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26试论1个读者的力量

原本打算告一段落,在人生的转场期,但看见一个书友的关于坚持的和认可的评论,深受感动,决定还是不要中断,继续写下去。

昨天本来白天因为工作的忙累而身心疲惫,但看见可爱的书友海龙天的留言,心情大好,低落瞬间转为高昂。这大概是昨天最开心的事了。情绪一来,疲惫顿消,思路大开,那些屯在心里的清泉又汩汩而流。无论如何,每天还是可以有时间写下去。这就是一个读者的力量,我的书友给我的创作的动力。作品属于作者和读者共同的结晶。致敬!书友的支持和作者的努力。

6月26日,是值得记录的一天。

6月25日晚上写的随笔,原本发出,早上醒来觉得有些羞涩,又删了。如今再发出,权当记录与感谢

酷爱表达的人,表达就是最大的礼物为谢意。

以下为6月25日晚的日记随笔。

“忙中落锁

因为最近两个月会比较忙,大概要放一下这部了。

它是有完整的故事架构,原本打算有时间就发一章,没时间不写,但最近实在太忙,无法集中思路。当然,最初预定想的也是按照断章式来写,但依然时间和精力暂时无法分配。

这是一个爱好。这部是爱好的一部分。

动笔自然是要的,但目前首先要完成的,大概是重新规划后的另外一些部分。

要说奇幻,目前较为喜欢《权利的游戏》,但再写一本《权利的游戏》,意义就不太大,可如果能有一部思想价值和艺术高度超过《权利的游戏》的书和剧,却是值得期待的。

事实上,喜欢读书,喜欢文字,但不仅仅,因为表达的方式有很多种,单表达方式来说,也许影像方式来得更直观,更何况相对网络一代来说,我认为自己属于电视剧一代。。。是的,我除了看书长大,同时就是看电视剧长大。

事实上,当我写书时,脑子里出现的从来不是文字,而是影像,和影像所带来的情感。

我不是一个想象力丰富的人,但却是从小热爱幻想的人,只不过,经历了人生的一个段落后,对真实有着一种深以为然的认同,就目前的阶段来说,还是很想把心里最渴望,渴望到遏制不住的那些东西表达出来,但要找到一个合适的表达方式,而后纵深地如意表达出来,却依旧需要经历和修炼。

然而无论如何,我看见了一扇门,并且自认为推开了它。只是,进入殿堂,将它与自己的内在渴望重新融汇成新的殿堂,需要一个过程。

很喜欢坐在书桌旁,在静静的日光灯下,不管书桌的凌乱,只要放得下电脑,就可以表达的安宁与舒畅。就如同此刻,进来家门已过零点,书桌上残留着回家之前刚过的风雨的痕迹,雨后的夜风还在这个仲夏之夜里从窗外吹进来,一室清凉,一如刚刚进入小区时穿行在雨后的夏夜特有的湿润与芬芳。

不过,也难讲,也许就断断续续地完成这部断章式的呢?也许重新写了别的呢?无论怎样的重新规划前路,始终抵不住热爱的渴望。

只不过,此时的我,依旧将自己定位为上升期,还是会有更深更广更基本的一些根基需要去建设,以便让来过的这唯一能明确感知的一生,少些遗憾,多些飞跃。

其实每一本书,无论是否写完,都一视同仁待如亲子。

2018年的7月,无意中发现网络书写的通途,到现在也觉得这是一种便捷的表达与阅读方式,很具普适性,根本不知道网络文学和严肃或传统文学之分。后来有些了解,但自己还是我行我素。

每一个领域都有领域的内在逻辑和上升发展方式,但是就文化创意来说,品质,始终是刚性的,只不过,相对不同群体在不同或同一社会阶段来说,又是可变的柔性的。

而对于一个创作者来说,坚定,是一种品质,突破是一种能力。希望我对于自己热爱是坚定的,是不断突破的。

喜爱我的大脑,总是让我体验它在人间的与众不同,我相信,人人皆如此。

如果有朋友想多了解,可以看看我的处女作《乡野孤儿》,还有《瓦房之上》,虽然不是很热血,却很细水长流,更像是一种记忆版画,虽然依然有想象的虚构。

哈哈,这是做广告么?是也不是,就是写出来了,希望更多人看嘛,哈哈。

太困了。更新不了文,就更新一篇日志随笔了。

即使顶着困意,也要特别感谢朋友们对我的投票、收藏的支持啊!一如既往一颗心呢!

尤其是要感谢书友海龙天一直连续的推荐票啊,谢谢,这大概是网络迷人的地方,书友和作者的情感与关系,同样像个美丽的艺术品。

真挚地祝福!”

重新执笔,热爱不间断。

再谢。这世上同命运的人与生命!生命顽强,以情为心。大概这是本书想要尽力刻画好的。

很期待,能够给予读者书友们看见这世间的希望,温情与力量。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