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于无所希望中,一步步找到道路

现在,金榜新的文字出现。

【所有人都在说无药可救,浑然之急,但是他们在努力】

【接下来,一个茕茕孑立的病弱之躯会登场,他叫鲁迅、先生是一位孤独者,一位笔刀锋芒、讽刺披露、昂首挺胸的民族脊梁。他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不遗余力地将笔杆指向腐朽与黑暗,扫清魑魅魍魉,冀望改造国民】

【他说,希望所有人摆脱冷气向上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不必自暴自弃】

【接下来,陈度秀坐船抵达魔都,抵达北平,开始寻找道路,他的儿子,陈延年,陈乔年在默默跟随】

【陈家人说:这世道烂透了,可不是我们厌恶愤怒的理想,我不想把投枪投掷人民,我爱这片土地,爱的深沉,我要找路,找到一条路,为此,陈家愿付出任何代价】

【只是啊,后来,这代价太大了】

【接下来,有位人见人爱的大胡子先生李大钊,他永远都那么雷厉风行,无畏一切,身躯巍峨,永远在最前方面对一切危险】

【他说,你们先离开,去找路,最危险的地方交给我,我来】

【谭嗣同先生,陈天华先生,数不清的先生们已去,接下来继承者为我】

【接下来还有来自湖南的读书人.....】

【还有谭嗣同的学生....】qupi.org 龙虾小说网

【还有五湖四海,立志于创建一个真正为民,适合本国制度的国家】

这一刻。

三国。

如今高居丞相之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看着金榜,变了脸色。

“居然还不是最巍峨的时期!”

从金榜现世到如今,他看到了一批又一批创建大国之辈。

当初他以为谭嗣同那一批变法之辈,便是创建大国的巅峰。

谭嗣同死去之后,他又以为孙先生才是乱世破局之人,民国便是那个所谓的巍峨大国。

想不到,现在还不是最巅峰的。

连那条道路,都不曾找出来。

这个时代,何其震撼!

另一边。

大汉。

汉高祖刘邦抬头,神色惊叹。

即便已经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成立了所谓民国,革命还未结束吗?

站在他身后,韩信深吸了一口气。

“这个时代,到底会进入何等层次?”

与此同时。

大明。

那位孤身一人走了二十余年的张居正,苍老的眼睛激动的看着金榜上一个又一个人物,仿佛踏出历史,震撼至极。

“这个时代不逊色于三国。”

这是,中华群星闪耀时!

而彼时,金榜盘点还在继续。

【1912年1月的14日,凌晨,光复会创立者之一,陶成章被刺】

画面出现。

中华民国的成立,象征着一个全新的时代到来。

三十四岁的年轻身影,透过窗台,远远的看着,泪流满面。

他一个人在阳台上高举着双手,奋力高呼,连嗓子都带着嘶哑。

“成了,成了!”

他自己都已经记不清,为了等待这一天的到来,他们到底挣扎了多久。

可就算是死,也要找到一条路。

今天,终于成了!

至少革命有了希望,人民自己的国家的希望。

下一刻,剧烈的枪声响起。

那是叛徒内斗派来的暗杀。

医院内,陶成章挣扎着起身,胸腔的疼痛,撕裂,血流如注。

可他不在意。

他看着手里颤抖攥紧的报纸,看着窗外,终于,无力的滑落,躺在病床上。

大口大口的喘息,加剧了血液的流逝,他知道,自己快要死了。

可是,他不甘心,他真的很想看一看这个民族的未来。

他一个人自言自语着,声音逐渐微弱。

“如果真的有那个伟大的国家,你们一定要告诉我。”

“告诉我!”

这一刻,他瞳孔逐渐涣散,但他还在低声开口。

“我这一生的,最快乐的就是反清,曾两次刺杀慈禧,四次杭州不归。”

他没说了,像是回光返照,眼底带着哀求,艰难的看着病床边的其他人。

“一定要给我烧一份报刊......一定。”

他太像看到那个时代了。

但最终,他倒在了黎明前的黑夜。

这一年,他三十五岁。

【陶成章,光复会创建者之一,少年反清,两刺慈禧,东渡川崎后,破衣敝屣奔走革命,民国创立,他拒绝接任浙督,继续准备北伐,最终死于内斗,逝世于魔都广慈医院】

——————

而彼时。

金榜上,文字依旧在出现。

【1912年2月12日,清朝踏入了最后的末世,光绪慈溪死后,年幼的溥仪进行了最后一次朝见礼仪,两千余年的封建王朝,彻底被推翻,年幼的溥仪复杂的看着关闭的宫殿大门,自今日起,他知道,他不是皇帝了】

【革命爆发,海外异族明白中华革命兴起,无可阻挡,于是开始扶持袁世凯,企图继续延续自己在中华的利益,魔都谈判,孙先生拒绝后,继续制定北伐计划,立宪派,海外异族,旧士绅联合抵抗革命】

【1月22日,孙先生表态,皇帝退位,袁世凯赞同共和,自己可以辞去职务,让位袁世凯】

画面出现。

这一刻,穿着军服的袁世凯笑了。

他先两面颠覆清廷,后天投效海外异族,联合旧时代士绅,不要尊严的形成了割据,强行压迫革命党,之后又靠着北洋军心腹煽动情绪,一路走来,步步算计,这一生,终于达到这个目的了。

看着眼前这片恢弘建筑,和刚刚发布的赞同民国通告,他笑的肆无忌惮。

“这才是我的天下!”

金榜上,新的字迹继续。

【1912年2月13日,异族虎视眈眈,随时准备更深层次侵占中华,随时可能借机武装干涉中华,拒绝承认临时政府,扶持袁世凯,袁世凯在清廷和他们之间威胁利诱,同时临时政府内部也存在立宪派和旧官僚】

【很多革命党人认为如今革命成功,开始妥协,争权夺利,对袁世凯与海外异族抱有幻想】

【孙先生宣布辞去大总帅职务,交由袁世凯担任,但要求他必须坚持共和】

这一刻,孙先生抬头,他看着如今的民国,只有复杂,袁世凯周旋在各个势力中,与异族互相利用,压迫革命,威胁中华,他只能主动让位。

他从不在意位置,可他不能让革命失败。

如今中华没有清朝,民国一旦告破,山河危矣!

让位,是革命的大义,也是唯一的选择。

他抬头看向天空,依旧昏暗,压抑的让人无法呼吸。

希望能好吧。

而彼时。

大秦。

嬴政摇头,不再看了,眼里带着几分慨然。

“他们压不住的,这个时代太腐朽了。”

“这个叫袁世凯的所作所为,只为利益,他从不在意国与家,甚至自己的尊严。”

“孙先生看错人了。”

另一边。

明朝。

崇祯皇帝罕见的没有批阅奏折,而是注视着金榜。

“清廷完了,可你们新创建的国,能撑住吗?”

“海外异族,国内割据,太混乱了啊。”

与此同时。

北宋。

太祖赵匡胤虽然面无表情,但眼眸深处仍是藏了一丝可惜。

“他们真的在这样的乱世建国了,可时代的腐朽,不是他们能撼动的。”

天空中,盘点继续。

——

【第一次革命结束了,1912年3月3日,同盟会改组为公开政dang】

【金陵召开同盟会全体大会,通过新总章,推选孙先生为总帅,黄兴,黎元洪为协理,汪精卫为总务部主任,张继为交际部主任】

【同年8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dang,为创立民国成立至今,先后十次组织起义,终于首次成形】

【1912年,孙先生成为总帅后,下令劝禁缠足,为男女平权做出了第一步努力】

【海外,意土战争,意国首次在战争中使用空军,成为新时代战争的开端】

【鹰国皇家邮轮泰坦尼克号,撞击冰山沉默,造成史上首次大型海难】

【7月9日,西方各国开始大肆发展海军,加强向各国推进侵占扩张的步伐】

【海军的力量开始让刚刚结束了第一次全球性各国大战的世界,笼罩在战争即将到来的压迫感中,同时也成为第二次战争的原动力】

——

这个时代,全球都在发生巨变!

现在。

大唐。

号称军神的李靖刚刚率领大军抵达东突厥边缘。

营帐内,他看着金榜,眉头紧皱。

“麻烦了,异族这么强。”

“看来中华如今的混乱,还只是开始。”

尽管他并不知道后世的军事实力,但能够肆意瓜分中华山河的西方异族,如今还在一步步加快步伐变强,显而易见。

北宋。

统帅大军,奔赴北地的宗泽苍白的头发随风扬起。

同样,他也看到了金榜上的全球变革。

这一刻,年迈的读书人叹息着。

“在这样的乱世,建国当真艰难,到底何人能力挽狂澜,真正独断一切?”

——————

如今。

金榜盘点还在继续。

【为防止袁世凯一家独大,建立北洋军效仿清廷独断,使革命成果付诸东流,各个党派积极参与,提出会和,维持一国党政之兴】

【1912年8月11日,同盟会,统一共和党,国民公dang,国民共进会等五个政团汇聚于京城,商议党派建立】

【13日,会议现场宣布,共和之制,国民为主体,为使人不忘其义,更名为国民dang】

【8月25日下午,国民dang正式于胡广会馆举行成立大会,孙先生亲自主持,宣布五个政团正式合并为国民dang,促进民国政治进行,化除畛域,毋歧视异党,毋各持党见】

【同时通过政见宣言,主张促进政治统一,发展地方自治,维持国际和平,自此,国民dang孙先生,黄兴,宋教仁等正式成为理事,阎锡山,张继等三十人为参议,正式成为国内第一大党派】

【1911年,革命党人首次起义胜利后,章太炎提倡解散同盟会,与立宪党人站在一处,并提议不可事事更张,定都京城,反对限制财产,平均地权】

【袁世凯上台后,章太炎对其抱有幻想,推荐用人似乎认为同盟会没有人才,应效仿大汉,大唐任由前朝旧官僚,得袁世凯东三省使之头衔,欲兴办实业,但遭遇不批财务,目的落空,生出失望辞官之意】

【孙先生与黄兴举兵讨袁,章太炎认为两者一丘之貉,应当以黎元洪等清朝旧官僚当选总帅,才有希望,后冒险入京师,遭遇袁世凯囚禁,数年之后,袁世凯死,才被放出】

画面出现。

这一刻,章太炎先偏军阀,后偏旧官僚,期待尽数落空,他迷茫了,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很绝望。

他正在给自己的学生周树人写信,告诉他,一定寻找到路,他和孙中山先生都没找到。

——

窗外似乎要下雨了。

他知道,或许周树人这些年轻人才是真正开始正确探索道路的一批人。

清朝灭亡,中华民国。

一切都只是开始,现在才是奠定缔造大国的时代。

——

彼时。

大明。

锦衣卫统领陆炳看着金榜画面,神色复杂。

他背负双手,慨然叹息。

“开始了。”

“果然如此吗?这个时代,并没有结束,那个大国,也还没有建立。”

“所以,能从如此逆境崛起,究竟是一群怎样的人?”

另一边。

大明。

清流之首的徐阶虽然已经老迈,但仍是抬头注视着金榜。

与严嵩一派这么多年的倾轧,他怎么会不明白党争之利害?

此刻看着这个混乱的时代,他摇了摇头。

“我就说民国无法力挽狂澜,需要一个真正的伟大组织。”

“只是,这个国民派系,会是对的吗?”

没人知道。

金榜上的画面开始流转。

时任交通司司长的蔡公时看着国内的混乱,将眼前的资料放到一边。

他攥紧了手中的笔杆,深吸一口气。

“袁世凯是错的,民国并没有成功,革命也还没有成功。”

“还要继续,不能停下!”

另一边。

如今身在川崎大学内,留着胡子的李大钊看着民国传来的新闻,闭上了眼睛。

他狠狠捶打着桌面,带着怒火。

“一个国家,两种政权。”

“依靠异族,卑躬屈膝,这算什么革命成功!”

“错了,这条路走错了!”

他目光落在自己刚刚正在撰写的革命文章上,连饭都来不及吃,提起了笔。

这一刻,他目光深遂,愈发积极努力。

他必须为中华找到一条全新的道路。

彼时。

如今身为民国教育部佥事的周树人,也接到了老师的信笺。

这一刻,抱着资料走路的他泪流满面。

“政权分立,旧官僚,立宪派当政。”

“这不是人民的国,仍是专制。”

他抬头,泪眼模糊的看着面前的天空,压抑至极。

“中华的道路还没有找到,民国走错了,我们必须找到一条全新的道路,一条适合中华的道路!”

——————

端午看书大优惠!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6月22日到6月24日)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