢慢走近。

今天的王盛和往常有了很大的不同,原本披散着的头发都束了起来,头戴进贤冠,身上常年不变的布袍也换成了正式的袍服。

看到他这个样子,李承乾突然有一种感觉,觉得今天的审讯不会太顺利。

本来金陵刺史府是准备把王盛捉拿下狱的,可是遭到了百姓的阻拦,那些为王家鸣不平的百姓将乌衣巷挡的是严严实实,官差连靠近乌衣巷都做不到,更别说拿人了。

考虑到王盛怎么说也是个有身份的人,当手下人向李承乾报告的时候,李承乾想了一下,没有太过为难他,干脆让他住在了自己家里,到了升堂的时候,自然有官差前去通知他。

单就身为罪犯的待遇来说,王盛也算是前无古人了。

李承乾倒是有人情味了,可是王盛明显是不领情啊。

穿成这样招摇过市的,不像是受审,反而像是领奖一样。

百姓看了他这风度翩翩,一脸正气的儒者风范,只怕心里对朝廷更没什么好感了。

堂下众人也有看出他这幅打扮的用意的,冷哼了一声。

不过王盛显然不在意,眼都没往那边瞟一下,自始至终他的目光就一直在李承乾的身上。

自从李承乾从李二陛下那里接过处理江南案的担子,这还是两人第一次正式面对面。

李承乾到了江南,两人明里暗里斗了好几回,即便有赵元茂等人的协助,李承乾还是在王盛手里吃了几次亏,如果不是谢家的倒戈,李承乾甚至差点死在了对方手里。

李承乾对于这个让自己吃了好几次亏的人也是十分的好奇,此时他的目光也一瞬不瞬的盯着王盛。

两人就这样一直旁若无人地对视着,好像整个世界就只剩下了彼此,直到王盛踏进公堂。

王盛在家人的陪同下走进了这个专门为他设置的“公堂”,随着“轰”的一声,刺史府的大门关上了。

所有打算看热闹的百姓都被挡在了外面,为防有人窃听,李承乾的东宫卫率守在门口,将围观的百姓驱出了好几丈远。

一般的公堂审讯自然不会这么做,不过这次要审的人是王盛。

作为江南一地实质上的“土皇帝”,他知道太多不能说的秘密,而且这次审判闹的这么大,谁也不知道这老家伙准备了什么东西,万一他要是在公堂上说了些什么不该说的话,流传了出去,那可是不得了的事情。

为了安全起见,李承乾觉得还是不要让那些百姓围观比较好。

随着大门的关闭,跟着王盛前来的王家人都一脸惊恐的回头看了一眼。

他们是知道王家现在是什么处境的,不说十死无生,最起码也是九死一生。

这个时候,任何的风吹草动都会挑动他们原本就紧绷的神经。

不过身为当事人的王盛好像早就料到会是这样,丝毫不为所动,眼中依然只有公案之后的李承乾。

李承乾也在看着他,随着王盛的脚步越走越近,两人之间的气氛也变得越来越微妙,不过谁都没有先说话。

这是赵元茂提前告诉李承乾的一个小技巧。

就和武林高手比武一样,正式升堂之前,双方要比拼一下气势,谁要是输了,无形中就落了下风,再往下走也会有些束手束脚。

随着王盛的脚步越来越近,李承乾还是没有说话。

不是他的气势胜过了王盛这个和李渊差不多大的老头子,而是因为他皇太子的身份,因为他就是代表的王法,因为他掌握着天下黎民的生死,所以他很淡定。

随着两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到底还是王盛先开了口:“草民王盛,参见太子殿下。”

君臣之礼不可废,这是自古以来的铁律,王盛也不得不遵守,他和李承乾比气势,本来就是一场不对称的战争。

王盛虽然是江南的“土皇帝”,可那只是私下里的称呼,官面上来说,他还是一个没有功名的普通老百姓,见到储君,可不是简简单单拜一下就行的,要的是跪拜之礼。

所以,就算王盛再不情愿,这一跪是免不了的。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