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兄弟和兄弟

后世说起“幕府”两个字,或许绝大多数人都会想起某岛国的幕府将军,但事实上这是一个纯粹的中国词汇。

幕府,是古代将军外出征战时,设立在帐幕内的府署,是重要的军事指挥机关。

《史记集解》有言:“古者出征为将帅,军还则罢,理无常处,以幕帘为府署,故曰‘幕府’”

幕府制度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养士”制度,在秦汉时期达到成熟和巅峰,后来随着君权的不断加强,幕府制度逐步走向衰弱,成为极少数备受宠信的大臣才能享受的特殊待遇和显赫荣誉。

当年李二陛下的天策府,其实就是幕府的一种形式。

......

拥有开府权力的将军,不仅能够拥有规模不小的军事参谋团,还能够凭自己的意愿招募文人为官,插手地方事务。

在幕府裁撤之前,这些文官的身份是被朝廷承认的,区别只在于一般的官员俸禄是由朝廷支付,而幕府佐官的俸禄津贴是由幕府主官自己负担。

如果李恪拥有了开府的权力,就等于是拥有了一套独立于地方行政体系之外的班底。

他可以通过这些人做任何他想做的事情,只要他不违背大唐律法,不惹恼皇帝,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其地位和后世的经济特区差不多。

......siwu.org 猫头鹰小说网

经过这一年的历练,李恪的性格比以前沉稳了很多,面对开府权力的诱惑,他没有贸然答应,而是皱眉问道:“大兄说的这第二条路,只怕比第一条路还要困难吧?”

大唐开国至今,只有李二陛下曾经建立过幕府。

如果现在提出给李恪开府的权力,就必然要把这件旧事翻出来。

那么李二陛下当初是怎么做的呢?

一场玄武门之变,乾坤易主,李二陛下靠着天策府的那些文人,用了不到一个月就完成了对朝堂的清洗,将大部分权力掌握在自己手里。

殷鉴在前,谁敢同意让幕府制度重开?

难道就不怕哪天早上起来,突然发现明晃晃的钢刀悬在自己头顶?

就是李二陛下,恐怕也会担心自己这个儿子“学习老爹好榜样”,把他这个当爹的赶去大安宫养老。

......

李恪的顾虑李承乾早就想到了,见他问起,神色平静地说道:“此事说难也难,说简单却也简单。父皇那里有孤去解释,至于百官那边,就要看老三你怎么做了......”

[?_??][?_??][?_??]

李恪满脑子的问号,拱手道:“臣弟愚钝,还请大兄指点。”

李承乾伸手从面前的书案上抽出一卷文书,起身走到李恪面前将文书递了过去:“这是孤替你整理出的幕僚人选名单,你先看看吧。”

李恪接过文书,展开仔细观看了起来。

整卷文书总共记载了四十多人的姓名履历和家庭背景,李恪一个个看过去,发现这些人都有着三个共通之处:第一,他们都是国子监在读的监生;第二,他们都有一个在朝中担任重要官职的长辈;第三,他们背后的家族都参与了捕鲸。

稍作思索之后,李恪抬头看向李承乾问道:“大兄的意思是让臣弟通过这些人,将朝堂上那些可能反对开府的人都拉到臣弟身边为我所用?”

李承乾点头。

李恪微微皱眉,沉默许久之后才语气低沉地说道:“大兄就不担心臣弟和这些人联手......”

李恪的话没有说完,但其中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老三你觉得孤应该担心这些么?”李承乾露出一个毫不在意的笑容,言语间充满了自信。

李恪转念一想也明白过来,以李承乾现在的名望,除非他自己作死,否则根本就没人能够撼动他储君的地位,就连皇帝老爹也不行。

想明白这一点后,李恪干脆放下了所有的顾虑,躬身拜道:“既然如此,臣弟一切听凭大兄吩咐......”

李承乾微微颔首,将和赵元茂等人商量出来的行事计划和李恪交代了一边。

等到嘱咐的差不多的时候,天色已经暗淡下来,李承乾将门外守着的黄安唤进殿中,吩咐他安排酒宴,兄弟二人就在显徳殿上推杯换盏起来。

......

长安,宣平坊,齐王府。

李恪在东宫饮宴的同时,这里也在进行一场酒宴,李承乾的兄弟们,除了李泰、李治、李愔以外,其他人尽皆在座。

酒宴的气氛有些低沉,连乐舞都没有安排,只有几位大王一脸郁闷地喝酒。

李恪这次回京的场面搞得太大,十几艘千料大船搭载的货物,全部卸下来之后足足装了百余辆大车,庞大的车队在长安城里招摇过市,想不引起旁人的注意都难。

同为李二陛下的儿子,李佑用屁股想都知道,接下来肯定会有人把他们搬出来和李恪做对比,为了避免被御史台的那帮家伙抓出来批斗,李佑这才将众兄弟召集过来商议。

......

酒过三巡,李佑放下酒杯,目光看向其他几个兄弟问道:“诸位兄弟,吴王回京你们也都知道了,不知诸位兄弟可有什么想法?”

当初大家都被皇帝老爹抓回长安,偏偏只有李恪能留在地方的时候,这些人的心里就在腹诽。

现在看到李恪发达了,风光回京,众人心里越发的羡慕嫉妒恨起来。

待遇比不上李承乾三兄弟也就算了,毕竟大家嫡庶有别,可是现在同为庶子的李恪也发达了,这就让几位大王心里有些接受不能。

大家都是庶出的儿子,凭什么你李恪的腰间盘要比其他人突出?

李佑的话音刚落,蒋王李恽就愤然说道:“大家都是圣上的子嗣,身上都流着高祖的血脉,凭什么只有他李恪能够留藩?!本王以为,我等当上书天子,请求就藩,绝不可让他李恪专美于前。”

李恽的话引发了众人内心深处积聚已久的郁闷,顿时便有好几个人出声附和。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