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唐玄奘的天竺生活

大约过了一个时辰,察安德号上的众人和随船携带的货物全都被搬到了捕鲸船上。

柴哲威命人解开绳索,捕鲸船缓缓调头向来路驶去。

玄奘法师帮着船上的大夫给几个有些脱水的人治疗了一番,然后就缓步走到柴哲威身边,合十一礼道:“阿弥陀佛,贫僧在此代众人谢过将军援手之恩。佛曰:作百佛寺,不如活一人。人得好意,其福难量。(《佛说骂意经》)将军今日救得如此多的性命,必能长享安乐,日日欢欣。”

柴哲威客气了几句,有些好奇地问道:“本将方才与那天竺人交谈,听闻法师在天竺国内声誉日隆,却不知为何突然便要归国?”

根据柴哲威从老阿米尔汗那里打听到的消息,玄奘法师是在贞观五年夏七月抵达的天竺,头两年几乎游历了南北天竺各国。

每到一处,玄奘法师都能得到当地国王的礼遇,最后更是在一个名为“曷利沙伐弹那”(注1)的国王推荐下,进入有着天竺第一佛寺之称的那烂陀寺深造。

在老阿米尔汗的描述里,那烂陀寺就是万法的源泉,佛陀的净土,玄奘法师能以一个“外国人”的身份进入其中学习,那是无上的荣耀和佛祖世尊的恩典。

可是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玄奘法师在那烂陀寺的学业并没有能够完成。siwu.org 猫头鹰小说网

按照那烂陀寺的规矩,僧侣只有进入其中学习五年,才能参加辩经大会,经所有僧侣认可,获得“三藏”的称号,才算是正式结业,可以出寺游历,如果没有通过僧侣们的轮番诘问,则需要继续留在寺中修行。

玄奘法师前后一共在那烂陀寺学习了三年多,去年夏天的时候,不知因为什么原因,突然向曷利沙伐弹那辞行,想要回到大唐。

曷利沙伐弹那曾经几次想要挽留他,却被他一次次的拒绝,最后没有办法,曷利沙伐弹那只能与他定下约定——只有玄奘法师通过了辩经大会的考验,才会允许他归国。

曷利沙伐弹那原以为可以通过这种方式留下玄奘法师,却没想到仅仅只在那烂陀寺学习了三年多的玄奘法师在辩经大会上大放异彩,竟然抵挡住了所有僧侣的诘问,这其中甚至包括了几个已经得到“三藏”封号的大德僧人。

碍于誓言的约束,没有办法的曷利沙伐弹那只好派人将他送回大唐。

虽然玄奘法师靠着个人实力碾压般的通过了“辩经大会”副本,可是因为他没有按照规定完成在那烂陀寺的五年学业,因此被很多人认为他的修行并不圆满。

如果不是上一次风暴中的神异表现,同船的这些天竺人根本就不会承认他“三藏圣僧”的身份。

......

对于老阿米尔汗所描述的那种种“神异”,在李承乾身边熏陶多年的柴哲威并不感冒,反而是玄奘法师一意要离开天竺、回到大唐的原因引起了他的兴趣(肯定也是很多读者的兴趣)。

面对柴哲威的问题,玄奘法师少见的叹了口气,神色有些凝重地问道:“敢问将军,我佛门眼下如何了?”

和柴哲威了解到的一样,玄奘法师原本在天竺的“学习计划”还有好几年时间,之所以会急着要回国,是因为他在去年的时候见到了一只从大唐回到天竺国内的商队(注2)。

从那只商队口中,玄奘法师得知现在的大唐朝廷在打压佛教,很多佛寺都被官府查封。

经历过南北朝时期那两次血腥的灭佛事件,光头们对“禁佛”,“灭佛”一类的字眼十分敏感,一听朝廷又要禁佛,玄奘法师怎么可能沉得住气。

他前往天竺求取真经就是为了缓和大唐国内各个佛教宗门之间的矛盾,如果等他取经归国,佛教已经被朝廷灭了,那他还取个毛毛灰的经。

正因为如此,他才急着回国,想要看看国内究竟是个什么情况。

柴哲威并不知道玄奘法师的各种遭遇,听他这么问,一时有些没反应过来:“法师何以有此一问?”

玄奘法师将自己在天竺得到的消息和柴哲威说了一遍,等他说完,柴哲威实在有些哭笑不得。

看着柴哲威的脸色,玄奘法师也明白自己收到的消息只怕有误,连忙出声请教:“莫非朝廷并没有禁佛的意思?”

柴哲威无奈地摇了摇头,将朝廷对待佛道两教的政策和玄奘法师说了一遍,最后总结道:“朝廷查封的都是一些藏污纳垢、违法乱纪的淫祠邪庙,逮捕的也都是那些干犯国法,妄图借出家逃脱王法制裁的奸恶之徒,如此行为,岂能说是禁佛灭道呢?”

“更何况收缴而来的寺庙田产都被地方官府改做了‘恩济院’,用以赡养地方上鳏寡孤独、无所奉养之人,天下百姓皆以为善。此等作为,岂不是正合了佛门‘普度众生’之说?”

玄奘法师长宣一声佛号,继而说道:“陛下此举,实乃利国家,利社稷,利万民之善业,贫僧修行不足,佛心不坚,竟然为流言所误,罪过,罪过......”

说这些话的时候,玄奘法师心里万分懊悔,一对眉毛皱成了“八”字。

看着对方的模样,柴哲威心里有些好笑,嘴上却说道:“法师既然已经归国,再想其他也是无用,不如考虑考虑日后该如何行事。不瞒法师,本将昔日在东宫,曾经数次听太子殿下言及天竺,法师若与太子见上一面,也许会有收获。”

玄奘法师闻言眼前一亮,一礼道:“既然如此,还有劳将军为贫僧引见......”

“好说,好说。”柴哲威笑眯眯地答应下来,转而又向对方问起了天竺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怎么说玄奘法师也在天竺生活了好几年,虽然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佛经,可是对于天竺国内的局势还是有些了解的,当下就开始给柴哲威讲述了起来......

......

注1:曷利沙伐弹那,即戒日王,古印度塔内萨尔王国普湿婆提王族第六代国王,是古印度历史上少有的雄主,曾经短暂称霸了南北印度,在他死后古印度再次陷入诸国混战的局面。

注2:千万不要因为一本《西游记》就以为唐朝和天竺是完全没有交集的两个世界,事实上隋唐时期中国和印度已经有了稳定的交流渠道,造纸术就是在唐朝时期传入的印度,印度的数学、天文学、医学、艺术也在这段时间里传入了中国。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