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画饼

想到这里,李承乾换了个舒服的姿势,浑不在意地说道:“几位卿家的担忧,朕自然明白,只是......”

“朕相信,朕的子孙只要能够铭记先王教诲,以民为重,以德治国,以祖宗基业、江山社稷为念,商汤、周武之事必不至于复见。”

“倘若某一日,朕的子孙果然成了桀纣之属,那有德之人应天而起,吊民伐罪,也不过是其中应有之义罢了......”

(?`?Д?′)!!(?`?Д?′)!!(?`?Д?′)!!

听到皇帝这么说,房玄龄等人的下巴直接掉在了地上。

谁也不知道当今天子的脑洞到底是怎么开的,竟然能够说出这种话,几人一时间竟然有些不知道该怎么接话了。

......

不等几人回过神来,李承乾再次抛出一枚重磅炸弹:“除倭国列岛外,日后大军出塞,西域各国、突厥、吐蕃、乃至于天竺、安息、大食,皆在分封之列。”

“除宗室诸王,凡有功于国,有爵在身者,朕便效宗周故事,裂土封国,使其立社稷,传宗庙,万世不绝!”

“功劳卓著者,朕不吝以异姓为王!”

这一棍子打下来,还没从震惊中恢复过来的房玄龄等人只感觉眼前金星乱冒,有种白日做梦的虚幻感。

李承乾神色平静地看着猛咽口水的几人,这个世界究竟有多大,在这个时代,没有人比他更清楚。siwu.org 猫头鹰小说网

且不说虚无缥缈的美洲大陆,就是肉眼可及的中亚、西亚、印度和欧洲,加起来就是一块数十倍于大唐本土的广袤天地。

想要统治这么大一片疆域,仅仅只是依靠分封宗室,就算把李家的男人全都累成肾衰竭,也绝对不可能办到。

分封功臣,成了必不可少的备选方案。

原本李承乾打算等到大军出塞,和西突厥人刚正面的时候,再来宣布这个政策。

只是现在,出于笼络人心的需要,这个计划不得不提前面世了。

......

这么做的效果很明显。

至少房玄龄等人已经将他们进宫的目的抛到了九霄云外,每个人都在巨大的利益面前目眩神迷。

他们也明白,皇帝现在说这些,只是在开空头支票而已。

不过这张支票,谁也没办法拒绝。

开国家,建社稷,是这个时代任何人都没有办法视而不见的巨大诱惑,更不用说皇帝还承诺以异姓为王了。

哪怕是城府最深,心思最重的房玄龄,这个时候也感觉自己的心脏险些就要跳出胸腔,那张沟壑纵横的老脸几乎能与传说中的关二爷媲美。

......

沉默半晌后,从见面开始就没有说话的房玄龄出列拜道:“陛下以异姓为王,与祖制不合,臣身为宰相,坐镇首辅,不得不谏。”

说完,就跪倒在地,一个头磕了下去。

李承乾坐在御座上,嘴角弯起一个弧度:【呵呵,说什么不得不谏,如果你真的想要阻拦,难道会只是这么表态吗?】

想想刚才的马周和杨师道,一个用宗周、前汉说事,一个拿着楚庄王、秦武王当挡箭牌,哪个不是言之凿凿,想要跟李承乾论出个子丑寅卯。

可是到了房玄龄这里,却只来了一句轻飘飘的“与祖制不合”。

“祖制”是什么?

往大了说,那是历朝历代沿袭下来的政治规则,往小了说,那就是本朝前任皇帝定下的政策。

唐朝有祖宗吗?

当然是有的,不过才两个而已。

这种祖制,有什么威慑力吗?

房玄龄这个时候把祖制搬出来,根本就不是为了阻拦这件事,而是为了把异姓封王这口锅扔到李承乾头上。

自从汉高祖亲封的几个异姓王被他自己斩尽杀绝之后,异姓王等于乱臣贼子这个道理就成了世所公认的真理。

君不见,后汉的曹操、曹魏的司马昭、前赵的石勒......

哪一个不是史书上口诛笔伐的乱臣贼子,窃国大盗。

因此,如果房玄龄不表态,默认了这个安排。

那么从明天开始,他的名声就要在士林之中臭大街了。

所以无论如何,解禁异姓封王这个锅都必须扣到皇帝头上,而他则必须要表现出一个臣子该有的操守,“坚决”反对此事。

要给世人留下一个“不是我贪恋权位,实在是皇帝主意已定,我也是没办法才不得不答应下来”的印象。

......

对于房玄龄的这点小心思,李承心里明白的很。

不过他却并不觉得有什么。

这件事对于房玄龄等人来说是一口黑锅,对于他这个皇帝来说却没有任何不利影响,反而可以作为他彰显自己这个皇帝礼贤下士,不吝赏赐的又一力证。

皇帝连王位都舍得给,那跟着这个皇帝干岂不是前途无量?

那些平日里懒懒散散,得过且过的官僚,为了这块大饼,还不老老实实卖肝卖肾地给他拼命?

......

想通了这一点之后,李承乾决定配合房玄龄演好这出戏。

只见皇帝陛下从御座上站起来,走到房玄龄身边将他扶起来,“感动”道:“房卿胸怀祖宗社稷,朕心甚慰。只是先帝在位时便已言明‘大唐之法,只用于大唐之土’。”

“朕身为先帝之子,不敢违君父之命。塞外荒服之地不属中国,异姓不可为王之法自然不能用于彼方......”

当初李二陛下为了解禁官员参与捕鲸的事情,曾经下达过一道“便民自取”的诏书,如今被李承乾照猫画虎搬过来用以解除“异姓不可王”的禁令,倒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

眼见皇帝把这口锅背上了,几人自然在没有什么好说的,同时躬身拜道:“陛下圣明烛照、仁孝无双,臣等唯顿首百拜而已。”

李承乾满意地点点头,坐回了御座,对几人吩咐道:“四位阁老回去后自可转告文武官员,朕与大唐不会亏待有功之臣,诸卿只需勠力王事,勤勉用心即可。”

分封功臣这块大饼既然已经被拿出来了,李承乾自然要将它的功效发挥到最大。

李承乾相信,只要这个消息传开,无论文武,都将紧密团结在他这个皇帝周围。

只要这个希望一天没有破灭,李承乾的皇位就稳如泰山,但凡有人反对皇帝,就会被百官联合起来按在地上摩擦。

哪怕是那人人闻之色变的世家豪族,在拧成一股绳的官僚集团面前,也不过是群战五渣而已。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