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杜如晦之死

教训了人小鬼大的李治一顿,众人稍事休息了一番便集合起来,一起登山。

有了女眷自然和众人平时相处的时候不一样,这些个女眷,除了柴哲威的媳妇儿巾帼不让须眉,其他的都是“养在深闺人不识”的大小姐,爬了没多久就有些体力不支。

李承乾这帮已经有家室的都陪在夫人身边,唐善识陪着豫章公主,秦怀道陪着长乐公主。

长孙冲有了家室,自然是不能再和公主成婚了,经过李承乾的建议,李二陛下把长乐公主许配给了秦怀道,秦家已经在准备婚礼的事情了。

这样一来,每个人都是成双成对的,顿时就把李治和杜荷的孤立了出来。

李治看了看身边的杜荷,说道:“他们每个人都有佳人作伴,本王怎么就这么倒霉,跟你这个光棍沦落到一起了?”

听到这话,杜荷可不愿意了:“殿下您说谁是光棍?我可是有婚约在身的人,等到城阳公主及笄了就能完婚的。”

李治微微一愣,转过头看着杜荷,神色突然变得很诡异。

看到他这副表情,杜荷心里生出一种不好的预感。

果然,李治开口说道:“你不说本王差点还忘了,你尚的可是城阳妹妹,那也就是说你是本王的妹夫了。来,叫声大舅哥听听。”

【麻蛋!怎么忘了这一茬,李治可是城阳的亲哥哥。】siwu.org 猫头鹰小说网

虽然不愿意,但是杜荷还是只能捏着鼻子叫了李治一声“大舅哥”。

两人说话的声音不小,走在前面的众人都听得一清二楚,顿时哈哈大笑起来。

秦怀道在回过头来说道:“晋王殿下,臣尚的可是长乐公主,您是不是要叫声姐夫听听?”

秦怀道刚说完,被他搀着的长乐公主就暗地里掐拉他一下。

李治看了两人一眼,眼珠子一转,笑道:“想让本王叫你姐夫,等你什么时候和长乐姐姐完婚再说。”

杜荷闷闷不乐地说道:“那我也还没和城阳公主完婚啊,凭什么要叫你大舅子?”

李治一副怪不着我的样子,白了他一眼:“谁让你不说的。”

杜荷被噎得说不出话来,只好一个人躲在一边郁闷的画圈圈。

众人没想到杜荷这么鬼灵精的一个人居然被一个小孩子治的服服帖帖,一个个笑的前仰后合的。

一帮人一边说笑一边走,倒也不觉得疲累,不知不觉间就到了山顶。

休息了一番之后,众人沿原路下了山,没想到刚到庄子,就发现宫里的内侍和杜府的下人等在这里,看到众人,连忙上来禀告。

听到内侍说出来的消息,杜荷腿一软,差点坐在地上。

众人不由自主地转头看向他,内侍的声音仿佛还在耳边,并未散去。

“贞观七年九月初九,兵部尚书,蔡国公杜如晦,卒。”

......

杜如晦,字克明,京兆杜陵人,祖上都是周朝高官。

隋朝取代周朝后,杜如晦的祖父杜果在隋为工部尚书、义兴公,父亲杜咤为隋朝昌州长史。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杜如晦投靠李唐,成为李世民帐下重要的参谋,与房玄龄一起,参与谋划玄武门事变,事成之后功居首位。

李二陛下登基以后,杜如晦受封蔡国公,以兵部尚书之身行宰相事,选拔人才,制定法度,为大唐的兴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被世人称为贤相。

时人对于杜如晦多有赞颂,因“房谋杜断”和杜如晦齐名的房玄龄曾经说过:“杜如晦聪明识达,王佐才也。”

就连李二陛下说起他来都是赞不绝口:“或材推栋梁,谋猷经远,绸缪帷帐,经纶霸图;或学综经籍,德范光茂,隐犯同致,忠谠(音同党)日闻。兵部尚书检校侍中蔡国公杜如晦,识量清举,神彩凝映,德宣内外,声溢庙堂。”

不仅如此,杜如晦的才具品识一直到近代都为人津津乐道,一代奇人曾国藩就曾经说过:“古人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立德最难,自周汉以后,罕见德传者。立功如萧、曹、房、杜、郭、李、韩、岳,立言如马、班、韩、欧、李、杜、苏、黄,古今曾有几人?”

......

在原来的历史上,杜如晦在贞观四年就病逝了,李二陛下特地因此废朝三日,追封杜如晦为司空,莱国公,谥“成公”,贞观十七年画像凌烟阁。

这一世因为李承乾的出现,把孙思邈留在了长安。

有了这位大唐第一名医时时看护,这些开国功臣的身体都比历史上好了不少。可是人力有穷时,杜如晦终于还是没跨过贞观七年这个坎儿。

前两个月的时候,杜如晦因为身体不适,向李二陛下申请辞官。

李二陛下虽然同意他致仕,却吩咐民部依然按照以前的官职给发放俸禄,并且多次派遣太医院的太医给他诊治,希望有一天他能再次回到朝堂上。

本来前两天的时候杜如晦的气色已经好了不少,眼看着就要痊愈。谁知道今天下午病情突然恶化,还没等到太医赶到,就这么撒手人寰了。

李承乾一行人紧赶慢赶的回到城里,到了蔡国公府的时候李二陛下已经到了,正一脸悲戚的待在院子里踱步,房玄龄等人围在他的身边安慰他。

看到李二陛下,众人连忙行礼。

“儿臣参见父皇。”

“臣等参见陛下。”

李二陛下摆了摆手:“行了,无须多礼。杜荷,你赶快去换身衣服。你们几个都去给杜卿上柱香。”

“儿臣遵旨。”

“臣等遵旨。”

事出突然,杜如晦的灵堂都还没搭设好。

灵床上摆放着一具棺材,杜如晦神色安详的躺在里面。

杜如晦的长子杜构跪在杜如晦的灵位前,一脸哀容的和前来吊唁的众人打着招呼。

看到棺材里杜如晦的容貌,李承乾也说不清楚自己心里到底是什么感觉。

还在秦王府的时候杜如晦也曾经做过李承乾的老师,和孔颖达、虞世南那些老夫子不一样,杜如晦从来不会拿着一本书让李承乾死记硬背。

很多时候他会给李承乾讲一些历史故事,通过这些故事来教李承乾一些治国的手段。

正是因为这些,李承乾对于杜如晦有着不同于其他老师的亲近之感。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