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罪犯入京,百官哑口无言!

第85章 罪犯入京,百官哑口无言!

“刘太傅此言,言过其实了。

“曹操曾经虽然仰仗袁绍,其东郡太守还是袁绍为其表奏。

“但随着曹操后面击败青州黄巾贼,收降百万人口,从中挑选精锐三十多万组成青州兵,已经完全脱离了袁绍的掌控之中。

“当初曹操在匡亭之战与袁术交战,大败袁术,追杀其六百余里。其军事势力已经超越袁术,更在渤海太守袁绍之上。哪有可能受到袁绍钳制支配?

“况且当初曹操发兵徐州之前,袁绍亲外甥高干,可是多次建言,希望曹操冷静下来后在做图谋。然而曹操根本没有理会听从,一意孤行,发兵徐州。

“从此事也不难看出来,袁绍根本无法调配曹操,更加无法掌控曹操,甚至连曹操的战略意图都无法改变,并且袁绍也是不赞同曹操发兵徐州的。

“如此一来,曹操屠杀徐州百姓,泗水为之不流,这完全就是曹操一意孤行的行为,与袁绍何干?

“刘太傅可不要胡乱攀诬汉室忠臣,袁家四世三公,鞠躬尽瘁,兢兢业业,为大汉立下汗马功劳,如今太傅袁隗尸骨未寒,刘太傅此时颠倒黑白,未免会让人寒心啊!”

此言一出后,众人循声望去,哪怕是官场老狐狸,脸上的神色都出现变动,足以看出他们心中翻江倒海般的震动。

因为发言人是御史中丞杨众!

御史中丞,秩千石,在满朝公卿中属于中下等水准。但位置独特,位低而权重,特别受人尊重,非名士不可担任,与司隶校尉、尚书令并称为“三独坐”,地位超然!

御史中丞其属有治书侍御史,掌律令;治书执法,掌弹劾;殿中侍御史,兰台遣二御史居殿中,伺察非法,受公卿章奏,纠察百僚,休有光烈。

监察百官,可见御史中丞地位超然!

不过御史中丞杨众更超然的,并非是他御史中丞的官职,而是他的出身——四世三公,弘农杨氏,太尉杨震的曾孙。

御史中丞杨众、侍中杨奉,与九卿之一卫尉杨琦、三公之一太尉杨彪,这就是弘农杨氏在中泱朝堂的势力构成。

如果说袁家占据大汉朝堂半壁江山,那么另一半就属于弘农杨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

并且因为太傅袁隗被董卓满门抄斩,袁家退出朝堂舞台,虽然还有门生故吏维持权势,但是不如杨家身居高位,足以改变政策走向,稳居朝堂之上!

就好像前届班底和现届班底的区别!

杨家这种级别的存在,根本无需亲自出手,手下的门生故吏,仰仗杨家的官员,就能充当马前卒,为其冲锋陷阵,避免引火烧身。

可是现在,刘虞一再拖袁家下水,并且汉帝刘协似乎在暗中默许,百官落入下风的情况下,杨家也不得不站出来,为之抗衡了!

因为弘农杨氏与汝南袁氏,一直以来就是姻亲。这两家天下士族魁首,朝堂半壁江山的势力,早就已经通过联姻,结成联盟了!

若是任由刘虞继续下去,将牵连到杨家,届时保持沉默就不是理智选择,而会被认为哑口无言、会被认为默认此事,反而对杨家不利!

当然杨家也不傻,不是三公之一的太尉杨彪站出来,更不是九卿之一的卫尉杨琦站出来,而是杨众这位御史中丞站出来。

为的就是避免没有回旋的余地!

果不其然,当杨众出列之后,那些杨家的门生故吏,依仗杨家的官员,终于没有继续作壁上观,对刘虞展开了唇枪舌战的声讨。

隐隐落入下风的袁家派系,伙同杨家派系,隐隐占据了朝堂大半声音,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做法,他们现在就是以多胜少,投票也是占据更多的一方。

汉帝刘协虽然有一票否决权,但也必须听从满朝文武百官的建议,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最后决定出一个大部分人都赞同的政策!

若是汉帝刘协一意孤行,一票否决大臣们的建议,那么就会落得一个刚愎自用,我行我素的恶名,并且这些满朝百官也会阳奉阴违,让政策实行不下去!

政策出不了洛阳城,这可不是一句玩笑话!

如今满朝百官所代表的士族力量,已经足以与皇权抗衡了。所以哪怕就是汉帝刘协,也必须拿出有足够的理由,名正言顺、师出有名!

不然仅仅是汉帝的权威,满朝百官熟读诗书,可以用成百上千种办法,将所谓的“天地君亲师”用礼制的方法,反驳的汉帝哑口无言!

这就是政治斗争!

虽然不如两军交战,浴血奋战的刀光剑影那般,需要血肉相搏。但暗流涌动、云谲波诡,同样也是不见血的战争,并且更加激烈!更加的虚伪!

除非汉帝有足够的权利,譬如军权,将一切不和谐的声音镇压。或者有足够的政治手段,可以利用其他势力,譬如外戚和宦官平衡,不然的话,只能乖乖就范。

而很显然,如今的汉帝刘协,根本没有这种施展“王霸之气”的权利!

但刘协不想就这么退让,因此他望向太傅刘虞,想要看看他有没有制衡的手段!

除了太傅刘虞,其实朝堂之上还有其他派系。

譬如原白波军、后西凉军的车骑将军杨奉势力(杨奉不是弘农杨氏的,同名同姓而已)。譬如国丈董承派系。譬如伏皇后父亲--执金吾伏完等外戚势力。等等。

但这些人同样无法抗衡满朝公卿,甚至暗中与满朝公卿有所勾结、沆瀣一气!

不管是从出身、地位、功勋,还是名望,亦或者信任,都做不到抗衡满朝公卿的地步。

唯独刘虞,不仅是汉室宗亲,还是名望卓越的仁义君子,深得人心的股肱之臣,出身地位、功勋名望,信任等等,都足以成为汉帝的先锋军!

刘虞看到杨家杨众终于出手后,他面上虽然不动神色,但心中却有些放松下来了!

刘虞之所以与满朝百官唇枪舌战,一来想要铲除袁家在朝堂的势力,哪怕无法铲除,也要遏制削弱。二来想要削弱杨家在朝堂的势力。

只有将这两家四世三公的弘农杨氏和汝南袁氏,他们的势力铲除削弱之后,他才能为自己心中的理想奋斗——匡扶汉室,还大汉朗朗乾坤,让百姓们过上好日子!

刘虞入朝为官,可不仅仅是为了勤王救驾,也有宏图之志。曾经他做不到,但在冀州体察民情、考察政策之后,刘虞觉得还有那么一丝渺茫的希望。

譬如赋税改革!

赵王刘羽在冀州的赋税改革,若是利用大汉朝堂推广到天下,利用汉帝的权威推广下去,未免没有绝地逢生的机会!

至少也要试一试!

可有着满朝公卿所代表的士族力量,特别是有着弘农杨氏和汝南袁氏,这两家四世三公的势力,刘虞想要推广的赋税改革,几乎没有实现的可能!

所以刘虞第一步,就需要削弱这些绊脚石的力量,辅佐汉帝刘协掌控局面,维持朝堂的平衡。

平衡!

看似简单的两个字,却包含着超乎想像的政治智慧和政治觉悟,刘虞就没有在乎过自己的身后名,也不在乎自己的生死和下场。

大汉走到这一步,已经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刘虞必须要下重药,看看能不能釜底抽薪,有着绝境逢生的变化!

而平衡,就需要削弱旧势力的力量——袁家和杨家,首当其冲,就在刘虞削弱的名单之中!

刘虞从袁绍决堤之计、水淹冀州入手,将袁家的门生故吏拖下水,如今通过对袁绍、对袁家的声讨,终于让杨家也坐不住了。

若是杨家继续作壁上观,说不定刘虞还无可奈何,但杨家选择趟浑水,刘虞势必要让他们伤筋动骨,不枉费他的一片苦心!

刘虞望向御史中丞杨众,沉声问道:“杨中丞一直在顾左右而言其他,吾方才所言之事,你是只字不提!

“袁绍佯称大将军命令,越俎代庖之事,你怎么不说?袁绍和袁隗佯称奉诏,僭越之举,欺君之事,你怎么不说?

“伱说曹操击败青州黄巾军后,势力庞大。但其兖州牧,也是袁绍表奏,你为何不提起?

“别看曹操势力庞大,若是袁绍动用袁家关系,将其调离兖州,曹操将成为无根之萍,名不正言不顺,不过空中楼阁罢了。

“并且曹操屠戮徐州、泗水为之不流,天下声讨,可是袁绍为其斡旋,其中还有不少诸公的身影若隐若现。杨中丞监察百官,为何只字不提?”

“哼,无稽之谈……”

御史中丞杨众又另辟蹊径,从其他方面着手,分析袁绍和曹操只是虚与委蛇的联盟,而不是上下级关系,掌控不了曹操的喜好。

并且更加不能因为曹操屠戮徐州,就诬陷到袁绍水淹冀州之事上,这是牵强附会,生拉硬扯。

最后杨众指桑骂槐,意有所指的冷声道:

“若是仅凭这种一面之词,就充当证据审问国家重臣,那只会让官场人心惶惶,天下动荡不安。

“刘太傅这是有何居心啊?大汉天下因为董贼战乱,本就动荡不安。此时陛下东归洛阳,正是休生养息,安定天下之时。

“刘太傅这看似为国为民,实则不安好心,只会给了那些野心家火中取栗、趁虚而入的机会!”

刘虞反唇相讥,毫不退让!

袁绍当初在大将军何进手下,建议召董卓入京引发后面的天下大乱,这是洗不掉的。杨众只能避而不谈,而刘虞频频提起。

袁绍假称大将军何进的密令,逮捕宦官的家属,宛如导火索,最后十常侍走投无路、铤而走险,诛杀大将军何进,加剧外戚和宦官的争斗。

这也是洗不掉的,杨众同样只能避而不谈。

袁绍和袁隗假借圣旨,佯称奉诏,诛杀宦官集团,老幼斩尽杀绝。此时不仅是欺君之罪,还是越俎代庖,这同样是洗不掉,杨众还是避而不谈。

最后董卓和袁隗联手行废立,这也是事实,杨众只能从太傅袁隗被逼无奈,以至于只能虚与委蛇,保全陛下为借口反驳。

可刘虞一句最后董卓毒杀少帝,太傅袁隗为何不自裁殉国,终于让杨众哑口无言,只能避而不谈。

双方唇枪舌战,嘴炮轰炸!

刘虞说的是袁家,但指桑骂槐,意有所指,同样也在指责杨家!

因为杨家与袁家不仅是姻亲,杨家同样也是朝堂重臣,却让董贼一个西凉贼将,窃居高位,祸乱京师,以至于天下大乱!

说到最后,太尉杨彪和卫尉杨琦,终于也坐不住了!

九卿之一的卫尉杨琦,沉声说道:

“陛下,刘太傅所言,全部都是牵强附会,胡思乱想罢了,其因为与赵王有旧,就胡乱诬陷汉室忠臣袁家,诬陷与赵王有嫌隙的袁绍,此非忠臣所为,非君子所为!

“太傅之职,三公之上,本是辅佐陛下,引导百官,掌以善导,掌管礼制之人,理应德高望重,品德高尚。可刘太傅所言所举,皆是无中生有!

“臣以为,刘太傅已然失德,已经没有资格继续担任太傅,恳请陛下撤回刘太傅职权,另选贤能担任!”

杨琦此言已经图穷匕见,太傅可是三公之上,职位不是说任命就任命,说撤销就撤销。必须经过汉帝和三公等文武百官的商议决断。

可杨琦此时宛如逼宫,竟然想要让汉帝刘协撤掉刘虞的太傅职位,这就好像让汉帝刘协进行选择似得,这从政治上而言,极其不智!

就好像下属逼迫领导做出二选一,到底是选他还是刘虞,这简直就是石乐志!

完全没有一点政治觉悟和智慧!

可是杨琦话音刚落,满朝百官,包括掌控议论的九卿之一光禄勋,其属下的光禄大夫、太中大夫、谏大夫、中散大夫、议郎等谏官,全部上奏附和!

这声势浩大的姿态,以至于让汉帝刘协都愣住了!

曾经不少汉帝刘协认为的中立方,认为的皇权派,竟然也站在杨家这一边,或者说,满朝百官,十之八九是站在弘农杨氏和汝南袁氏这一边!

这就是士族联合起来逼宫啊!

这就是逼宫,并且还是集体逼宫!

虽然从政治上而言,显得不智。但反过来,杨琦用实际行动表达的弦外之意就是,他们有足够逼宫的筹码和势力,他们甚至可以抗衡皇权,架空皇权!

大汉天下,群雄逐鹿、争霸天下,这是军事上的割裂行为!而朝堂之上,满朝公卿,党同伐异,铲除异己,这就是政治上的割裂行为!

军事和政治上,都有着各自的利益群体在蚕食大汉的根基——地方军阀集团、士族豪族集团,甚至这两个势力,狼狈为奸、沆瀣一气,大汉能不走向崩溃的局面吗?!

汉帝刘协的神色,逐渐显得有些阴沉下来!

他自然不可能答应杨琦的撤职提议,但满朝公卿这誓不罢休的姿态,逼宫的姿态,若是拿不出足以服众的理由,此事很难善了,他这位一国之君,也下不来台!

下朝之后,必将是谣言四起!

本就成为天下笑柄的汉室,又将风雨飘摇。那些地方军阀割据势力、那些士族豪族集团,更加不会将汉室放在眼中了!

这让汉帝刘协心下掀起惊涛骇浪的波澜,此时处理不好,将成为他政治生涯上的污点,不说未来被史官写入史册之中,甚至若是这些公卿更进一步,让自己下罪己诏又如何?

颜面扫地!

再也没有威信可言了!

刘协正考虑着,要不要直接拂袖而去,就此退朝翻篇?还是选择其他婉转一些的办法的时候,太傅刘虞的声音再次回荡起来,将他的目光,也将满朝百官的目光吸引过去了。

“杨卫尉口口声声说吾在诬陷袁家,牵强附会,无中生有,在颠倒黑白,在陷害汉室忠臣。可是杨卫尉有没有想过,吾也是有证据的!”

刘虞幽幽的问道。

这让义正言辞、理直气壮声讨他的满朝百官一顿,余光下意识望向杨琦。

杨琦的面上不动声色,这点养气功夫还是有的,他沉声说道:“刘太傅有证据就拿出来!”

“杨卫尉方才可是为袁家作保,为袁绍作保。”

刘虞望向杨琦,图穷匕见的问道:

“那不知吾拿出证据之后,杨卫尉的保证,到底是杨家与袁家沆瀣一气,狼狈为奸,党同伐异,铲除异己呢?

还是杨家挟势自重,权倾朝野,想要带着百官逼宫,颠倒黑白,联手欺君罔上,目无尊长呢?”

这两个哪一个都不能接,杨琦镇定自若的神态,终于略微有些波动,旋即化为愤慨:

“陛下,臣为袁家挺身而出,并非与袁家有所勾结,并非刘太傅所说的党同伐异,臣只是想要一个名正言顺、师出有名的证据而已。

“若是袁家有问题,臣必定协助廷尉审理此事,公正不阿,避免宵小徇私舞弊!但若是袁家没问题,臣也是避免其妄受冤屈,避免汉室忠臣受到异己铲除!

“臣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都是站在大汉这一边,站在陛下这一边。而不是站在所谓的袁家这一边!刘太傅此言,言过其实,太过狭隘了。

“食君之禄,为君分忧,岂能为了一己之私,罔顾国家大义?”

这峰回路转,一时让汉帝刘协都有些招架不住。但方才那种被逼宫的惊慌,也瞬间化为乌有了!

汉帝刘协冷冷的望着杨琦,沉声问道:“那爱卿方才统领百官,让朕罢黜太傅,这是戏弄朕呢?还是在以下犯上,铲除异己呢?”

杨琦身为九卿之一的卫尉,不仅统领百官逼宫。还想要逼迫罢黜上司、三公之上的太傅刘虞,这不就是以下犯上,铲除异己吗?

三公九卿、朝堂百官,各司其职,卫尉统率卫士守卫宫禁之官,掌控皇宫军防,哪里轮得到他来妄议国家重臣罢黜问题?

若是官员都能越俎代庖,那么国家岂不是乱套了?各司其职,同样也是在互相掣肘制衡,维持一种平衡关系!

杨琦的额头终于渗出细密的汗水,但还是能保持一种强作镇定的姿态,辩解道:“陛下,臣为官正直,不屈权贵,上疏直言利弊,岂能因言治罪?”

“那刘太傅上奏言明袁绍丧尽天良,决堤之计,水淹冀州,怎么就是牵强附会、无中生有,颠倒黑白,诬陷汉室忠臣了?怎么就失德了,需要罢黜太傅之职了?”

汉帝刘协显然不傻,甚至很聪明,脑袋转的极快,急中生智,竟利用杨琦的言论反问道:

“杨卫尉就是为官正直,不屈权贵,上疏直言利弊,不能因言治罪。刘太傅就是牵强附会、无中生有、颠倒黑白、诬陷忠臣。

“杨卫尉,你这未免,太过双标了吧?”

卫尉杨琦终于无话可说,低着头,不做声。从他额头的汗水,以及神色的煞白,可以看出他终于落人口实,终于再与太傅刘虞的唇枪舌战中,被捉住语病把柄了。

此事可大可小,但若是想要借机发难,对他出手,那么也是名正言顺、师出有名。毕竟确实是他有错在先。不得不说,刘虞的政治手段,确实十分高超!

杨琦在心中对其叹服,从地方为官走到朝堂中泱,本以为还需要数年才能适应,但其短短时间,已经可以运筹帷幄,反客为主了!

“廷尉何在?”

“陛下,臣在!”廷尉立刻出列。

汉帝望向廷尉,问道:“按照汉律,杨爱卿所作所为,该当如何?”

廷尉,九卿之一,执掌大汉最高司法审判,汇总全国断狱数,主管诏狱和修订律令的有关事宜。

凡郡国审判定罪疑罪,皆处当以报。属官有正和左、右监各一人。又有左平一人,掌平诏狱。未来的大理寺卿,就是此官职。

廷尉余光扫了杨琦一眼,咽了一口唾沫,还是沉声说道:“按照汉律,欺君罔上,以下犯上,罪可当诛!”

杨琦身躯一软,汉帝自然不会下令秋后问斩诛杀他,但借机发难,革职查办等,都有可能的!

看来这就是太傅刘虞的真正目标,这是想要借机发难,削弱他们杨家的势力啊!

杨琦后知后觉的想到此事,又有些不甘心。但一时找不到破局的对策,还是太尉杨彪沉声说道:

“陛下,还是请刘太傅将证据带上来吧,公道自在人心,是非黑白,自有定论!”

对了,是证据……杨琦眼中又闪现出希望的光芒。

主要就是证据,没有证据,那不过是双方打嘴炮,怎么可能因言获罪?若是有证据,也要看证据到底有几分服众的程度!

满朝百官望向刘虞,他拱手退下后,命令外面的侍卫将证据带上来。

刘虞勤王救驾、迎奉天子东归洛阳,也有一段时间了。为何直到现在才发难?就是因为证据,直到这两日方才送来!

或者说,方才来到洛阳!

正是袁绍派遣出去,决堤滹沱河的罪犯,也是其外甥——高干!

……

高干是从兖州前往河内郡,从太行八陉之一的白陉,翻越太行山,前往并州上党郡。

而后联手南匈奴于夫罗、白波军、黑山军余孽,又在并州太原郡,从井陉前往冀州常山国,在滹沱河上游拦水蓄洪,施展决堤之计!

后面因为并州上党太守张扬得知此事,告知吕布之后,又传达到刘羽之手,以至于刘羽提前应对,先是派遣麹义等将拖延高干等敌军。

而后赵云、张颌等将加入战场!

此事对于冀州事关重大,甚至是生死攸关的大事件!

若是真让高干成功了,拦水蓄洪,借着暴雨天气,放开蓄洪,洪水将汹涌而下。

要知道滹沱河从太行山奔涌而下,面对的可是一马平川的华北平原,无险可挡,无山可阻。

届时从常山国开始,将祸及冀州腹内。

水淹冀州!

刘羽的大本营赵国就在常山国身旁,覆巢之下无完卵,必将损失惨重。十年的心血,将一朝荡尽,化为乌有了!

不得不说,袁绍此计,真的是丧尽天良,但同样也是直指核心,将达到一种直捣黄龙、长驱直入的战略效果!

刘羽自然震怒,不敢有丝毫大意轻视,将左膀右臂赵云、张颌等将全部派遣出去,甚至不惜在冀州财政危机的时候,对袁绍动兵!

幸好最后转危为安!

赵云等将不负众望,化解了滹沱河水淹之危,同样也击败了敌军部队,生擒了罪犯高干。

旋即赵云等将在并州清剿南匈奴、白波军和黑山军余孽。毕竟刘羽可是有督统四州的权利,这也不算是越俎代庖,越界执法了!

直到曹操偷袭黎阳,刘羽通过近海贸易,化解冀州财政危机后,准备对兖州动兵。下令抽调赵云等将加入战场。他们这才从并州归来。

赵云等将是沿着高干北上的道路回来——即从并州上党通过白陉进入河内郡。

他们的任务是将罪犯高干交给刘虞,送往京师,廷尉受审。而后进攻荥阳,兵临官渡。

李进率军进攻白马渡口、李通率军进攻延津渡口。赵云等将从官渡进攻。从兖州北侧、西北侧压迫兖州防线。

届时,正在青州攻略的吕布等并州军,祸乱兖州右翼,压迫兖州东侧、东北侧防线。

徐州刘备从西北方进攻兖州东南侧防线,荆州刘表北上,进攻兖州南侧、西南侧防线。

整个兖州,四面楚歌,危机四伏,曹操必败无疑!

兖州曹操与青州袁绍,互为犄角,互相结盟,互相呼应。任何一方落败,都将牵一发而动全身,让双方都走向失败的局面!

这就是刘羽的战略意图!

当赵云等将到达河内郡后,将罪犯高干交给刘虞的人,其实也是刘羽当初支援刘虞的五千兵马之一,属于自己人。而后赵云、张颌等将渡河进攻荥阳,攻略官渡。

罪犯高干被押送入京,就在刘虞与满朝百官唇枪舌战后,终于将这个“证据”,送到了朝堂!

像高干这种身居高位的将领,按照汉律而言,需要九卿之一的廷尉审问。但如今汉末,群雄争霸、逐鹿中原,其实都是私下审判。

但刘羽不想留下把柄,并且也需要借着高干,让太傅刘虞借题发挥,削弱袁家和杨家的势力。因此千里迢迢护送高干这个罪犯入京,廷尉受审。

当高干到达了朝堂之后,满朝百官哑口无言。就连太尉杨彪和卫尉杨琦都沉默死寂了!

高干可不是普通的袁营将领,还是袁绍的亲外甥,生擒高干,几乎等于生擒袁绍嫡系没有什么区别!

并且赵王的谍报机关确实恐怖,竟然搜集到了袁绍和高干的书信往来,其中就包括决堤之计,水淹冀州等等算计,真的是铁证如山,百口莫辩!

满朝百官哑口无言!

但太傅刘虞却借机生事,汉帝刘协也借此削弱杨家和袁家的朝堂势力,罢黜官员不计其数。

就连卫尉杨琦和御史中丞杨众都受到牵连,更逞论是其他杨家和袁家的门生故吏?

经此一战后,杨家和袁家在朝堂的势力,受到巨大损伤。曾经权倾朝野,甚至可以架空皇权的班底,一朝荡尽,再也做不到一家独大的地步。

唯独太尉杨彪这个老狐狸,一直隔岸观火,保持沉默。反而还能勉强辩解过去。

其实这也是汉帝刘协保持平衡的手段,过犹不及,避免完全铲除杨家后,反而给其他势力蚕食壮大的机会。届时更加难以掌控,朝堂动荡不安。

保持这种平衡,反而可以互相掣肘!

汉帝刘协更是下诏申饬青州牧袁绍,此事过后,袁家,特别是袁绍的政治声望,必将受到打击,影响极大!

反倒是太傅刘虞,借此一事之后,名震海内,威望更甚!

京师洛阳朝堂之上,只是政治方面的较量角逐,而在地方展开的军事争斗,一直没有停止。

赵云等将护送罪犯高干入京之后,果断南下荥阳,与镇守在荥阳的夏侯渊部队发生交战。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