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5章 咱心里甜啊

朱由检眼神闪了闪:

在那些人的眼中——朱慈炯只要中招,张嫣这个臂膀,就一定会被废掉!

也就是说,那些人这么做,是为了剪除他的臂膀——张嫣!

(朱由检不是神,他想不到那些人,还要夺张嫣手中太后金印这一点……)

一个伐木工,若是砍伐参天大树,会怎么做呢?

必然先砍断所有枝丫,待只剩光秃秃的一根树干,就算砍不倒,也能活活折磨死!

那些人要干什么,朱由检瞬间就猜到了!

朱由检眼神一冷:

那些人,是冲他来的!

这些人是谁?

他们来自哪里?

平心而论,他来到这个世界后,为了生存,的确做出了一些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

比如,为了站稳脚跟,曾特意打压豪绅,收拢土地,拉拢流民,让他们成为了自己站稳的根基。

那些豪绅,虽然大半都是罪有应得。

但是,这些人的确是受到了损害的。

他自然明白,在实际上的执行过程中,下面肯定会更加残酷的。

层层加码,是古往今来,政府机构无法避免的存在。

当时他的态度很严厉,下面自然不敢松懈。

尤其是当他用罗汉山监狱,逼迫宗室之后……

在这样的局面下……

自然有很多省吃俭用攒钱买地,却没有大恶的小豪绅,也被清理了。

这些人必然会怨恨他的。

但是,当他积攒了实力之后,就对士绅做出了弥补。

政策不是一成不变的。

拉拢大多数,将他们绑上自己的战车,这是一个成熟的政客,最该做的事情。

朱由检也不例外。

当他有人,有粮、有地盘,又有钱后,就做出了改变。

比如,今日京兆府周边,那些大大小小工厂的开办者,大都是这样的士绅出身。

最不济,这些人也会在他出资的作坊里,占据了一定股份。

虽然说无法惠及每一个利益遭受了损害的地主豪绅,但是,绝大多数的士绅,的确在他的手上,得到了利益。

自从他真金白银,拿出了利益分配之后,这些昔日利益受损的士绅,就成了他的支持者。

朱由检眼神闪烁:

也就是说……

在这样的环境下,新大明内部,应该没有形成规模的反对势力才是!

那么,那些类似于羁縻州的地方呢?

比如——左良玉横行的湖南、两广等地……

他利用左良玉,横扫湖南、两广,使得当地豪绅损失太大。

然而,早在袄儿都司大战之前,他就下令让工厂扩产,并再次大量增加合伙人——以此弥补这两地的豪绅。

虽然时日太短,他们还不曾见到收益。

但是,在袄儿都司大胜的前提下,这些人只要不发昏,就会明白,自己给出的东西,将会是怎样的一块香饽饽!

更何况,今日齐聚汉都,等待第二次恩科开考的举子,可是高达十几万人!

这些人,半数都来自两广、湖南等地。

甚至,不乏举家搬迁者。

暗卫那边有消息——

今日在汉都等候恩科开考的举子,很多都是亲兄弟好几人都一起到来了。

若是算上同族,五服以内,最庞大的一个应试家庭,是祖孙三代26人!

人家让自家子弟,都来到了汉都,自然就证明了这些人的政治倾向。

这从侧面证明了,纵然被左良玉祸祸、湖南和两广那边,他的支持者,依旧很多!

皇帝心思转动……

几乎一瞬间,朱由检就判断清楚:

在今日新大明内部,针对他的势力,绝对不会有这么大!

因为他奉行的是对外经济掠夺的政策!

在他手上,新大明就像是一个雄心勃勃的狼群。

当他用政策将大明上下,全部绑在了战车上后,不管是底层庶民,还是中层的士绅,亦或是顶层官吏、勋贵……

无不虎视眈眈的看向了大明之外!

今日大明之外部,何其广袤也。

啥都不说,就只说跟着方正化主导的汉江商号,对江南施行经济掠夺的豪绅,便高达一千多家!

这是成功参与进来的。

还有数万家已经递交了申请,正在等待商务部、税务部等有司部门的审查。

由小及大,单单从汉江商号这里,就看能出了政治动向。

在外部资源没有耗尽之前,大明内部,绝对不会有这么大的反帝党。

朱由检眯起了眼睛:

也就是说,策划了这次事件的——是为外人!

他们,来自新大明之外!

……

朱由检想起了前两天发生的事情:

到了铁路尽头,乘车赶往樊城的道路上,朱由检见到有农人在田间地头忙碌。

特意身穿常服,下车去询问了这么一个问题:

“大爷,你种地吗?”

“对啊,该平整水田了,马上就要插秧了呢!”

“大爷,你种地,你幸福吗?”

与后世对内掠夺经济状态下,农人那“种地幸福个球”的回答不一样。

老大爷给他的回答是:

“我不幸福。

老了老了,还要操弄这么多田地。

快累死了都!

但是,我儿孙们幸福啊!

他们去工厂做工,一个月挣得,咱家一年都吃不完呢!

更别说,昔日那生病了,也不敢尝一粒的白糖,今儿,天天都能给小孙子兑水喝。

就这,娃娃们还不稀罕,没喝了两嘴,就不喝了。

老汉我也能喝一点娃子们不稀罕了的糖水,吃上几颗他们不爱吃的糖果。

咱家里啊,经常都有好几斤白糖,经常都有吃不完的糖果呢!

虽然老汉苦一点,但是,咱心里甜啊!”

……

听听,听听!

苏轼说得好啊——春江水暖鸭先知!

满嘴之乎者也的,那是跑火车。

政策的得失,还是要问一问最底层的百姓。

他们,才是最有资格评价政策得失之人!

朱由检询问了一路,得到的回答,大都差不多。

老百姓清一色的认知,就是因为成年劳动力,都去工厂挣大钱了。

田地里的活计,全数落在了他们身上,使得今日要比之前更累。

但是,进入工业时代之后,丰富的物资,的确使得他们过上了之前想也不想的日子。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