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井率他们用村民的马车把鬼子尸体送进炮楼后,有人提议干脆一把火把炮楼烧掉。

井率笑笑:“烧他干啥,让他们费劲儿埋去吧!”

这一仗之后,井率在士兵们心里的地位就牢不可破了。

和大部队汇合后,他们不费吹灰之力地又端了磨盘村的炮楼。

继续向南,天已经擦黑了。

一排长从身边走过时,井率问:“你不是想把大李收进来吗?咋又改主意了?”

“我问了,他想参加游击队。”一排长不无遗憾地说。

这个答案,是意料之中的。

跟着大部队从被走到南,从南转战西北,又回到了北边......

逃离日军炮火袭击的阵地后,陶平安他们又遭遇了一队鬼子的追击。

兄弟俩没命地往树林里钻,任凭子弹在头顶、身边“啾啾”地响:“跑!就是死也不能当俘虏!”

陶平安一直拉着弟弟的手不肯松开。

终于,身边没有子弹响了,他们也再跑不动了。

瘫在烂泥里,回头看,身后还跟着习富。

“我们想回家,我家在山坳村,当年我们弟兄俩到山外玩儿,先是被抓去挖壕沟,后来又被拉去打仗,家里人还不知道我们的死活呢!”平安对习富说。

习富的家在山东,他是被家里抓出来当兵的,他不敢回家,怕当逃兵连累家人:“我跟着你们回去,等过一两年我再回家行吗?”

陶家兄弟因为没人知道他们被拉去当兵了,所以他们不会被以“逃兵罪”枪毙。

千辛万苦回到家,爹娘都还在,就是没有劳力,家里更穷了。

看到两个儿子回来,爹娘高兴得眼泪跟瀑布似地哗哗流。

兄弟俩对外都说是被土匪绑走又逃回来了。

自小在这一片长大,他们知道离村子不远的山上有个举犊寨,寨子里有个观音洞,据说那是明军的兵器库。

后来观音洞倒塌,巨石堵住了洞口。

但是他们知道,还有一个非常隐蔽的洞口,人住在里面冬暖夏凉,还很安全。

他们就把习富安置在洞里,三人常常会偷袭一下落单的伪军,三五个鬼子汉奸什么的,截获的武器、钱粮都藏在洞里。

北边是举犊山,翻山出去最少得走四个小时;观音洞西边儿就是那一片沼泽,他们每次外出都从沼泽地走。

沼泽地是一片禁区,无论人畜都不擅入。

他们敢走,是因为习富懂得:“脚底下绑上木板,两手拄着木棍儿,增加浮力脚就不会陷进烂泥里。”

几十米的沼泽地,他们像滑雪一样十几分钟就过一趟,然后把木板藏在草地里,既安全,又省得翻山越岭。

知道井率的经历后,习富说:“连长,你现在还是到观音洞躲躲吧,前面所有的城镇都会在抓你们,不为自己,为了爷爷和叔,你也该躲一阵子。”

习富心思缜密,心眼也躲,和他粗糙的外表完全相反。

看到外甥在逃难时能遇上旧部下,黄檀的歪脑筋又开始转了。

井率以前是他们的连长,但是现在可是投奔他们的,听他们说的意思,他们三个已经算是落草为寇了,那肯定先来的做头把交椅啊,看这情形,井率只能排第四了?

不行,必须得树立外甥的威信啊。

于是,他继续沉浸在井率刚才的杀人场景中,煞有介事地说:“刚才的一幕,让我想起了李白的侠客行,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壮观啊!”

别人不知道黄檀的意思,二爷爷和井率立刻猜出他撅尾巴想干啥。

“连长!厉害!我们三个为了安全都起了外号儿,我叫飞虎,如意叫飞龙,习富就叫媳妇儿,您干脆叫十步郎吧,又霸气又威风!”陶平安笑呵呵地说。

正中黄檀下怀,他还继续起腻:“以后,也不要叫他连长了,我看他年纪最大,你们叫他哥吧?”

说完有点不安地看习富,习富立刻说:“我长得面老,我其实才二十二岁!”

黄檀忍不住啧啧:“我还以为你跟我一辈儿呢!”

一直冷眼旁观的二爷爷看出来,这三个人是真心对井率心悦诚服,所以黄檀那一出就是画蛇添足。

他们说得对,现在风声正紧,很快这些鬼子的尸体也会被发现,现在回井家庄,确实风险极大。

见二爷爷同意到观音洞暂避,如意他们乐坏了。

赶紧从草地里摸出六根他们拄得很滑溜的棍子,拿出自己穿的木板帮他们绑脚下。

那边平安已经又砍了几根棍子,从一个树洞里拿出几块木板儿,见井率看着自己笑,他笑着说:“有备无患,俺们在这一块儿藏了好多木板呢!”

边走,习富边说:“连,哥,我在洞里闲着没事儿干,又发现一个洞口,咱们现在那是狡兔双窟,你们一去就知道那洞有多好了!”

说话时,敏感的习富一直盯着井率看。

他总觉得自己的连长跟过去不一样了,过去他虽然作战勇敢,身先士卒,但是走在他身边是温暖的,现在为啥感觉他冷飕飕的。

还有他刚才杀鬼子的时候,鬼子自然该杀,但是他为啥显得那么狰狞可怖呢?

观音洞像是一个大河蚌,两边低中间高,即便倒塌了一部分,洞内藏百十号人没有一点问题。

因为曾经做过武器库,洞内很干燥,洞顶人工开凿了数十个一尺见方的天窗,即便下大雨,雨水也会很快顺着水道流出洞外......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