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 实地考察 -

第二天傍晚, 贺一鸣才见到阿姨,阿姨刚进来还没换衣裳,贺一鸣便忍不住叫她过来与她谈话。

要说这个阿姨, 最近做菜手艺突飞猛进, 搞得有时候贺一鸣都不想出去外面酒店了, 总惦记这阿姨轮值做饭时回来吃。

本想着绕两句,再进入正题, 没想到这阿姨倒是个实诚的,当场表示她最近做饭好吃不完全是因为厨艺有长进。

“我今年接触到厨房, 买菜时都尽量在市场上买有机菜, 人家农户有机种植出来的菜和粮食, 味道就是好。”阿姨道。

贺一鸣愣了片刻, 也没想到这阿姨真是一点儿心眼子都不带藏的,干巴巴笑了两下, 就直接问起昨天那小苹果是打哪儿买来的了。

结果阿姨却又直勾勾看着他:“不是您昨天晚上让我从您后备箱里拿出来的吗?”

“哈?!”贺一鸣有些愣, 他后知后觉想起那小苹果应该是昨天王绪送的。

阿姨:“我拿回来闻着味儿挺好, 洗了尝尝味道感觉特别像是有机种植出来的,就洗了摆在餐桌上了。”

贺一鸣仔细回想,好像昨天王绪跟他叨叨半天, 就是聊他们村最近搞有机种植的吧……

于是,贺一鸣的电话就这么又拨过去了。

电话里,贺一鸣聊起来倒也坦诚, 笑眯眯道:“王绪, 我这也算是打脸啦。”

这话一出,王绪眉毛梢儿都飞扬起来了。

“有门儿!”王绪捂着手机话筒,冲于歌比划一个口型。

这下,于歌也算是放下心来, 指指厨房方向,走去做饭。

这一通电话聊下来,电话这头儿的王绪那叫一个喜笑颜开。

一会儿,电话结束,正好于歌也端着两碗面出来。

王绪挂了电话,两眼亮晶晶的:“明天贺一鸣要来咱们村,大早上就过来。”

于歌从善如流:“那我等会跟文哥请个假,一大早就过来的话,咱们得招待他早饭吧?”

“不用说,肯定三餐都得管上,他来就是实地考察咱们村的有机种植产业来着。”王绪道。

于歌:“我等会儿去文哥那边,跟他要些杂粮回来就泡电饭锅,预约上明早的杂粮粥。”

想想上次在林煜文那儿吃的杂粮粥,啧,喷香软烂!王绪一直念叨着今年再收成杂粮豆了,还要再买些呢。

王绪只顾着想主意,连碗筷都没顾得上:“那行,我这就去跟王伯他们打个商量,明儿中饭晚饭让他们管。”

毕竟他们家里头,于歌白天都在林煜文那儿干活,而他也想来早出晚归,家里就没喂过什么牲口,肉菜还得靠王伯他们。

夫妻俩就这么商量半晌,匆匆扒两口饭便各自分头行动。

难得于歌今晚没留饭,但没想到她杀了个回马枪,八点多时又骑着电驴回来了。

“怎么,手机忘了?”林煜文有些好奇。

于歌本本分分把事情这么一讲,林煜文瞬间就理解了。

想想王绪搞农机租赁也是村里这两年一大事业,上百万的投资呢,比他现在这农场还下血本。

林煜文想也没想:“中午干脆把人送我这儿来呗,要说丰隆村有机产业的头号标兵,非我莫属啊。”

况且他家还有过招待市局大领导的经验,就连市大领导都对他这儿赞不绝口,招待个湍市富商那不绰绰有余?

总之,于歌听后忙又给王绪打电话,王绪一听喜出望外,隔了老远林煜文都能听到手机那边王绪激动到破音。

第二天一早,贺一鸣果然早早驱车前往丰隆村。

毕竟王绪一开口就是一百万,就算贺家家业再大,牵着这么多的钱贺一鸣还是得谨慎再谨慎。

他打算在丰隆村待上整一天,从早到晚详细观察这个村里的人情世故和风土面貌。

都是生意人,贺一鸣清楚知道一方水土一方人,有些村子就是活该发展不起来,总有几个坏老鼠在粥里拉屎。偏偏村里人还管不住这些坏老鼠,这才是最可怕之处。

贺爸早年前从私家矿转到去搞物流时,也听说水果产业马上就会热起来,毕竟也是做过详细市场调研的,知道人们生活越来越红火,在解决温饱问题后像水果这种餐后副食消费肯定也会上涨。

而且湍市这个地方不论是土壤条件还是气温气候,各方面都非常合适种橘子。正好橘子也是秋冬天结果,正好还能赶上年集那一阵消费热潮,总之,在湍市搞大批量橘园肯定是个好生意。

贺爸差一点点就栽进去搞果树种植了,但就是听说一外地老板跑到湍市某个乡镇搞种橘子,本来来之前说好了,当老板的先种,赚了钱就带领当地村民一起种橘子致富。

可村民也不知被谁蛊惑,总认为那老板种的橘子就是他们村的橘子,外地人稍微言语不留意得罪村民,就有人天天砍他家水管、偷线缆,再或者就是往他家水井里投毒,橘子成熟后村民一窝蜂上去抢摘橘子拿去卖,那老板血本无归之下引毒自尽。

自那之后,贺爸再也没说过一句去种橘子的话,又琢磨两三年才改行去做了物流。

当然,物流业中间也是黑幕重重,可好歹管理起来比那些愚昧无知的村民要好得多。

来的路上,贺一鸣都想好了他的考察方向——人心。

昨天晚上,贺一鸣就已经做好关于丰隆村这些年的功课了,自然清楚之前也有个老板想去开发最后却也因为村民下黑手而败退。

但王绪也说过,他就是丰隆村本地人,当年下黑手的那俩混混早就被送进去了,而最重要的是,本地人在本地做生意,不怎么怕本地混混。

一早上七点钟抵达目的地,王绪于歌已经早早站在自家门口翘首以盼。

贺一鸣下车,二人便对他热情款待。

先是给贺一鸣讲了他们现在的住房,接着又指了指不远处的老村址。

王绪:“新村住的人少,咱们先进屋吃饭,等会吃完了我带你去老村瞧瞧。”

贺一鸣还想坚持先去村民地里看看情况:“不是说农民种地的话,都是一大早起来先下地干活吗。”

王绪呵呵一笑,道:“那你要是想看清早那阵子,可太晚咯。”

看贺一鸣奇怪,于歌也笑着为他解释:“早上大家都忙着摘最新鲜的菜,赶着六点钟早班车去市里摆摊呢,现在都七点多,地里肯定没人。”

听说这样,贺一鸣便不再坚持,笑着顺遂二人进去吃饭。

王绪二人住的算是政策性保障住房,房屋建设相对比较紧凑,客餐厅一体并不大,三个人坐便已经差不多了。

虽说这边住室环境一般,但相比于这顿简单但风味独特的乡村早饭来说,简直就不值一提了。

咸鸭蛋腌得刚好,蛋清微微发咸但并不苦口,蛋黄就漂亮得多,流沙还带着油,吃起来特别香。

主食有粥也有饼,饼子明显是蔬菜饼,由各种青红蔬菜丝混着面粉和鸡蛋煎烙而成。蔬菜丝上还有一些焦褐色的糊,吃起来先是浓浓的鸡蛋面粉香气,随后咬开咽下又是清爽的蔬菜的回甘,特有一番风味。

还有一道炒青菜和糖拌番茄,听王绪介绍,都是叔伯家自己种的有机菜,一点农药化肥都没用。

贺一鸣吃着,果然青菜爽口,番茄酸甜软烂,一点点砂糖颗粒偶尔会在舌尖炸开,就像是夜空中突然爆炸的烟花,别有一番滋味,很是新鲜。

当然,吃到最后,贺一鸣忽然发现,简简单单的一碗粥,明明才是压轴之物!

粥被炖的软烂至极,淀粉糊化作用下,每一粒杂粮豆子都互相胶粘着,咬下去时,有的舌尖一抿便轻松成沙,有的还得轻轻用后牙抿摩后又轻松化开。

细细品尝之下,每一种谷物都有各自的风味,就像是绿豆黄豆便是面到极致,黄豆则有着淡淡的豆味儿,花生应该是有生熟之分,生的是花生的香,炒熟后的花生怎么吃都有一股淡淡的油香……

最让贺一鸣喜欢的是里头竟然还有炖到软烂但也粉糯的荔浦芋头!外面已经炖到化沙,一抿即开,但里面还是保持干爽的粉,咬起来既有芋头的香,更让人沉迷于这美妙的口感。

“嗝——”一顿饭吃下来,贺一鸣是完全吃撑到了。

但他打完嗝稍微腾出来点,还是想问:“这粥?”

于歌笑道:“这粥是我在干活那东家自己种的杂粮和豆子,昨儿我才跟东家讨来的呢。”

“芋头也是?”贺一鸣顿时对于歌的东家,起了浓厚兴趣。

于歌笑笑:“是呀。说起这芋头,还挺有意思呢。”

她把林煜文种芋头是为孕期血糖一直居高不下的妻子,但还不等他收获,银朱已经顺利控制下血糖并且平安产下一个漂亮小女孩儿的事儿说出来。

贺一鸣这下更对林煜文此人感兴趣了。

王绪见状,笑着道:“中午咱们就能见到,他也算是带领我们丰隆村走上有机种植的大恩人呢,村里老老小小见到他都很尊重他。”

说实话,贺一鸣是很想见见这位于歌东家,可王绪既然话都说到这儿了,一直追着问也没意思,便按着他的安排,上午在农户家地里来回转转。

很明显,王绪有跟他们提前打过招呼,但好像也没起太大作用。

村里人都知道有个老板要投资王绪,但他们并不清楚王绪跟他要多少钱,要干多大的项目,只是见了贺一鸣都礼貌性的笑笑,只有几个脾气特别外向的叔伯见了,会跟贺一鸣多唠上那么几句。

一圈儿转下来,王绪感觉整个丰隆村的村民好像大多脾气也都还好,便问起之前投毒那混混。

贺一鸣:“按理说,应该也差不多要出狱了吧。”

王绪点点头:“是出狱了,不过他们后来都没回村里,王伯他们算是在村里比较有地位的老人了,不待见他们,见他们回来就朝他们吐口水……再加上山下生活更丰富多彩,后来也就没见他们回来过,顶多也就是能领到钱了跟村书记发个银行账户。”

一会儿,王伯也过来了,听二人聊起那俩混混,他是气不打一处来,还后悔不迭:“我们当初是不知道,要是知道后果那么严重,一人一棍子直接把他俩打死!”

贺一鸣吓一跳,赶紧看向王绪。

王绪干笑两下,让王伯别吓着他朋友。

贺一鸣之前也听父亲讲过,一些村子里宗族观念比较浓厚的,还会有祖宗宗法凌驾于现代法律之上。

之前也就是听老爸那么随口一说,但现在真切看到一鹤发老人发狠劲儿的样子,明显不像是随口那么一说!

王伯收敛了许多:“要是没出那档子事,我们村现在也不会落魄到整个镇经济连续十几年都倒数第一。要是村里稍微有个产业,我们也不至于都去外面寻活路,外面哪儿是那么好混的……”

这倒是,贺一鸣自然知道村里有没有产业对村子影响有多大。

王绪拉了拉王伯,不让他再在这话题上说那么多,而是催他带贺一鸣去他家地里瞧瞧。

“王伯他们现在都搭了个小棚子,在学文哥育苗呢,等回头小苗儿稳定些就可以移栽到地里了。”王绪这么门外汉简单介绍着。

而最让贺一鸣感觉稀奇的是,他们正好遇到隔壁家王成军那边在卸“货”。

闻着味儿有些酸臭,但见那边的人都很满意的样子,而且货运车旁边还挨着个小型挖掘机?

贺一鸣不由有些好奇,指着问:“那边是在干嘛?”

随后,王绪他们便详细给他讲了村里人从城市里收购厨余垃圾发酵做堆肥的事情,甚至于王伯还专门挖开他一周前才埋下的厨余垃圾。

一开始贺一鸣是有些拒绝的,但又实在架不住好奇,听他们说像是现在这样的气温,素厨余埋地里一周多就腐烂了,最关键的是还不会发臭。

不会发臭?贺一鸣是不信的。

记忆里的农家肥,只要上上去,接下来十天半个月里路过都是臭气熏天让人睁不开眼的那种。

贺一鸣捏着鼻子落在最后面,而挖开上面厚厚的泥土,下面还真是正在腐烂的各式垃圾们。

一点也不熏眼!

贺一鸣渐渐放松手指,空气里并没有预想中的巨臭,甚至连一点点臭味都闻不到,能闻到的只有淡淡的像是乳酸发酵的微酸气味,这酸味也并不明显,需要用力去嗅才能分辨出来。

听王伯介绍,这是专门买了菌种来发酵,发酵速度更快,也更加安全科学,不会产生异味。

听到最后,竟然还是于歌那东家教他们用的,贺一鸣就更是心里跟被挠了似的直痒痒。

接着他又被介绍去看了发酵12天的厨余垃圾,跟王伯地里的不同,12天的几乎已经看不出来是用什么发酵的了,闻着竟然还有淡淡的清甜味道。

□□介绍说:“是水果店卖不完的烂水果。”

从原本黄色的泥土发酵到最后,竟然变成了发黑发亮的有机肥,这种亲眼所见的变化不亚于体验丰收的喜悦。

贺一鸣干脆又去围观王成军家埋堆肥,只见挖机先在圈出来的那块地方挖一个大坑,然后工人往里面先铺一层垃圾,再撒上一整袋发酵菌种,接着再往上铺一层大约五公分厚的土。

“这是为了吸收垃圾里面多余的水分,水太多也会臭。”王伯适时解释:“铺一层土既可以起到吸收水分的作用,疏松的土壤里头还含有一定量空气,可以帮助发酵菌快速分解。会臭的话主要还是一些厌氧菌发出的气味,有氧发酵不会臭的。”

原来是这样!贺一鸣忽然发现身边这头发几乎都白完了的弓背小老头儿,谈起农业科学来,头头是道。

就这样,一层厨余一层菌一层土,就像是三明治一样层层叠叠,重复个三五遍,大坑便被填满了。

最后还会在上面插上一些塑料管道,也是用来透气用的。

这样一个有机发酵堆肥坑便结束了,接下来像是这样的气候,十天半个月便会发酵成功,着急的话再陈化个把月,便是非常有营养的有机肥了。

而当得知这些都是于歌那东家无任何条件教给这些老农们的时候,贺一鸣想见到他的冲动几乎无法被抑制。

不过王伯王成军等人都在劝他:“去那么早干啥,今天他那山上忙呢,你去了空着手白站着也不好看,等会儿到饭点了去吃就成。”

“啊?”贺一鸣有些不大懂。

在他坚持之下,十点,准时达到林煜文家。

到了地方,贺一鸣就见到最近湍市正红红火火的网红们,一个个儿都穿着背带裤,踩着橡胶鞋,头顶稻草帽,蹲在地里一个个都在苦逼兮兮的捡红薯……

瞧全网粉丝大几百万的董千行和杨多宝,以及最近热度飙升成为网红新秀的远帆……www.youxs.org,贺一鸣顿时有些心慌。

难怪总觉得林煜文这个名字有些耳熟,这不湍市大名鼎鼎的逼王么!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