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扬州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隋炀帝杨广逃到扬州,最后在这里被奸臣宇文化及弑杀,之后宇文化及北归,被李密击败,随后被窦建德斩杀。

宇文化及是隋末唯一一股南方的势力,可是他却将战场选在了北方河南一带,这也就导致隋末大战几乎所有的战场都集中在北方。

可以说江南一地在隋末的战乱中并没有受到太大的波及,整体实力还是保存的比较完好的,再加上山东河北等地的流民涌入,江南诸道实力不减反增。

等到天下被大唐君臣平定,江南,特别是扬州的经济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

有唐一代,扬州的农业、商业和手工业都相当的发达,出现了大量的工场和手工作坊,是中国东南第一大都会。

扬州是南北粮、盐、钱、铁的运输中心和海内外交通的重要港口,也是淮南节度使的治所,同时朝廷在这里设置了都督府,用来管理周围几道的折冲府兵,可以说扬州不仅在经济上,同时在政治和军事上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了加强扬州沟通天下,联系世界的作用,大唐朝廷专门在扬州设立了司舶使经管对外友好往来。

唐代扬州和大食(唐代对阿拉伯国家的总称)交往频繁,侨居扬州的大食人数以千计,波斯、天竺、昆仑、新罗、倭国、高句丽等国人成为侨居扬州的客商。

倭国遣唐使来大唐也是先到的扬州,还有后来的鉴真和尚等人东渡倭国,最开始走的也是扬州。

扬州的繁华一直持续到唐朝末年,五代十国时期才因为战乱遭受了极大的破坏,其江南第一镇的名头才渐渐被金陵和杭州取代。

不过即便如此,扬州的繁华也不是一般的城市可以比拟的,直到清朝,还有“活在扬州,死在柳州”的说法,可见扬州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

金陵城因为各大世家的聚集,已经颇为繁荣,可是和扬州比起来,却还是稍有不足。

金陵城的繁荣,是那种高门大户的贵族气派,而扬州的繁荣则体现在市井之中,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

和金陵城相比,扬州的码头大了好几倍,可即便是这样,还是有些周转不开。

不同国家、不同造型的船只就好像开展览会一样陈列在港口里,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站在船头,一边高声呼喝,一边指挥着手下的水手抢占有利的水道,颇有几分“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的意思。

司舶使衙门的小吏乘着小船往来穿梭,勉力维持着港口的通畅。

李承乾现在乘坐的这艘船上挂的是天海商号的旗子,在那些小吏眼里看来这就是些不足道的商人,自然没人在乎他们。

随便来了个小吏领着他们的趸船让到一边,给那些外国使臣,番邦商队腾出位置,直到那些番邦船只都走的差不多了,这才轮的上他们进入港口。

对于这些人的安排,李承乾丝毫不在意,这样正好方便自己私底下打探情况,如果真是一到扬州就被奉若上宾,走到哪都是黄土垫道、净水泼街,反而会让他的盘算落空。

......

就在李承乾这边还在等着的时候,离他的趸船不远处的地方,谢青也坐在一条船里,排队等着进城。

按道理说谢家的人想要进城,只要一句话,立马会有司舶使衙门的人为他开路,不过谢青今天坐的这条船打的可不是谢家的旗号,而是一艘花船。

花船是什么想必不用小弟再多说,谢青坐着这么一条船来扬州,到底是为了什么,这就很耐人寻味了。

花船之内,本该是一片莺莺燕燕、歌舞升平之像,此时却异常的冷清,谢青临窗而坐,手里端着已经空掉的酒杯,饶有兴致地看着船外的景色。

谢青的贴身小厮谢文给他斟上一杯酒,问道:“二爷,咱们为什么来扬州啊?”

谢青看了他一眼,笑道:“你小子不是总是吵着要来扬州见识见识,怎么真带你来了,反而问这种话?”

谢文摸了摸头,说道:“还不是二爷您,以前说什么也不肯带我来扬州见识见识,这次为什么这么好?”

谢青敲了一下他的头,笑骂道:“你小子胡说什么,二爷我对你还不够好?你小子成天就知道玩,也不正经学点东西,等你哪天年纪大了,二爷身边留不住你了,看你小子怎么办。”

谢文揉了揉被谢青敲过的地方,巴结道:“哪能呢,二爷对小子这么好,小子愿意一辈子伺候二爷。”

谢青瞥了他一眼:“算你小子还有点良心,不过留不留在我身边可不是你我说了算的。谢家的家规早有规定,家里的小厮一旦成年,就要帮着打理族里的生意,这一点就连族长也不例外。”

“你小子今年已经十三了,再过两年,估计也要出来历练了。正好这两天大哥忙着应酬太子殿下,二爷我难得有空闲,先带你来见识见识。”

“谢二爷为小子考虑。”谢文乖巧道。

谢青“嗯”了一声,转过头继续看向船外。

他和谢文说的这些自然不会是实话,他此次来扬州的目的,整个家族里,也只有他自己和谢言两个人知道。

......

经过了好几天的考虑,就在昨天李承乾到达金陵的时候,谢言终于下定了决心:投靠朝廷,为谢家换取一线生机。

既然要投靠朝廷,也不能空口白牙的说投靠就投靠,总得有些表示,这就和落草为寇是一个道理,你要是不纳一个投名状,谁能相信你是真心投靠的。

虽然心里很舍不得,不过谢言还是不得不捏着鼻子认了,兄弟二人商量了半天,这才决定要把哪些东西献给朝廷。

根据新的税制和田制,家里那些强取豪夺来的田地肯定是保不住了,除此之外,谢家在扬州还有不少的生意,这才是最让谢言心疼的。

随着大唐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越来越大,很多国家的人都漂洋过海的来和大唐做生意。

这个时候,最先受益的自然就是他们这些家财万贯的豪门望族,东南沿海的世家当中,几乎全部都明里暗里进行着这种贸易,谢家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