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3章 封建

华清宫,温泉殿。

看完缇骑卫有关长安最近几天局势的奏报,李承乾缓缓吐出一口浊气,悬着的心也跟着一起放了回去。

尽管他为了能够顺利推动第二次军改,提前做了很多布置,军改方案里也给了不少优惠。

但说到底,这还是一次空手套白狼性质的改革。

百姓们如果闹将起来,朝廷并不占理。

毕竟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的历朝历代,从来没有统治者敢像现在的大唐这样,让老百姓免费给朝廷当兵。

李承乾这么做,多少也是迫于无奈进行的一次赌博。

好在他赌赢了。

只要新军制推行下去,那么大唐就等于拥有了一支永远充满活力,始终能够得到新鲜血液补充的强大军队,却不用为此承担庞大的军费开支。

当然,这么做也不是长久之计。

等到那些优惠条件无法再吸引百姓的时候,郡兵的待遇问题,最终还是得回到用钱解决的老路上。

只是以大唐现有的生产力水平,想要维持住这么庞大的一支军队,是绝对不可能的。

因此,如何提高大唐的生产力水平,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成了李承乾接下来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

将奏报放回案上,李承乾转头对身边的黄安问道:“黄安,墨苑那边朕吩咐的那些事项研究得如何了?”siwu.org 猫头鹰小说网

黄安躬身一礼:“回陛下的话,墨苑诸公自奉诏之日起,已加紧研制,只是进展似乎十分缓慢......”

说到最后,黄安的眉头忍不住微微皱起。

李承乾也有些无奈地叹了口气。

虽然他是穿越者,但也不是全知全能的。

很多时候,他也只能提供一个大概的研究方向,至于具体的操作,还是得靠墨家去完成。

然而墨家沉沦的实在太久,即便现如今有了些复兴之兆,也没有恢复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巅峰状态,就更别说去和第一次工业革命前的英国工人阶级相比了。

稍作沉吟,李承乾对随驾来到华清宫的韩璞一吩咐道:“韩卿,稍后知会尚书省一声,郡兵招募先于关中试行,若无疑问,再推之三河(河东、河北、河南),推行天下。”

韩璞一躬身应诺。

李承乾继续说道:“此外,韩卿替朕拟一道旨意,自即日起,士农工商,凡有能作机械,力倍于今日之机械者,朕必有重赏!”

“若能数倍之,朕不吝以爵酬之!”

泱泱中华,能人辈出。

李承乾就不信了,自己这么大一块馅饼扔出去,还不能激起点水花。

韩璞一再拜应命,转身就要下去拟旨。

恰在此时,一个羽林卫走进来拜道:“陛下,尚书左仆射求见。”

“传。”李承乾淡淡应了一声。

......

很快,房玄龄就在卫士的带领下来到殿中。

见礼已毕,李承乾有些好奇地看向房玄龄问道:“不知房卿今日前来有何要事?”

房玄龄从袖子里抽出一卷奏疏捧过头顶:“陛下,经老臣与侍中、中书令、六部九寺诸僚商议,此番大战有功官校之赏赐皆已拟定,伏请陛下御览......”

李承乾给黄安使了个眼色,后者走下御陛,从房玄龄手里接过奏疏,呈递到皇帝面前。

三省六部拟出来的这份赏赐诏书,整体来说并没有什么问题,只是在牛进达、程咬金等几个高级将官的赏赐问题上有所保留。

房玄龄等人给出的赏赐,相比几人立下的功劳,有些太过微薄了。

并不是因为房玄龄和几人有仇,故意要打压他们。

这只是中国官场自古以来的一个潜规则而已。

自从宗周时期开始,中国的官场就讲究一个“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理论上来说,只有皇帝才有资格赏赐臣子,其他人胆敢替天子做主,那就是僭越之罪。

因此百官在议定赏赐的时候,往往会故意将某些人的赏赐压低,从而给皇帝留下“加恩”的余地,借以显示皇帝的圣明和仁德。

当然,如果遇上那种铁公鸡式的皇帝,就按着百官议定的赏赐来酬功,大家也就只好自认倒霉了。

......

李承乾也明白这里面的规矩,取过朱笔,在程咬金等人的赏赐后面加上了一些东西。

房玄龄接过黄安递回的奏疏看了一遍,有些皱眉:“陛下,如此是不是有些过了?”

李承乾一脸无所谓地摇了摇头:“朕意已决,仆射无需再劝,就照此筹备吧。”

房玄龄闻言也就不再多说,反正他马上就要退休了,没必要在这个时候跟皇帝闹不愉快。

将奏疏收回袖中,房玄龄躬身再拜,问道:“陛下,既要以诸有功官校封国,敢问这封国之仪何时举行?”

既然这次要正式开启分封,当然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随便下道诏书了事。

按照宗周到两汉时期的故事,建立封国是需要举行盛大的封国仪式,告祭天地神明的。

尤其是像大唐此番这样一次建立多个封国的情况,更是要郑而重之的对待。

李承乾想了想,说道:“除夕之日,去旧迎新,便将封国之仪定在那一天吧。”

听到皇帝这么说,房玄龄心里有点小感动。

明年的元日大朝,就是他卸任尚书左仆射的日子。

皇帝专门赶在元日大朝前一天举行封国的仪式,未尝没有让他趁这个机会最后再露一把脸的意思。

做臣子的,遇到这样为自己着想的皇帝,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

想到这里,房玄龄心里因为致仕而产生的一丢丢小郁闷瞬间烟消云散,神情庄重地拜伏于地:“臣谢陛下隆恩!”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