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三国的反应一

听到皇帝给出的条件,众人一时都有些沉默。

随着大唐在辽东的统治日益稳固,现如今朝廷对于高句丽三国的了解也比当年清楚了许多。

新罗半岛山地众多,并不利于骑兵行进。

征服新罗半岛,众人自问都有把握做到,可是要赶在两个月之内完成任务,那就有些强人所难了。

......

沉默半晌后,被李承乾派人从武苑接回来的李靖出列拜道:“陛下,依臣之见,以关宁卫渡鸭绿水而下,水师由齐鲁之地渡海而击,再辅以河北王大军自对马岛北上,三管齐下,或可在月余之内平定三国......望陛下圣裁......”

此议一出,所有人眼前同时一亮,李承乾精神一振,看向众人问道:“诸卿以为李卿之策如何?”

诸将对视一眼,同时拜道:“卫国公谋划深远,臣等附议。”

李承乾点了点头:“既然如此,进军之事便就此决定,至于这领军之人......”

李承乾从御座上站起来,目光从殿内诸将身上一一扫过,最终还是落在了牛进达身上。

牛进达的个人能力还算不错,就是运气不怎么好,一直都没捞到立功的机会,年过半百才混了个县公。

秉着雨露均沾的原则,李承乾觉得还是给他一个建功立业的机会比较好。

稍作考虑之后,皇帝陛下开口道:“中书令何在?”

中书令岑文本出列拜道:“臣在。”

李承乾肃声吩咐道:“制诏:令左武卫大将军牛进达为居拔道行军大总管,领水师一万,征伐百济!”

岑文本毫不犹豫地拜道:“臣谨奉诏!”

牛进达一脸激动地出列叩首:“臣牛进达谨奉陛下之制!”

李承乾安抚了他一句,继续说道:“其令,关宁卫将军薛礼为平壤道行军总管,领关宁卫两万,攻伐高句丽。”

“其令,安州都督、河北王李恽为金城道行军总管,领军一万,攻伐新罗......”

一直等到李承乾的命令全部下达完,众人这才同时起身拜道:“臣等谨奉诏!”

次日朝会,李承乾的三道任命在百官“陛下圣明”的赞颂声中获得了通过。

散朝后,身在长安的牛进达立刻就开始了出征前的准备,至于另外两道圣旨,则有禁军护送着,六百里加急送往辽东。

大唐的战争机器,围绕着征服新罗半岛这件事轰隆隆运转起来。

......

消息的传播速度远比军队调动的速度快得多。

就在薛仁贵收到皇帝的圣旨,带领手下将士朝着鸭绿水行进的时候,高句丽国都平壤城内,早已是一片惶惶不安的景象。

王宫大殿内一片死气沉沉,高句丽君臣愁眉苦脸地凑在一起,商量下一步的行动。

高句丽王高建武坐在王座上,深深叹了口气,有气无力地问道:“大唐皇帝下旨,要灭亡我高句丽,关宁卫已经拔营南下,形势万分危急,诸卿有何建议,不妨都说说吧。”

高建武的话音未落,就有一人颇为硬气地出列拜道:“大王,臣以为,我高句丽眼下正当整军备战,征召国中上下所有男丁,只要我等团结一心,唐军未必就能渡过鸭绿水天险!”

说话这人名叫渊盖苏文,是高句丽国内五大部族之一顺奴部的大人(首领),也是高句丽国的大对卢(宰相)。

当年正是在他的怂恿下,高建武才会不顾太宗皇帝的警告,强行对新罗下手。

......

彼时的高句丽不仅坐拥广袤的辽东平原,还生生拖垮了强大的隋朝,国家实力和士气民心都处在巅峰。

可是即便如此,高句丽人还是没能在唐军手下走过一个回合。

失去辽东的高句丽,就好像一条被打断了脊梁的癞皮狗,已经失去了最后一点可以和中央王朝叫板的资本。

再加上被新罗和百济联合起来祸祸了好几年,此时的高句丽,早已经到了强弩之末,根本就不是唐军的对手。

眼见渊盖苏文依旧看不清形势,想要和大唐掰掰腕子,高建武的心里就不免生出一丝不满。

正当他想要开口训斥两句的时候,已经有人抢先站出来反对道:“大王万万不可!”

“大王,据小臣探听到的消息,此番大唐皇帝除了调遣关宁卫南下,同时还调动了山东齐鲁之地的一万水师,以及对马岛上河北王李恽的一万大军......”

“嘶......!”

这人的话还没有说完,大殿中就传出一片整齐的吸气声。

......

要说高句丽人现在最惧怕的军队,并非是大唐卫军,也不是传的神乎其神的关宁卫,而是李恽和他手下的河北王亲军!

这两年,为了弥补在对新罗和百济战争中的损失,高句丽人从李恽手里买了不少倭国奴隶,通过这些奴隶的叙述,高句丽人对于李恽在倭国列岛上的所作所为也有所了解。

和众人之前印象中堂堂正正的“王师”比起来,李恽和他的手下更像是一群土匪。

成为他们的敌人,战败并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战败之后还要被他们奴役,卖到暗无天日的工坊或者矿山之中劳作,至死方休。

因此当众人听说李恽也参与了这次战争,立马就有不少人生出了投降的想法。

就连坐在王座上的高建武,也在听说了这个消息之后颤抖了一下。

他虽然不用担心被当成奴隶贩卖,可是他还有家人,还有儿子、孙子。

这些人是不用作为战利品被送去长安朝贡给天子的。

高建武有理由相信,以李恽的为人,绝对会将自己的妻妾子孙全都当奴隶给卖了。

......

为了避免自己的家人沦为奴隶,高建武当下就准备下令向大唐投降,可是他刚一站起身,还没来得及说话,渊盖苏文就已经出列拜道:“大王!”

高建武有些不满地看了渊盖苏文一眼,问道:“大对卢要说什么?”

渊盖苏文好像没有听出高建武话里的情绪,躬身再拜:“臣斗胆问一句,大王可是要向唐军投降?”

高建武打量了众人一眼,颔首道:“本王确有这个打算。”

高建武的话音未落,殿内众人就同时发出如释重负的呼气声,显然,绝大多数人都是赞同他的这个抉择的。

渊盖苏文缓缓摇了摇头:“大王谬矣!”

高建武双眼微微一眯,语气莫名地问道:“大对卢以为本王错在何处?”

渊盖苏文躬身再拜:“大王,眼下我高句丽尚未与唐军交战,此时便即投降,未免堕了我高句丽的名头。”

“依臣愚见,不如集合国中兵力,与唐军做过一场。若是败了,顺势投降自无不可,若侥幸取胜,彼时再言归顺,岂不更妙?”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