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辛筝

封城第十天的时候死亡人数终于达到了峰值, 随后死亡人数一直下跌,近来跌到了个位数,预计要不了多久就可以解封了,辛筝却一点都高兴不起来, 每天梳头时头发一把一把的掉。

原因一, 流民越来越多了。

指望别的地方的贵族封城隔离是做梦, 全城隔离,贵族没什么,家里囤的粮食物资省着点用完全可以一整年不出门, 氓隶就不行了, 一天不出门干活就得饿死。

贵族敢封城,氓隶当天就能暴/动,除非贵族肯承担封城隔离时所有氓隶的口粮。

瘟魔的阴影下, 浮生百态甚为精彩。

大部分贵族选择了封锁边境, 不让外来者入内, 但除非内部没有任何染疫者, 否则这招等于慢性死亡, 瘟魔可不看血统不看老少,出现一个染疫者便意味着一座城的遭殃。

也有想控制内部的, 封城隔离, 但不管氓隶隔离时的口粮,因而上面颁布政令, 底下仍是该干嘛还干嘛, 哪怕有强硬的将封城隔离给落实了的, 快则当天慢则三天,国人暴/动。

最终瘟魔在混乱中得到养分飞快发展,满城哀鸿, 为了生存,所有人疯狂外逃....然后就不用多说了。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突变这种存在不论在什么群体中都是存在的,王侯贵族也不例外。

也有人封城隔离后包揽了所有人的口粮,然后发现粮食不够。

粮食不够的原因很复杂。

有辛筝去岁让虞去买粮食,虞太给力几乎买空了兖州市面上粮食以及大部分贵族的存粮的因素,但一定要找的话也还是能够翻出粮食来。

这个混乱的时代,家里囤着够吃至少一两年年的粮食是一个贵族最基本的素养。

但不要指望他们会主动交出粮食,相反,良机难得,大部分贵族都联手囤积居奇准备趁此机会狂捞一笔。

这种情况下国君与城主们想要粮食就只能冲贵族下手,而冲贵族下手....暴/动正在热情的招手。

一座又一座城邑在瘟魔的拜访中毁灭,氓隶四散逃亡。

人命不值钱,人口却是财富。哪怕馋人口,如今这种情况下也没几个人敢接收流民,财富虽好也得有命享受。

条邑

来者不拒的接收流民自然成了流民逃亡的主要目的地,而且条邑位于云水中下游,兖州的河流不是云水的支流就是云水支流的支流,流民往条邑逃非常容易。

到此为止辛筝也还顾得过来。

让辛筝吐血的是猪队友。

发觉疫疾后穷桑国的国君与权臣在搜刮了当地的财富后不约而同的回了安全的穷桑台,将才打下来的土地交给了一位贵族公卿打理。

流民通过云水来条邑必须经过原条国的南部,这位贵族很有创意的设立关卡向流民收取过路费,给不出过路费的就卖给奴隶商人。

辛筝收到消息时用膝盖思考都能预见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果不其然,民乱发生了,混乱中瘟魔以惊人的速度扩散,涌向条原的流民暴增。

原因二,王侯贵族们与蒲阪简直没完没了了,死抓着嗟的事不放一定要她给个让人满意的交代。

不就是奴隶造反干掉了主人还将主人全族卖了个好价钱吗?

至于这么大惊小怪吗?

好像没见过奴隶造反似的。

原因三,屋外正在下的雨。

雨太大了,也下得太久了,条邑地势低的地方街道上已是一片泽国。

云水如果是个孩子,必定是一个喜怒无常的坏孩子,除非发生旱灾,不然经常动不动就闹脾气泛滥。

位于云水沿岸的国家与城邑一直以来都深受云水泛滥之苦,辛国之前的疆域不是位于云水支流上游便是位于云水上游,云水泛滥离得很远,如今吞并了条原,云水泛滥自然也成了辛筝需要发愁的事。

云水就从条原的南边流过,且条原的地势北高南低,也就是说,条原南部相对于云水而言属于低洼地,云水泛滥条原南部很容易化为泽国汪洋。

辛筝也顾不上自己的隔离时间还不够长了,再次隔着帘子召集军官与文官一起开会。

三件事情分了个轻重缓急。

最不着急的便是嗟的事,辛筝明确表示自己不会杀嗟,王侯贵族们以及蒲阪方面的意见,让他们有能耐跨越几千里的距离来条邑找自己。

这一路上瘟魔肆虐,有人能勇敢的为了嗟的事找到条邑要一个公理,算她输。

既不打算堵天下人之口,自然

可以无视。

稍微有点急的是对涌入流民的安置,这个在前段时间已经拿出了章程。

在边境修建隔离村社,将流民分批关在村社的屋里隔离一段时间,确定没有染疫后将人先安排去修渠,等各地陆续解封后再从工地上分到各个村社聚落落户,按人头分地耕作。

因为全境封锁的缘故,目前还没有解封的地方,流民们都还在工地上修渠,但章程已经定下来了,之后只要按着章程来做便没问题。

但考虑到兖州愈发糜烂的情况,之后涌来的流民一定会更多,负责边境隔离村社的官吏要求隔离完了后让一部分流民留下来修建更多的屋子,参与隔离村社的消杀防疫等工作。

辛筝同意了,让官吏视情况留下一部分人手,凡是留下工作的人手,回头落户分地时除了土地还能分到一套农具。

为了推广牛耕,辛筝前些时间在条原颁布了一项政策。

从北方的辛原购买健牛到条原,氓庶以里为单位请购牛,考虑到牛的价格太贵,大部分里所有家庭加起来都未必凑得出钱,哪怕凑得出,也就买一两头牛。

因为井田制的关系,人族耕作田地生存粮食的主力是共耕,成百上千人合作耕一块巨大无比的属于贵族的土地。

只有在冀州一些因为井田制完全崩坏的地方土地私有才存在以家庭为单位耕作田地为生产主力的情况,辛筝并不打算效仿,冀州那是人多地少走精耕细作的路线才能如此,兖州是地广人稀,合作共耕反倒是最合适的,因而仍旧保留了氓庶的共耕传统。

只是以前是为贵族耕作,如今则是将整个里按人头分到的所有土地合在一起共耕。

因而耕牛农具之类的东西都是属于村社的公共财产,买自然也是整个村社出钱。

钱自然是不可能够的,一个里至少一百户人家,一千左右的人口,按人头分地,每人一百亩,相当于十万亩地,要忙得过来至少也得百十头耕牛。

把所有人卖了都买不起。

辛筝的解决办法是牛税,里聚请购了牛后不需要马上付钱,而是以后每年缴一笔牛税,牛税按人头分摊给每个人,一共缴纳十到十五年,这

期间牛生了犊都是里聚的公有财产,牛税也可以提前缴,因为牛税里是包含了利息的,若是提前缴的话可以少缴一些。

但因为分批从辛原购买耕牛再送到条原需要时间,因而不是请购就能马上领到牛,需要排队。

在抗疫中表现优秀的,辛筝许诺其日后落户的里聚优先请购耕牛并免掉一定的利息。

通过种种措施来调动氓庶的积极性。

“还有什么问题?一并说了。”辛筝道。

管粮食的官员道:“条原的粮食如今还是够的,但每个人都要隔离,随着越来越多的流民涌入,很快就会不够,今岁的耕作完全耽搁了,剩下的时间最多抓紧种些牧草必要时用于充饥,但秋季之后还有更加漫长的冬季....”

官员越说越脑仁疼。“臣想组织人手捕捞条泽与河流里的鱼获,冬季再冬狩尽量获取一些食物,但人手不够。”

辛筝问:“我给你足够的人手就能解决食物问题了?”

官员犹豫了下还是坦诚回答:“不能。”

辛筝沉默了一瞬,道:“鱼获的事等流民隔离完了你从流民中征集人手,冬狩时条原的本地人也没什么事了,届时再一并组织狩猎,你先拿个章程出来。”

比起遇到事情时安排人授予人便宜行事的权力,辛筝更喜欢底下人遇到麻烦的时候先拿个具有可行性的章程来给她看,然后她查漏补缺与批准,若是落实得顺利,便将章程给变成了固定的纪律,以后遇到同一类麻烦事都比着这个章程来。

官员是从辛原调过来的,很快应了喏。

辛筝道:“还有,在条原推行配给制,食物、盐这些生活必需品一律配给制,必要时,全国都实行配给制。”

辛筝说话的时候有小吏将配给制的章程分发给官员们。

九方燮在盗趾军控制地搞配给制搞了快十年,省了辛筝不少时间精力,完全不需要思考怎么做,让九方燮写一份奏章就行了。

虽然她这些年囤的粮食很多,但赶上这么一场大疫,鬼知道够不够,能省着点还是省着点好。

流民的安置需要发愁的问题一一解决,最后也是最重要以及最麻烦的——水患。

条邑经常变成泽国,因而历

代条侯都修了不少堤坝,但条国这些年的情况....除了与条邑息息相关的,别的地方的堤坝不能抱太大期望,修堤是大事,油水很足,很少有人不捞点什么。哪怕是辛国,谁敢从水利和道路建设中捞油水辛筝就杀谁全家,也仍旧有人前赴后继的捞,当然,辛筝也坚定不移的杀得人头滚滚。

堤的质量本身就不太好,这几年一直闹旱灾,条国对堤也就不怎么重视。

如今水灾来了,烂摊子都得辛筝来收拾,安排人组织隔离完了的流民和本地青壮去加固堤坝,鉴于大部分人口还在隔离,堤上的人手肯定不够。

辛筝揉了揉太阳穴。“让第二军和第三军都上堤。”

众人愣了下。

虽然是很缺人手,但让军队去上堤抗洪是不是有点荒唐?

“帝国似乎并无此先例。”一名官员下意识道。

辛筝道:“以前有没有我不知道,从今天开始有了。”

官员道:“可让军队去抗洪,如何指挥?”

军队可不是庶民,谁指挥得动?别一个不小心军队就造反了,水患可不比战场,战场虽然会死人,但命硬的话还是能活的,面对水患...堤若是崩溃了,管你命硬不硬统统都得死。

辛筝道:“设立临时抗洪司,孤亲自上堤指挥。”

不给人反对的机会,辛筝三言两语将临时抗洪司的人员都给定了下来。

理论上议事可以到此为止了,辛筝就不,很快进入下一个议题。

往哪泄洪。

云水流经三州之地,不仅穿过无数人族方国,它还穿过羽族,因而每回云水泛滥倒霉的是两个种族。

辛筝不在意云水下游的羽族会怎么样,但她得考虑中下游的沃西人族。

沃西的重要产粮地都在云水两岸,放任洪水淹下去,变成泽国的就该是沃西的粮仓了。

条侯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想当人王的辛侯需要考虑。

让洪水继续流下去,条原固然能保住,但会极大的损害到沃西的底子,运气好的话可能她明岁就能收到龙伯与羽族瓜分沃西的好消息。

辛筝只能抓狂的选择在条原境内找地方泄洪。

官员们为辛筝的议题惊了下。

“沃西在云水的中下游,但羽族在

云水的下游。”

让洪水淹过去,沃西是得倒霉,但羽族也同样啊,到时候同样有烂摊子要收拾,怎么可能跑来瓜分沃西?

长生种很长寿,但长寿带来的副作用是繁衍速度远不如寿命短暂的人族,这也使得长生种非常珍惜人口,如果有烂摊子要收拾都会优先收拾好烂摊子再对外战争,很难像人族一样遇到烂摊子便对外征战转移内部矛盾消灭冗余人口,无关君王的仁德问题,而是长生种这么干很容易自取灭亡。

为何最近的两千年里元洲的战争都是人族内部战争?不就是因为之前的种族大乱战中所有种族都损失了大部分的人口,人族靠着惊人的繁衍能力不过百年便恢复了人口,而长生种花了十倍的时间才恢复曾经的人口。

辛筝呵呵道:“羽族会飞,洪水很难带给他们多大的人员伤亡,羽族在云水下游也根本不种植五谷,他们种的都是蜜树,是乔木,除了蜜树,还种植了大量的森林,森林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我记得官序里有教,你们不至于这么快就还给先生了吧?”

正常来说河流的上游植被覆盖率比下游高,云水流域却是反过来的,因为下游生活的是羽族,下游只要是能种树的地方都被羽族给种上了树。

大水淹过去,还真不好说沃西和更下游的羽族哪个损失更大。

部分官员很想说那又与我们有什么关系。

条原与沃西很近,但也不是直接接壤的,两者之间还有不少国家,羽族想打过来需要不少时间。而且真瓜分了沃西,龙伯与羽族的联盟也必然走到尽头,只要处理得当,辛国还是会有很多时间的。

然而这些理由说服不了辛侯,她就要在条原泄洪。

辛筝控制疆域里最适合泄洪的无疑是条泽,因为前两年的旱灾,条泽的水线下降了很多,可以容纳不少洪水,但这也有个风险,若条泽容纳不下,那么洪水就会裹着条泽的水自条原继续往下游去。而条泽周围是原来的条国,如今的条邑人口最稠密的地带,一旦泄洪失败,条泽周围的城邑就全完了。

因而底下又给辛筝提供了另外几个选择,只一个问题,这些地方都有人居

住。

辛筝思考了片刻,选择双重泄洪。

先选一个地势比较低的地方写泄洪,干掉一部分洪水后剩下的再往条泽引。

理论上不管怎样的洪水,这样的双保险都是够了的,但为了以防万一,条泽的后头辛筝又准备了一个泄洪区。

决定了往哪泄洪后剩下的便是搬迁,将泄洪区域的所有人口都给迁徙,辛筝对此给的命令,甭管用什么手段,哪怕是把人给绑了拖走也可以,反正给她将当地的人给清干净。

条泽周围二十里所有村社也同样迁徙。

为了表明自己的决心,辛筝第二天就带着临时抗洪司的人上堤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