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9章 八方震惊

朱由检继续道:

“郑彩、郑肇基两人,都是朕的人。

让他们去仙霞关!”

方正化大喜:

“陛下这个布置妙!

仙霞关乃是进入福建的重地,只要此地在手,福建就在陛下手中!”

“对了!”

朱由检嘴角带起了冷笑:

“朱由菘要留着,这人还有用处!

但是,必须不能让别人知道了!”

方正化再次点头:

“陛下放心,臣的人,就在福王身边呢。”

……

一听这话,朱由检顿时大笑起来。

不愧是方正化。

就是明白他的意思。

朱由菘这人,用的好了,可是一把尚方宝剑啊!

……

高杰的死亡,瞬间震惊了整个天下。

……

山东。

黄得功看着手中的消息,只觉得脖颈一阵冰凉。

老天爷啊!

幸好老子跑得快!~

要不然,死在睢州的,就未必是高杰了!

……

江西。

袁继咸脸色黯淡。

身为总督江西、湖广、安庆、应天(南京)等处军务的绝顶大臣,袁继咸不是傻子。

历史上的他,面对的是崇祯皇帝自尽,只剩下朱由菘这个正统的大明王朝。

袁继咸只有力保朱由菘一条路。

在这个时空里,朱由检还活得好好的呢!

袁继咸放下手中的情报,冷了脸:

“来人呐!”

袁继咸唤来手下,沉声道:

“吩咐下去,将军中的物资,全部补齐了!”

手下一愣。

总督这是不过日子了?

袁继咸冷着脸:

“发出集合令,将各部开往各处水陆要隘,把守好了江右(江西)。”

“另外,让中军打起我的旗帜,坐镇九江。

不论是谁前来拜见,一律扣押,待我回来再说!”

手下正待追问,却听袁继咸继续道:

“给郑森发去消息,就说我要秘密前往汉都。”

看着手下那不解的脸色,袁继咸苦笑道:

“高杰死了。

若是我再不做决舍,下一个死的,就是我了!”

……

“高杰死了?”

郑芝龙满脸的诧异。

郑芝豹须发怒张:

“大哥,高杰小儿,虽然只是流贼投降而来,此人治军也不行。

但是,高杰的立场却是坚定的很。

这人的死,有蹊跷啊!”

郑芝豹都能看出来的问题,郑芝龙岂能看不出来。

这些时日,不是没人拉拢他。

江南那边,也给出了不菲的好处,甚至,还许诺让他作为福建总兵……

然而……

一比起朱由检给予的,这就不算什么了。

今日的大明朝堂,他郑家人,可是身居高位啊!

郑家几兄弟,不光是他位居一省主官的高位,郑鸿逵更是一样深得陛下的重用。

再加上自己的儿子郑森,身为水师二把手……

江南那边,抠抠索索的好处,就是垃圾了。

“废话!”

郑芝龙瞪着眼睛:

“高杰一死,朱由菘就再无大将依仗。

从此,马士英、阮大钺,就要失势了!”

“大哥!”

郑芝豹迟疑道:

“江南发生了这么大的变故,咱们可要继续攻打大员岛吗?”

“打!

为什么不打?”

郑芝龙冷笑起来:

“拿在自己篮子里的,才是肉夹馍!

皇帝给咱们的许诺可不少,只要打下了大员,咱们就是一地封王!

咱们为什么不打呢?”

郑芝龙呵呵一笑:

“我去打大员,你去仙霞关!”

“仙霞关?”

郑芝豹愣住了。

“蠢!”

郑芝龙呵斥一声:

“虽然皇帝给了咱们的好处,可并不少,但是,皇帝终究能够掌握的,也就是湖广一地罢了,就连两广,都吃力的很。

皇帝能够给了咱们福建总兵的位置,可就是要咱们守住了福建呢!

咱们要是守不住,别说封王了,怕是连你我头上总兵的帽子,也要摘了去!”

郑芝龙是一个官迷。

这人眼光是有的,然而,当官的心思,却是太重了。

历史上的他,之所以能被清廷玩弄于股掌之间,就是因为清廷的不要脸。

出尔反尔的清廷,进入福建后,就将郑芝龙一家绑走了。

郑芝龙不是看不到这一点,而是——想要当高官的痰,迷了心窍。

而今,朱由检以“封王”为诱饵,郑芝龙可就好使的很……

郑芝龙烧掉了密信,当即就发出了消息——

尽起大军,准备渡海作战!

正月十五,就是大潮。

这些时间,郑芝龙已经将大员摸清楚了。

借着正月十五的大潮,必然能够出其不意,拿下大员全境!

……

北京。

尚可喜的奏疏,已经送达了京师。

许定国杀死高杰的事情,成了尚可喜的救命稻草。

他将这一切,都写成了自己的功劳。

而此时的京师,已经人心惶惶了。

袄儿都司的事情,已经传遍了北直隶。

纵然清廷拼命封锁,然而,在明军义师、暗探的宣传下,清军25万大军,全军覆没的消息,还是传遍了整个北直隶。

一时间,不但各处义师蜂拥而起,甚至,就连境内的百姓,都快跑光了。

迫不得已,多尔衮只好以顺治的名义,再次下达了诏书。

他先是承认了之前“圈地”、“剃发易服”是两项错误的政令。

然后,许诺今后再也不会圈地,再也不会限制百姓的穿戴。

甚至,还装模作样的发出严令——不准旗人再行捕捉奴隶。

狡诈的清廷,一如历史上那样,眼见形势不对,果断的开始忽悠之路。

然而,这个时空,终究是有了意志坚定之人。

朱由检那不满编的“畸形”中央,成了他一人意志的一言堂。

今日的新大明,只有一个声音。

在朱由检的主持下,大明的探子们,戳穿了清廷的谎言。

而眼见义师们打开了一处处通道,更是听说了汉都的繁华。

北直隶的百姓们,逃的更厉害了。

多尔衮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再加上鄂尔多斯的失败,一时间,攻击多尔衮的王公贵族、旗人、大臣,宛若过江之鲫。

甚至,就连多尔衮刚刚娶了大玉儿,戴在了脑袋上的“皇父摄政王”桂冠,也岌岌可危。

因为——大玉儿返回了皇宫居住。

虽然用的是思念儿子的借口。

但是,朝臣都知道,这是——多尔衮失势的预兆。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