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初动

自从宗周立国以来,“立嫡立长”,就是中国人在选择继承人的时候必须遵循的标准。

不要说是李孝恭,就是李承乾这个皇帝想要立太子,也必须照着这个规矩来。

嫡庶之分,长幼之别,在这个时代来说,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为什么李承乾不立李彻为太子,会引起那么大的反响,甚至后宫都因为这件事而起了波澜?

其原因就在于此。

谁想挑战这个传统,就要有随时掉进坑里的觉悟。

原本李承乾准备再等几年,等到自己手里的权力彻底稳固,再来谈改革继承制度的事。

可是李孝恭的这道奏疏却让他眼前一亮。

想想吧,河间王都上书给皇帝,请求皇帝为自己选择一个贤明的继承人。

那么,同样身为皇帝臣子的其他大王和国公该怎么办?

继续按照以前的老黄历自行其是?

你还把不把皇帝放在眼里了?

还有没有一点做臣子的觉悟了?

可以这么说,只要李孝恭的这道奏疏出现在百官面前,那么从今往后,其他的大王和国公,临终前就必须上一道和他一样的奏疏,否则就是目无君上,就是乱臣贼子!

而等到大王和国公们的子嗣传承都遵循了“立嗣以贤”的“传统”之后,皇帝立皇太子的规矩是不是也该改改了?siwu.org 猫头鹰小说网

和李承乾之前设想的计划相比,这么做虽然花费的时间要长很多,但是胜在更加稳妥,不会引起太大的动荡。

......

虽然不知道自己这位皇伯父为什么突然想起写这道奏疏,不过这丝毫不影响李承乾承他这个人情。

平复了一下激动的心情,李承乾的目光中流露出些许悲色,沉声道:“河间王国之干城,朕之宗伯,骤然薨逝,朕甚哀之......”

听到这话,大殿内外所有人都跪地拜道:“陛下节哀......”

“平身吧......”李承乾淡淡吩咐一句,稍作沉吟之后严肃道:“制诏:朕惟治世以文,戡乱以武,而军帅戎将实朝廷之砥柱,国家之干城也。河间王孝恭,乃能文武兼全,出力报效,讵可泯其绩而不嘉之以宠命乎?”

“其令,赐河间王尚坊剑十柄,铁甲三十领,各色陶俑二百具,许河间王以亲王礼下葬,陪葬献陵,配享高祖庙庭。”

“另,着三省并礼部、太常、宗正诸卿,察河间王孝恭生前功绩,以定谥号......”

李承乾话音未落,那个替李孝恭递送遗表的男子就叩首拜道:“陛下隆恩,小臣谨代河间王府上下谢之。”

《唐律》明文规定,严禁铁器陪葬,李承乾御赐宝剑和铁甲作为陪葬品,这已经是常人难以享受到的优厚待遇。

至于后面的提高葬礼等级,陪葬献陵,配享庙庭,就更是皇帝最为看重的臣子才能拥有的特权。

......

李承乾淡淡应了一声,转而道:“至于河间王奏疏中所提之事,朕思虑再三难以决断,其下太尉、司徒,三省六部,九寺五监共议之......”

虽然李承乾很想马上同意李孝恭遗表中的请求,可是该走的流程还是要走一遍的,否则吃相就有点难看了。

过了两天,长安城中关于这件事的讨论结果送到了华清宫。

李承乾借着“父祖显灵”得到的威势还没有散去,在两位先帝的光辉笼罩下,朝堂百官没有哪个敢站出来和皇帝犯葛。

最终,三省六部、九寺五监集体表决通过了李孝恭在遗表中的请求。

有了这个表态,李承乾就没什么好犹豫的了,当下传旨让宗正卿将李孝恭的几个儿子送来华清池,由皇帝亲自考校之后确定李孝恭这一脉的继承人选。

......

李孝恭虽然被李承乾派去了河间,不过为了牵制他,河间王府上下人等全都留在了长安。

李承乾的圣旨发出去之后不久,宗正李百药就将李孝恭的几个儿子送来了骊山。

走了一番过场之后,李承乾最终选择了李孝恭的次子李崇晦做为河间王府的继承人。

其实如果严格按照“立嗣以贤”的标准来说,李孝恭的长子李崇义能力要更加出众一些,更适合做这个继承人。

只是如果那么做的话,就凸显不了“立嗣以贤”和“立嫡立长”之间的区别了。

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李承乾不得不让李崇义吃点亏。

不过为了安抚他,也为了酬谢李孝恭帮自己这么大一个忙。

李承乾不仅将李崇义和李孝恭的小儿子李崇真都封为了国公,更是违背大唐爵位每代递减的规矩,下诏保留了河间郡王的王位。

等到这一切都忙完了之后,李承乾需要考虑的就只剩下了一个问题——该让谁去接替李孝恭的位置,给自己看着东北地区的两个弟弟?

和几位亲近大臣商议了一番之后,李承乾最终做出了决定,将在长安城里待得都快长虱子的李元吉召进了华清宫......

......

一个多月后,冬雪初降,在李承乾派出的禁军护卫下,李孝恭的灵柩从河间运抵了长安。

盛大的葬礼之后,李孝恭的棺椁葬进了高祖的献陵陵园。

......

转眼又是一年。

元新二年冬正月辛未(初八)。

新年假期过后没几天,大唐的皇帝李承乾开始了他登基以来最大的一次动作——核查天下商贾资产,惩处不法商贩。

这一次,为皇帝打响第一枪的,是之前从来没有人注意过的一个群体——缇骑卫。

在这次的行动中,缇骑卫这个特w组织,第一次在世人面前展露它的锋芒。

元新元年冬十二月,就是他们,第一个站出来揭露辽东奴隶买卖交易中的各种乱象。

将商人们勾结游侠,抓捕平民百姓充作奴工的行为揭发出来。

虽然辽东的事情很多人都有所耳闻,有些人甚至就是参与者之一。

但是私底下知道是一回事,被人捅到明面上,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不管是真的嫉恶如仇,抑或仅仅只是为了装样子。

总之,在缇骑卫都督赵元茂将这个消息公之于众之后,整个朝堂物议汹汹,文武百官尽皆上书,请求皇帝派出天使,处置辽东乱局。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