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房铎

李承乾在心里考虑了一会儿,想不出丝毫头绪,最后只得对黄安吩咐道:“把人带进来吧。”

黄安躬身应诺,很快就将房遗直和一个青衣士子带了进来。

这个青衣士子看上去比李承乾和房遗直都要大上几岁,差不多三十岁的样子,颔下留着三缕短须,神色平静,目光坦然,一点也没有寻常士子初见天家贵胄的惶惶不安和手足无措。

【这是一个高人。】

李承乾第一时间在心里有了这么个想法。

房遗直带着青衣士子走到近前,齐齐躬身拜道:“小臣房遗直(草民房铎),拜见太子殿下。”

李承乾微微抬手:“平身吧。”

等到二人再拜起身,李承乾对房遗直问道:“遗直,这位先生是?”

房遗直看了青衣士子一眼,向李承乾介绍道:“回禀殿下,这位乃是小臣族叔,家父族弟,名叫房铎,字因之,学习的乃是黄老无为之说。”

李承乾眼中闪过一抹异色,之前的问题瞬间有了答案。

他早就对房玄龄的政治立场有所怀疑,如今看来,作为清河大族,房家果然还有着黄老学的传承存在。

东宫寻找百家传人的消息已经在小范围里传开,房玄龄这个时候将房铎送来东宫,想都不用想就知道,肯定是为了将来黄老学的再次兴起打下基础。siwu.org 猫头鹰小说网

至于房遗直,如果李承乾没有猜错,应该是房玄龄安排给房铎保驾护航用的。

......

在心里转过几个念头之后,李承乾起身轻施一礼,问道:“不知先生学的是哪家黄老?”

作为兴起于战国中期,一直传承了数百年的学派,黄老学和法家、儒家一样,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

除了极少数能够融会贯通的人以外,总体上来说黄老学分为了三个派系,尊崇黄帝的一派,尊崇老子的一派和尊崇庄子的一派。

刚开始的时候,尊崇老子的一派占了上风,在战国七雄之一的齐国建立了稷下学宫,在推动学术进步的同时,也辅佐齐国君主将齐国建设成了能够和秦国分庭抗礼的东方大国。

后来,秦国一统天下,尊崇老子的黄老学陷入颓势,尊崇黄帝的一派开始发力,这才有的汉初文景之治。

再后来,汉武帝“罢黜百家”,面对气势汹汹的儒家,当时已经日薄西山,后继无人的黄老学派义无反顾的投入了庄子的怀抱,整天在漫无目的的幻想中麻痹自己,为后来道教的出现和魏晋时期的玄谈之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李承乾生怕房玄龄给自己弄来一个整天想着“蝴蝶是我,亦或我是蝴蝶”的二百五,这才有此一问。

对于李承乾话里的意思,房铎了然于胸,躬身一拜之后说道:“回禀殿下,家祖曾于汉初曹丞相手下为吏,房氏传承二十三代,家祖教诲始终不曾忘却丝毫。”

曹丞相?

听到这个称呼,李承乾脑海里第一时间出现了曹阿瞒那霸气侧漏的身影,接着才明白过来,房铎说的应该是那位把皇帝喷自闭的平阳侯曹参。

这位平阳侯是个了不得的猛人,本身的武力值十分强悍,曾在刘邦统一天下的过程中率军攻取了两国一百二十县。

但是在接过萧何的位置担任丞相后,却一改之前雷厉风行的行事风格,将所有的政务都交给自己的属官处理,他根本不插手。

不仅自己不管,曹参也不允许别人管,面对野心勃勃,想要建立一番工业的汉惠帝刘盈,直接一句“今陛下垂拱,臣等守职,不亦可乎”,将皇帝喷回了皇宫玩泥巴。

如果放到现在,肯定会有人跳出来说这是“亡国之兆”,可是在那个年代,在那些信奉着“无为而治”的黄老学政治家眼里,这却是再正常不过的行为。

就凭着这些看上去和找死没有区别的手段,汉朝只用了不到三十年时间,就从秦末的战火中恢复过来,国家实力得到的极大的增强,这在那个生产力落后的年代,已经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了。

之所以会发生这种事,不为别的,就因为这些人除了“无为而治”以外还奉行着另一个理念,那就是——知人善任。

该法家做的事就让法家的人去做,该农家做的事就让农家去做,每个人各循其职,遵而勿失。

......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别说是在封建社会,就是放在后世的天朝,这也算得上极为先进的理念了。

可惜,并不是所有人都像黄老派政治家这样肯于放权。

官僚阶级的本性决定了,他们会不遗余力的将所有权力都划拉到自己碗里。

历史上除了汉初的黄老派,其他时候,任何势力占据了主流,都会将手伸到他们根本不擅长的领域。

做的好不好不敢说,但是权力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绝对不能让其他人拿到。

后世宋明之所以会出现各种外行领导内行的现象,其根源就在于此。

如果这房铎真像他自己所说,继承的是曹参的道统,李承乾觉得自己不妨好好培养一下对方,以避免未来再次出现文人领军,官员治学之类操淡的事情。

......

在心里稍微琢磨了一下之后,李承乾对房铎说道:“还请先生试为孤解说治国之道。”

黄老学传人的行事风格决定了他们只适合做高级官僚,不适合做亲民官。

所以李承乾也就没有像上次考核张世那样询问他具体事务,而是问起了国家大政方针。

房铎躬身一拜:“回禀殿下,在下以为:大道至简,简以阴阳;大道至繁,繁以四象五行八卦......”

李承乾闻言微微有些皱眉。

黄老派发源于道家。

“道”和“阴阳”都是黄老派固有的观念,这本没有什么。

真正让李承乾不理解的是后面那一句,所谓四象五行八卦,应该是阴阳家和道教的学问,和黄老思想好像没什么关系。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