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传承也算修炼?

欧阳旭缓缓地站了起来,目光深邃,仰望着浩瀚无垠的星河,俯视着那下这片熟悉而又陌生的神现大地,心境通透,飘过一丝若有若无的感悟。

“嘶……炼气的突破好像只靠勤奋修炼就可以了吧?那感悟是咋肥四?”欧阳旭嘀咕着,心念一转,突然感受到了莫名的恐惧。

“算了……接受了再说吧,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欧阳旭熟练地敞开心扉,迎接新感悟的到来。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欧阳旭心底忽然响起一阵空灵的声音。

“我擦,佛系的论调?”欧阳旭一惊,终于知道自己莫名的恐惧出在哪里了。不过……虽然在道系上自己贼倒霉,但是在佛系上升级……可能……应该……不会被雷劈吧?

“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那个声音似乎并没有了解到欧阳旭的恐慌和侥幸,没有任何感情地执行着它的任务。

“轰!”远处传来炸雷般的巨响。

欧阳旭连声苦笑道:“我就知道,但是佛系的劫是啥来着?”

“有人叫劳资?嗯……他应该听不见吧?”地平线上,一个震耳欲聋的声音响起。

“唉,大哥!有话好好说啊,这……这个您咋就来了咧?是不是搞错人了?”

“对豁,俺为啥子来啊?还有,你为啥能听见我这么小的声音?”

欧阳旭这个时候也注意到了,街道上的行人对于那个声音似乎置若罔闻,好像他们根本听不见似的。

“独立空间?”

欧阳旭当年翻图书馆的时候翻到了点关于独立空间的记载,今天一看,还挺相似的。

“嘿!小伙子懂的还挺多的,俺到底是为啥子来的咧?”

突然之间,欧阳旭感觉身体被一只大手猛地一推,破窗而出,以七马赫的速度迅速向前方飞去。绕地球七圈后,自己原来起飞的地方居然隐隐约约看到了一个巨人的虚影。

欧阳旭发誓,这种劫数跟图书馆里的书上讲的完全不一样。特么居然是用人执法的!天道都这么皮了吗?

“哦!我知道了!我是来劈你的。劈成啥程度呢?外酥里嫩,口感润滑,入口即化……”那个巨人虚影似乎一点儿都不在意形象,流了半嘴的哈喇子。

欧阳旭的脸立马就黑了,就算同为吃货,自己好歹也是吃雷!雷可不是生物啊!虽然有成精的可能,但是没有任何有机生命的特征啊!按照巨人这个样子,可是要恰人的节奏啊!

“咳咳,”巨人虚影看到有人来了,赶紧擦干净哈喇子,但是身体却很诚实地舔了舔嘴唇,“你应该就是渡劫者吧?我先公布一下注意事项,渡劫试炼只要把我分身干掉就成,而只要出以此地为圆心,三百米半径的圆等同于弃权,直接判定失败。我的失败最多也就被天道老爷子批一顿,而你的失败……嘿嘿,可就没这么幸运了。所以说,好自为之吧。”

“喝!”

欧阳旭先下手为强,因为实在不知道虚影是个啥子形态,只能自己以身犯险,试探一番。

巨人眉头微微一皱,随即坦然道:“怪不得天道老爷子提醒我不要轻易动怒,原来这个世界礼崩乐坏了啊,开战前都不讲究礼仪,这怎么能行呢?不过既然缘法至此,必有深意,吾既已瑧非想非非想处天,何必看山不是山呢?”

欧阳旭使出全力的一记重拳结结实实地落在了巨人的肩背上,爆炸般的响声塞满了他的耳膜,仿佛万籁俱寂,又如同千般雷鸣,然后——巨人转过身来,轻挑起小指,欧阳旭的身体如无根之萍般飞出了百米之遥。

没办法,如果说欧阳旭的力量是一滴水的话,那么巨人本体的力量就是整个跨越十万光年的大神现系!就算不是本体,而是虚影,也相当于长达零点六七光年的小神现系!

这是实力上的天差地别,依靠个人的技巧不可能挽回的天差地别。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欧阳旭急中生智,想到了一个自己虽然会灵气枯竭却有可能保全性命的办法——放出大召唤术。

文公此人,一生有三个最大的贡献。即写出了拼命的诗句、弘扬正气及大召唤术。本来文公根本没有搞出大召唤术的意愿,但是为了弘扬正气,写出了一篇旷古绝今的名作《正气歌》,不得不举例子,信念太强,自然也就成了召唤术。

“一击车中胆气豪,祖龙社稷已惊摇。如何十二金人外,犹有人间铁未销?”一个如同亡命之徒,却浑身上下又散发着儒雅气息的人第一个走了出来,手中拿着一条流星锤,屹立于欧阳旭和巨人虚影之间。不难猜想,他就是那个博浪沙失败的张子房。

“哈哈!公羊生子又如何?关押我一十九年之久又如何!吾乃大汉使者苏武!”苏武身体有些瘦弱,但是双眼间也隐藏着不可一世的锋芒。

“吾,宁死不降!”一个无头身躯竟然发出了声音,瞬间拔出了腰间的剑,不屈的尖锐与剑锋直指巨人虚影。

“吾乃大唐之臣,巡!”张巡从背后取出一把长刀,另一只手手执长矛,随后又缓缓走出一匹马,迸发出冲天的战意,“死战不退!”

“死战不退!”张巡后面骤然间爆发出山崩海啸般的回应,冲出来一支约有七千人的精锐部队。

“先帝创业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危急存亡之秋也……”单看台词,欧阳旭就知道这个人一定是诸葛孔明。

孔明拿出一把扇子,又摆下一盘棋,“世事如棋,众生若子,置身事外,方可不被立场所迷惑。但是……”

孔明极目远眺,望向长江北岸的一个城市,“吾必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