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为何心惊

廖叔伯怔了怔,诧异:为何要这般说?

公子与我说,廖叔若是自称是罗长史荐任的武官,那日后定会职高尊贵,公子说他毕竟是年轻不压众,会让别人轻视了你们,一旦被轻视了,那就不好带兵了。春怜柔声解释。

廖叔伯略微点头,耳又听春怜柔声:廖叔,自称之事千万要记住。廖叔伯一怔,又点头道:放心,会记住的。

只见春怜又伸手取出了一叠纸文,递给了廖叔伯,柔声道:廖叔,这是公子嘱咐之事,廖叔看过之后,还是要给我的。

廖叔伯眼神有惑的捧纸观看,看着看着,他的脸多现惊色,过片刻后春怜才柔声:廖叔能够去做吗?若是不能,公子说不要勉强。

廖叔伯点点头,和声道:能够的,我再多看片刻。春怜点点头,却听一粗犷的声音传来。廖兄,可又什么事情要做?

廖叔伯一惊抬头,看了一眼,迟疑一下,才和声道:是有事要做,不过我们要先去拜见罗长史。

咳,有什么可拜见的,廖兄的小公子做事,怎么像个女人似的啰啰嗦嗦的。魁梧汉子不满的说道。

廖叔伯头一低不理他了,另一个是方脸汉子,在旁冷道:廖兄在做事,你瞎叫什么?魁梧汉子嘟囔一声,便一转身出去了。

半时后,廖叔伯将纸文还给了春怜,而春怜接回了纸文,却又给了廖叔伯一封厚信,廖叔伯已然明白的收好信,之后送了春怜离开。

然后廖叔伯独自离家去了半时,回来后唤了两个追随兄弟,雇车去了罗长史府,到了府门,自称是罗长史的远亲,门房不敢不报,最后,莫名的罗长史接见了来访的亲人。

廖叔伯独自进厅中,还见到了一个姿色艳丽的女人,他不认识那是三夫人,他谨慎的拜见道:小民奉举荐人之命,特来拜见罗大人。

罗长史一怔,便问他。你是何人举荐来的?是旅帅陈大人举荐小民来这入任为探马的。

廖叔伯恭敬回答。陈锦柏?他怎么会举荐了你来这里?罗长史立刻多起几分警觉,甚至身体已然站起,反应明显的,是要见事不妙的闪人。

大人,小民是不该来见了大人,是陈大人有了一件秘事,令小民来告诉的大人。廖叔伯恭敬说道。

秘事?什么秘事?

廖叔伯看向三夫人,立恭敬:大人,这位是?是我夫人,陈大人就是她向本官举荐的。

罗长史和声回应。廖叔伯转向三夫人拱了一礼,然后和声道:大人,昨日陈大人被皇宫里的一位大人秘密请了去,问了一些事情,若是大人想听,需要答应了小民一事,若是不想听,小民这就离去。

罗长史脸一变,和声:什么事?你且说来。小民曾经是陈大人父亲的亲兵,一直在京城混生,却在京街无意的与公子遇见。

如果大人听此宫秘,那小民就不能与公子认识了,因为公子现在肯定是被人监视,小民需要大人的举荐,去归属了公子为探马,否则宫秘一事,会连累到大人与公子一起获罪的。

廖叔伯恭敬说道。罗长史点点头,又坐下道:什么宫秘,你说吧。公子说,有一位大人问了定阳军中,格勇都尉以下的出名将官有那些,公子回答了七位,公子言,他怀疑是朝廷想要提拔了那些将官,而剿匪之军组建在即,很可能要用了那些人统军,公子不知道这一军秘对大人有没有用途,所故命小民来向大人禀告。

廖叔伯恭敬回答,有意无意的挑着眼,却见到罗长史的神情很是凝重。

过了一会儿,罗长史才问:那七位将官的名字,陈大人可对你说过?公子只言过三位,是刘大灿,张三,马十三,其中刘大灿是员悍将,心直刚勇,另两位则有将帅之才,公子说就与这三位有交情,小民也未曾听说,怕是说多了反而有害。廖叔伯恭敬回答。罗长史沉默片刻后,这才和声:你去吧。

大人,公子说他在京城无人可用,因此小民三人,加上其他的探马近卫官,皆请了大人下任。廖叔伯恭敬又说。

罗长史一怔,继而浅笑道:陈大人,却是谨慎之人,你去外面找管事的休息,明日与其他人一起去归属陈大人。

小民谢大人。廖叔伯恭敬的说罢之后,便退身而去。罗长史坐在椅上,望外的若有所思,片刻后,一旁的三夫人柔声便问:“大郎,这秘密可是有用?”

“有用的,而且是大用之秘,只是那个陈锦柏,他却是让了我心惊之感。

罗长史和声说道。”心惊?三夫人诧异道:是心惊,陈锦柏的心机太深,野心也大的很,他送这一秘密过来,是不甘心失去这么一大机遇,他是想通过我去建立旧时军中的人脉势力。

罗长史和声说道。大郎是说,他想让定阳军的那些将官,知道这是他举荐的。三夫人柔声细语说着。

那只是其一,其二应该是想让我,能够针对性的,提拔他所告知的这三人,在军中,正职和副职的差别是非常大的,他陈锦柏若是有恩于一军之统帅,那间接的等于拥有了隐形的军权支持,他的这一行为是在搏大,风险大,获益也大。罗长史和声解释道。

“大郎会怎么做呢?”三夫人柔声问道。

能怎么做,这个秘密对他陈锦柏有益,对我也是难得的机遇,但若是如此去做,那陈锦柏在日后,对我而言就会是不可或缺,他这个人心智太深,胆略太大,恐是日后难以掌控。

罗长史和声道。既然担忧,那就不要去做为好。三夫人柔声道。不能不去做的,这是一次获得了军力支持的机遇。

当今的靖皇陛下一向猜忌统军的将官,尤其是远方的军臣,他早就对定阳军有了猜忌之心,只是定阳军一直在与闽国大军争锋夺土,而且定阳军的节度使王大人,那是一位在军中威望极隆的军帅,是大功名臣,靖皇陛下根本就不敢轻易动他,不能动就只能是削权。罗长史和声说道。

大郎是说,靖皇陛下是想调走了定阳军的精英将才。三夫人柔声道。调走些中下层的将才,不可能有大的削权效果,靖皇陛下应该是想另任这定阳军节度使,而原来的节度使王大人则可能会降为副使。

罗长史和声道。降为副使,那还是动了呀,而且王大人有功无罪,只怕是军心难服。三夫人柔声低语着。

靖皇陛下当然知道军心难服,尤其是闽国虎视眈眈,他岂敢无罪降了王大人的军职,更不敢调走了王大人,所以他只能求个两全之法,只另任一节度使去分权牵制了王大人,而这个新任节度使的人选,只能是祁王有那个资格,祁王遥领节度使军职,完全的合情合理。罗长史和声解释。祁王遥领?不可能吧。

三夫人诧异道。没什么不可能的,祁王遥领只是个名义,事实上靖皇根本不会让祁王实握了军权,其实之前此事早就显了端倪,例如左英莫名的请求祁王殿下上请扩军,而我不得不附请,事实上就是靖皇陛下暗令的。

如今靖皇陛下允了祁王府扩军,但却让祁王府军去剿匪的为国分忧,分什么忧?不就是削夺了祁王殿下的军权吗?等剿匪之后,祁王府军自然能够去了定阳军,成为这定阳军的节度使牙军,而能够掌控节度使牙军的,只能是靖皇新任的行军司马。

罗长史和声解释。三夫人点点头,又听罗长史和声道:靖皇的想法发展会有两种方向,一是升调了那些定阳军将官来京归入剿匪统帅的麾下,之后再挟剿匪之功回去定阳军。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