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旧时代的余晖

正所谓“屁股决定脑袋”。

对于李承乾的这番布置,长孙无忌看出的是皇帝想要制衡自己的心思,李建成看到的却是另外一种味道。

冬至的祭天大典,是大唐朝廷一年中最重要的祭祀活动,也是除了元日大朝会之外最严肃的政治场合。

皇帝选在这个时候拜他为司徒,固然是让他有了重新插足朝局的机会,但与此同时,也彻底葬送了他和他的子孙后代染指皇位的机会。

在天地神明共同见证之下,君臣名分一旦确立,那就无从改变。

从今天开始,李承乾一系就是君,李建成一系就是臣,万世不移。

如果李建成或者他的子孙里有人反悔,不想认这个账,那就是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如果李建成还对皇位不死心,那么就一定会想尽办法推辞这个任命。

不过就像李元吉说过的那样,李建成自己也明白,这个天下,交给自己这个侄子,比落在自己手里更好。

更何况,有李承乾曾经对自己做出的那个承诺在,自己的儿子们虽然不能在这神州之地称王,却可以去其他地方启一世代之新,做一世袭之祖!

......

有了这个前提在,李建成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好犹豫的了。siwu.org 猫头鹰小说网

将金印系在腰间之后,李建成后退几步,郑重对着李承乾三拜:“臣司徒建成参见陛下,吾皇陛下万福金安!”

圜丘下的百官看到这一幕,纵然心中思绪万千,却还是不得不跟着一起拜道:“伏唯陛下万安!”

看着拜倒一片的百官,李承乾心里充满了无限的感慨。

自从当年冒险在玄武门下救了李建成的那一天开始,李承乾就一直在为今天的到来做着准备。

当这一天终于来临的时候,他的心里充满了改变历史的满足感。

......

暗爽了一会儿之后,李承乾收敛情绪,神色平静地说道:“诸卿平身。”

黄安适时地高声喊道:“陛下命众卿平身。”

“谢陛下!”

李建成对着众人一起高声应道,顿首再拜之后退下了圜丘。

之前,他的身份特殊,所以才能够和李承乾一样走上圜丘,但是现在他已经成了李承乾的臣子,按制,是不能够继续留在这里的。

......

走下圜丘,李建成并没有回到自己之前的亲王队列中,而是走到了长孙无忌身边,和他一起站在了百官序列的最前面。

就连尚书左仆射房玄龄,也要比二人落后半个身位。

也不知道是不是错觉,总之,看着那两道比邻而立的身影,众人总觉得自己眼前似乎有天雷地火在剧烈碰撞,似乎随时都有可能末日降临。

李承乾立在圜丘之上,目光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

对于这些人心里的想法,李承乾大约也能猜到一些,不过他却并不怎么在乎。

长孙无忌是个聪明人,李建成就更是“识时务者为俊杰”的典范。

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他们自己心里都一清二楚,李承乾根本就不需要担心他们会做出什么不该做的事情。

更何况,有李承乾这个皇帝在上面压着,就算他们真的想要掀起党争,也要看李承乾答不答应。

......

看了片刻之后,李承乾对黄安吩咐道:“回宫吧。”

黄安躬身应诺,上前一步,高声道:“陛下还宫!”

文武百官在李建成二人的带领下同时躬身一拜:“臣等恭送陛下!”

李承乾微微颔首,由黄安搀扶着走下圜丘,穿过百官队列,登上停在圜丘之外的御辇。

天子仪仗缓缓启动,护卫着李承乾的御辇朝长安城的方向走去。

......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贤王李建成出仕为官的事情成了长安城中最受瞩目的新闻。

上到王侯公卿,下到黎民百姓,都乐此不疲的讨论着这个话题,各种流言甚嚣尘上,缇骑卫每天呈递上来有关此事的奏疏堆起来都有一人高。

对于那些异想天开的猜测,李承乾没有理会,趁着新年到来前的这一段时间,皇帝陛下在和几位重臣商议之后,对大唐现有的官僚体制做了一些变动。

这一次的变动并不涉及官制改革,只是对各个衙门的统属关系进行划分,明确各衙门的职权范围,提高大唐朝廷的行政效率。

在最终成型的势力版图中,大唐朝廷的权力被分割成了三个部分,即军权、财政权、行政权。

军队的事情,当然毫无疑问的由长孙无忌这个太尉来负责。

财政方面,主要是户部和太府寺的管理权,被划归到了新上任的司徒李建成麾下。

至于一般的行政权力,李承乾依旧留给了以房玄龄为首的三省来负责。

......

如此一番变动之后,各个衙门的权责都较之从前明确了很多,李承乾这个皇帝终于不用再每天为了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劳心费神。

加之最重要的军权和财权都掌握在了自己人手里,李承乾这个新君的威势瞬间暴涨,隐隐有了一丝“言出法随”的味道。

对于皇帝这种揽权的行为,朝堂诸公原本是表示拒绝的,但是过了大半个月,当他们逐渐开始习惯新模式之后,突然发现自己手中的权力好像并没有减少,反而多了许多自主权。

很多以前需要层层上报,层层审批的事情,现在自己就可以直接做决定。

官僚阶级都是二皮脸。

发现了这一点的官老爷们瞬间将之前的牢骚抛到一边,转而又开始赞颂起“陛下圣明”。

......

在一片热火朝天的马屁声中,大唐贞观十四年走到了年底。

就在十二月的最后几天,李承乾带着后宫上下人等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搬家运动。

在经历了隋唐两代将近半个世纪之后,太极宫终于完成了它的使命,被李承乾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新君新气象,元新元年的元日大朝会(好绕口),李承乾准备在新建成的大明宫中举行,借此向全天下宣告新时代的降临!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