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巧言令色叔孙良

叔孙良坐在马背上缓缓前行,目光看向远处的庭州城头,眼底尽是怨愤之色。

他并不是西突厥人,恰恰相反,他是再正宗不过的山东士大夫。

他的祖上,就是当年那位谏言汉高祖,帮助刘邦建立汉朝礼仪制度的大儒叔孙通。

虽然儒门内部对叔孙通的评价褒贬不一,很多人都说他不修私德,为了荣华富贵毫无节操地跪舔汉高祖,将文人士大夫的脸面都丢尽了。

可叔孙氏却还是靠着叔孙通的关系,家势日益显赫。

数百年传承下来,俨然已经成了薛县第一名门。

只可惜,自从当今天子登基之后,叔孙家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说得更确切一点,是整个儒家的好日子都到头了。

无论是宣扬“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政策,还是削弱科举中有关经义注解的内容,都如一击击重拳,打在了儒家身上。

随着科举地位的日益提升,通过科举进入朝堂的士子越来越多,本应该是最大受益者的儒家,势力却一天比一天弱。

习惯了躺在祖先功劳簿上混吃等死的儒家士子,在面对其他学派来势汹汹的竞争时,没有丝毫优势。

虽然每年参加科举的儒门士子人数比其他所有学派加起来还多,可是最后录取的儒门子弟,往往用两只手就能数得过来。

......siwu.org 猫头鹰小说网

面对这种情况,儒家也开始了积极求变。

很多儒门子弟都开始走出家门,云游天下,通过自己的观察,寻找儒家接下来的发展之路。

然而却也有一些食古不化的人,不愿意改变自己,反而将导致儒家现有困境的所有责任,一股脑地推到了皇帝身上。

他们认为,皇帝的种种作为,就是在违背自古传承下来的圣王教训,是昏君之行,亡国之道。

于是,其中一些人就和明末时期那些郁郁不得志,自认为报国无门的文人一样,喊着“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的口号当了唐奸,投靠了以西突厥为代表的夷狄诸国。

和明末时期那些投靠后金的文人一样,他们也想着帮助这些国家打败大唐,从而证明自己的道才是正确的,自己的学问才是最好的,皇帝不用他们,那是皇帝瞎了眼,不是他们的错。

这些人虽然在大唐国内都是二流,乃至于三流文人,可是凭借着在大唐国内见识过的一些政策,他们的投靠,确实帮助西突厥等国在短时间内国力有了明显增长。

而他们自己,也借此实现了自我的人生价值,顺利功成名就。

叔孙良就是这些人中的一员。

......

眼下的叔孙良,已经是成为了西突厥的博客。

这里说的博客可不是后世网络上的那种编辑文字,而是一个官职。

其地位,大约等同于满清时期的总督,负责统领一片区域内的所有军政事务,权力还在各部族俟斤之上,是西突厥国内真正的顶尖实权派。

在大唐国内,叔孙良只是一个屡试不第的酸朽文人。

到了草原,他却成为了数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国之重臣。

前后的巨大反差,让他生出一种得遇明主,“士为知己者死”的想法。

早在大唐和西突厥开战之前,他就已经发誓,要辅佐肆叶护壮大西突厥。

最终,帮助西突厥击败大唐,向现在长安城里的那个“昏君”证明——我叔孙良,就是无双国士!

虽然叔孙良的本事稀松平常,但他却自视甚高,自以为有张仪苏秦那般三寸不烂之舌。

开战前,他向肆叶护申请游说唐军,希望能够直接说服城中守军,为西突厥省下攻城的辛劳。

而在肆叶护看来,这么做有百利而无一害,因此也就答应了他的要求

......

“城下何人,为何来此?”看到叔孙良走到近处,城头一个士卒喊话问道。

叔孙良坐在马上,身后跟着一百多护卫的王廷骑兵,一脸胸有成竹的微笑,对城上说道:“在下薛县叔孙良,请卢国公出来说话!”

唐军士卒将目光投向身后的程咬金,等着他的答复。

程咬金早已从叔孙良身上那件儒袍看出了他的身份,闻言并没有上前,只是转头在刘仁轨耳边嘱咐了两句。

刘仁轨一边听一边点头,等到程咬金嘱咐完,大步来到墙边,对城下说道:“大帅有命,似尔等这种无君无父,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辈,不配与他老人家说话。”

“你有什么话,便与本将军说吧,本将会为你转达。”

叔孙良微微一怔,脸上闪过一丝怒意,不过最终还是笑着拱了拱手,说道:“那便有劳将军为本官传话:本官曾闻,人贵在知天命,识时务。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天命之数,当归有德者而用之。”

“今上年少无知,为奸人所欺,弃圣人之言而不用,专爱酷吏之学(法家),机巧之术(墨家),此大谬矣!”

“岂不知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

“我主可汗陛下不忍神州百姓生活困顿,兴义师以匡天子,正和天意。国公妄图以城塞之险阻我大军,无异于螳臂当车。”

“某不忍见城中百姓徒遭兵燹(音同险)之厄,在此良言相劝,还望国公能够三思......”

看着下方侃侃而谈的叔孙良,程咬金一脸淡然的笑了笑,有些玩味地对身边众人说道:“薛县叔孙通,虽褒贬不一,到底还算是一代大儒。”

“却不料后人竟如此不堪,自甘堕落,沦为夷狄走狗。叔孙子若在,想必也要被这小儿气得吐血三升吧。”

“大帅所言是极!”众人纷纷点头称是。

叔孙良并不知道程咬金对自己的评价,依旧滔滔不绝地在城下说着自己的话:“这天下本就不是一家一姓之天下。尧帝曾有言曰‘四海困穷,天禄永终。’”

“当今天子不行王道,不遵教化,合该江山变色、神器易主。我大突厥兵强马壮,可汗陛下英明睿智,自当入主长安,御极八荒......”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