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新的时代四风闻奏事

见王赟如此上道,李承乾满意地点了点头,吩咐道:“来人,给御史大夫赐座。”

宦官们走上前,将王赟的坐席搬到了几位宰相的后方。

王赟拜谢一声,朝着座位走去。

等到他坐下之后,李承乾摆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对众人说道:“昔年,沂州刺史为祸地方十数年,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朝廷竟不能察,朕甚痛之......”

为了实现自己的计划,李承乾并不介意把曹庭鲤这个大唐开国以来最有才的贪官再次拉出来遛两圈。

但是他也明白,曹庭鲤的事情牵扯太大,因此并未深究,很快就转到了另一个话题上:“朕尝于秘书监查阅奏疏,曾见有御史察知曹贼之行,只是苦于无有实证,方才任其逍遥法外,朕甚以为憾......”

所谓的奏疏,只是李承乾编造的托词而已。

不过在听到皇帝这么说之后,殿中百官再次冷汗涟涟,每个人的心里都涌出一阵不妙的感觉。

很多人都在暗自祈祷皇帝千万不要想起那件事。

很可惜,现实往往比理想残酷很多。

李承乾最终还是说出了那句百官最不想听到的话:“朕意,许御史衙门‘风闻奏事’之权......”

听到这句话,众人只感觉眼前金星一片,心中千万头羊驼狂奔而过。

......siwu.org 猫头鹰小说网

所谓“风闻奏事”,就是说言官不需要提供确凿的证据,可以直接根据道听途说来的传闻来参劾大臣。

在南北朝时期,这个制度曾经十分盛行,很多横行一时的权臣都是倒在这个制度之下的。

只是等到隋朝一统天下,隋文帝考虑到这个制度不利于维护官僚集团内部的和谐,这才下诏废止了。

却没想到当今天子居然又把这个制度给翻了出来。

许多屁股底下不干净的官员都想站出来阻止。

只是一来眼下这个场合不方便。

二来曹庭鲤的事情确实做得太过分,皇帝以这件事作为解禁风闻奏事的突破口,大家根本就找不出阻止的理由,只能听之任之。

看着一张老脸都快笑成菊花的王赟,很多人在心里把他王家祖宗十八代都骂了一遍,但是脸上却不敢有丝毫流露。

反而配合着李承乾的话,左一句“陛下圣明”,又一句“臣等有罪”,一副乖宝宝模样。

......

对于这些人小心思,李承乾心里一清二楚,不过他却并没有去理会。

按照现有的规矩将剩下那些人的座次安排好之后,皇帝陛下就从御座上起身,往后殿走去,为接下来的宴飨环节做准备。

百官心情复杂地送走李承乾,连厕所也不去了,就地开始讨论起刚才发生的这一连串事情,看看皇帝究竟是想要做什么。

......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估计百官已经消化的差不多了,李承乾这才再次登临含元殿。

这一次来的不止是他一个人,皇后苏薇和皇长子李彻也同时现身,准备参与接下来的宴飨环节。

对于皇后,朝臣们都很熟悉了,大家的好奇心主要还是落在了李彻的身上。

身为皇长子,又是皇后所出的嫡子,按照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李彻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具有继承皇位的绝对优势,李承乾其他的儿子根本就没有办法和他争。

只要李彻长大之后不是太过愚笨、太过暴虐,或者拥有什么让人无法接受的毛病,皇位基本上就已经算是他的囊中之物了。

早在先帝还在位的时候,就有很多人想要接近李彻,捞个从龙之功,潜邸之臣的待遇。

只可惜,自从四岁以后,李彻就很少再出现在朝臣们面前,就连那些和皇家关系很亲近的臣子,也不知道现在这位皇长子究竟是个什么模样。

......

众人上一次看到皇长子,还是在先帝的葬礼上,眼下大半年时间过去了,李彻又有了不小的变化。

看着一脸沉稳对着皇帝皇后跪地叩首的李彻,人群议论纷纷,一个看官服应该是鸿胪寺属官的中年男子对身边同僚说道:“本官早就听闻皇长子年纪轻轻,却已神通天成,颇有人主之姿,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周围人立马附和道:“是极......是极......”

......

李承乾端坐在御座之上,根本不需要用心去听,就能大概猜出这些人在说什么。

对于这些人心里的打的是什么算盘,李承乾清楚的很。

因此,他根本就没有去理会百官的反应,只是对着跪在地上的李彻微微颔首,温和道:“彘儿先入座吧。”

“谢父皇恩典。”

李彻顿首再拜,从地上爬起来,先是走到苏薇面前叩首行礼,然后才回到自己的位置坐下。

李承乾清了清嗓子,对身边的黄安吩咐了一句,内侍监大人上前高声唱喏,布置在大殿两侧的教坊司乐师演奏起《鹿鸣》之乐。

乐声中,上千的内侍宫女端着酒菜穿梭在百官之中。

元日朝会最轻松、最享受的宴飨环节终于到来。

百官开始在各自大佬的带领下对皇帝展开密集的马屁攻势,各种不要钱的马屁纷纷涌向坐在御座上的李承乾。

身为穿越者,李承乾对这些老掉牙的马屁有着极强的免疫力,虽然表面看上去一副甘之如饴的样子,可是内心里却始终冷静如一。

某些自作聪明的家伙还想趁着拍马屁的机会为皇长子张目,促使皇帝册立太子,却被早有准备的李承乾连消带打的糊弄了过去。

......

酒宴一直持续到日落时分,眼看着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李承乾便下令宣布元日大朝会结束。

在太常寺礼官的组织下,百官按照各自的品级分列两厢,最后一次赞颂“陛下万安”之后,恭送皇帝一家离开了含元殿。

一直到御辇凤车消失在御道尽头,百官才由禁军护送着分批离开大明宫,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