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草原新生

这个世界上有一句话,叫做人算不如天算。

就在李承乾带着李靖返回长安,召集百官商议出兵之事的时候,两道奏疏先后抵达了大明宫。

其中一道,是李佑上递的捷报。

奏疏中,李佑将自己率军出征,扫荡草原,最终趁大雪之机,攻破薛延陀王廷的事迹大书特书了一番。

在那之后,李佑还拐弯抹角地提起,希望皇帝大兄看在他一向“乖巧”的面子上,册封他为薛延王,好叫他出师有名,继续在为陛下开疆拓土的事业上发光发热。

原本答应他的请求也没什么,反正李恽都已经封王了,再多一个薛延王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百官也不会专门为此饶舌。

只是另一道奏疏的出现,使得李承乾不得不将李佑封王的事情往后挪一挪——

根据缇骑卫安插在天海商队中的探子传回消息,就在过去的两个月,西突厥、铁勒、吐蕃、西域三十六国都开始频繁调军,即将东侵!

......

李承乾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这边还没做好出塞的准备,那边西突厥人居然抢先动手了。

其实仔细想想的话,倒也不难理解。

现如今的西突厥,坐拥从东亚一直到东欧的庞大疆域,又有吐蕃、铁勒、西域三十六国等以为奥援,是世界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庞然大物。siwu.org 猫头鹰小说网

单以疆域大小而言,即便是大唐,也不过是个小弟弟。

在这种局势下,西突厥一改之前的退让政策,转而主动挑衅大唐,自然也就顺理成章。

只是大唐王师出塞的计划还没有讨论出个结果,就因为这个消息的出现,不得不半路夭折,朝会的议题变更为该如何抵抗来自各方的压力。

一阵紧急磋商之后,一道道命令从大明宫中发出,朝着四面八方传递出去。

六部各衙门全力运转,大小官吏取消一切休假,为大军提供后勤支持。

就连每岁岁末的上计工作,都不得不暂时中止。

朝廷的全部精力,都被投入到这场即将发生的战争。

......

元新五年冬十二月庚戌(十七)。

草原迎来了每年最冷的时节。

定安,一座刚刚建立不足五年的新城市,其地理位置,大约在后世宁夏境内。

一个牧民,穿着一身厚实的羊皮袄,带着毡帽,骑马在雪地中向前疾驰。

片刻后,这人来到一座用细枝围成的篱笆前,手中缰绳一提,胯下骏马高高跃起,直接从篱笆上面跳了过去,落入院中,“哒哒”的马蹄落地声显得有些沉重。

听到动静,从面前屋中传来一阵婴儿的啼哭声,紧接着就是一声女子的叱喝:“王勇,你这个狗入的瘟贼!又把儿子吵哭了!”

被称作“王勇”的男子闻言也不着恼,乐呵呵地笑了几声,翻身下马,将马系在棚下,提起马背上的包袱,大步朝正房走去。

“吱扭”一声,房门开启。

王勇走进点着火盆的房间,将毡帽和羊皮袄脱下,露出一副与中原百姓截然不同的相貌。

无论是那张标志性的圆脸,还是两鬓戟张的络腮胡子,都说明了他的身份——突厥人。

抖了抖身上残留的雪花,王勇小心翼翼地凑到里间门前,凑头往房中看去。

屋内是一个看上去大约三十岁左右的女子,此时正盘腿坐在炕上,给怀中婴儿喂奶。

和王勇不同的是,这女子无论穿着打扮,还是样貌长相,一看就知道是大唐女性。

......

看着妻子和儿子,曾经的巴图额尔德尼,如今的王勇,心中满是幸福的感觉。

十几年前,他还是草原上某个部族的奴隶。

一年四季,都跟着自己的主人在草原上奔波,过着朝不保夕,随时有可能毙命的生活。

可是自从东突厥灭亡,大唐统治了草原之后,他和他的同伴都得到了救赎。

曾经带领他们与大唐为敌的贵族老爷被大唐诛杀,头颅在各个部族之间传阅,而他们这些普通百姓和奴隶,不仅没有受到惩处,反而都获得了特赦。

除此之外,神圣的大唐天子、天可汗陛下,还慷慨地将这片肥美的草原赐给他们,作为他们休养生息之所。

同时还从内地挑选精干官员和工匠来到草原,指导他们生活和生产。

在那些天朝官员的指点下,在那些聪慧工匠的帮助下。

曾经的东突厥,如今的安北都护府,已经有一部分百姓脱离了往日逐水草而居的日子,开始了定居生活。

草原百姓第一次见识到没有饥荒和死亡的冬天。

......

待到新君登基,安北王赴任,草原百姓的日子越发好过了起来。

安北王的到来,不仅带来了更多的工匠和更先进的技术,同时带来的还有大唐先进的文化。

如今的草原部族,经过几年的教化之后,早已不似当初那般愚昧。

不愿再受奴役之苦的他们全都改了唐名,和过去的自己彻底切割。

不仅如此,安北王还上书天子,从内地招募了许多愿意来到草原的唐人女子,来与他们通婚,给他们生儿育女。

这就更让这些刚刚获得新生的草原百姓感恩戴德了。

要知道,在此之前,这些生活在草原底层的奴隶,是没有生育资格的。

他们只有在立下巨大功勋的情况下,才会由贵族老爷赐下一两个女子,供他们发泄欲望。

而那种情况下,很多时候都是十几二十个奴隶共享一个女子。

就算最后生下了孩子,也不知道究竟是谁的种。

不过这却也没什么所谓,反正他们的孩子,生下来也只是奴隶而已。

亲爹是谁,实在没什么好在乎的。

可是现在不一样了,他们的孩子,每一个都是自由人!

只要等到他们成年,就能从朝廷手里领到分配给他们的牧场和牲畜。

若是不愿在草原放牧,还可以进入大唐内地做工或者行商,甚至于可以参加长安的科举,获得功名,成为一个堂堂正正朝廷官员。

这在之前是做梦也不敢想的好事。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