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父子兄弟

凭借着各种合法、不合法的手段,李恪如今俨然已经成了所有捕鲸人的“太上皇”,知道他要回京,长安城中经营捕鲸产业的人早早就做好了拍马屁的准备。

船队刚刚靠上码头,李恪还没有现身,鼓乐声就响了起来,几十个衣着锦绣的人冲到岸边,对着李恪的坐船拜道:“草民等恭迎大王。”

听着码头上的动静,正在船舱里休息的李恪脸色有些阴沉。

他这次回长安有很多的事情要做,但是打着的旗号却是“探望皇帝的病情”。

这个时候不做出一副悲痛的模样,反而敲锣打鼓,难道是嫌御史台和门下省的那些家伙太闲,想给他们找点事做么?

在心里骂了几句“笨蛋”、“蠢货”之后,李恪对舱外守着的卫士吩咐道:“让码头那些不晓事的家伙都给本王滚蛋!”

“诺!”

卫士郑重应命,一阵呼喝之后,码头的动静逐渐小了下去。

等到所有人都离开,李恪这才走出船舱,带着贴身内侍杨琏走下坐船。

看着从各船上搬下来的货物,李恪对杨琏吩咐道:“你在此处守着,将所有货物清点一番,进贡父皇的那些直接送去太府监入库,呈递东宫的那一份你亲自带人送过去。”

“诺。”

杨琏答应一声之后下去安排,李恪则登上一旁早已准备好的马车,向着长安城的方向驶去

......siwu.org 猫头鹰小说网

太极宫,立政殿。

李二陛下放下手里长长的礼单,对下首站着的李恪说道:“吴王在江南干的不错,没有叫朕失望。”

李恪俯首再拜,神色恭敬地说道:“儿臣能有今日,全赖父皇昔日悉心教导之故,纵有微末功劳,也是叨天之幸而已。”

李二陛下摆了摆手,随意说道:“吴王就不要谦虚了......你前些日子上书请求在沪地设立府县的事,朕已经交给太子去办了,你趁着这几日的功夫,多和太子走动走动,商量个章程出来。”

“唯。儿臣谨遵父皇之制。”李恪老老实实的拜道。

经过上次的昏厥之后,李二陛下的身体确实是大不如前了,只是坐了这么一会儿,头就有些发晕,揉了揉有些发涨的太阳穴,李二陛下对李恪吩咐道:“好了,朕有些乏了,你先退下吧。”

“还请父皇多多保重龙体,儿臣先行告退。”李恪关心了一句,躬身退了出去。

......

李恪走后,长孙皇后端着一碗汤药来到李二陛下身边,轻声说道:“陛下,该服药了。”

李二陛下转过头看向长孙皇后,情绪有些低沉地问道:“观音婢,你说朕是不是老了?”

以前只有一个李承乾在身边,李二陛下还不觉得有什么,可是今天看到李恪也变得这么能干,李二陛下心里突然有了一种英雄迟暮的感觉。

长孙皇后大约能猜出李二陛下的心思,温和笑道:“陛下这是说的哪里话,孙太医不是说了嘛,陛下只是一时引动了旧疾,只要安心调养,总能恢复过来的。”

说着,便将托盘放在御案上,端起药碗吹了吹,递到李二陛下面前。

李二陛下接过药碗一饮而尽,将空碗往桌上一墩,皱眉叹道:“吴王和齐王、蜀王都是朕的儿子,为何会相差如此之大。”

想想刚刚李恪表现出的沉稳大度,再想想李佑等人不成器的样子,李二陛下只感觉肺都快气炸了。

当初他顶着文武百官的压力将几个儿子全都封镇四方,原指望让他们成为朝廷的藩卫,却没想到这几个不成器的东西不仅没能干出成绩,反而因为没了束缚,将地方搅得不得安宁。

李二陛下没办法,只能把自己说的话又吞了回去,把他们全都召回了长安。

却没想到心玩野了的李佑等人回到长安之后也不消停,行事比起从前越发的放肆了几分,如果不是还有他这个皇帝老子在上头压着,有李承乾这个太子大兄在一边时刻约束,只怕这些家伙早就把长安城给掀翻了。

......

想到秘书监那里堆成山的弹劾奏疏,李二陛下刚刚缓和下去的头疼又发作起来,真是恨不得把李佑等人全部吊起来抽一顿。

看着皇帝夫君气愤的模样,长孙皇后连忙伸手帮他顺了顺气:“陛下万勿生气,李佑他们还小,再过几年他们也就能体会到陛下的苦心了。”

李二陛下叹了口气:“朕也不指望他们有多出色,不要说和承乾比,他们就是能有李恪一半的才干,朕也就心满意足了。”

做父母的,哪有人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李二陛下也实在是被李佑等人伤透了心,才会说出这种话。

长孙皇后走到李二陛下身后,一边替他按摩头部,一边说道:“陛下既然想让齐王、蜀王像吴王一样,何不将他们放出锻炼一番。”

李二陛下无奈苦笑:“皇后说笑了,这办法朕又不是没有试过,可是那几个混账有哪个能给朕省心,就是李恪,当初安州刺史参劾他的奏疏也不少。”

长孙皇后微微一笑:“陛下也知道李恪当初没少被人参劾,那么他是怎么变成眼下这副模样的呢?”

李二陛下眼前一亮,转过头看着长孙皇后:“皇后的意思是......?”

长孙皇后颔首道:“陛下,孟子有言‘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与其让他们在长安为非作歹,不若将他们派出去,让他们也体会一番筚路蓝缕的艰辛,或许能有所收获也说不定......”

听了长孙皇后的话,想到当日李承乾对自己做出的承诺,李二陛下深为赞许地点点头:“皇后说的不错,等到今岁大朝仪后,朕便下旨将李佑等人放出长安,让他们去自谋生路。大丈夫生于世间,当靠着自己的双手建功立业才是......”

稍稍一顿之后,李二陛下转而问道:“依皇后之见,该将他们放到哪里去合适?”

长孙皇后笑道:“妾身只是个妇道人家,不明于国政,此事还得陛下亲自决断才是。”

李二陛下闻言开始在心里谋划该将几个儿子扔到哪里去才好......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