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卷乱世 第二十一章

“归门会战”落下帷幕后,世人多半以为“振威侯”的好日子到头了,开进北直隶的几十万朝廷军队会在几个月内扫平盘踞各地的反军。

宰相崔义甸本来举荐他的老乡谷大富前往上京担任北方四省的剿匪总司令,不过刘帝却听从李崇福的建议任命国防部副部长陈成大作为钦差大臣督师上京。

正在棘门地区开展游击战的洪时先听到这个消息后大喜过望,周占山和李宏晖却对此感到忧虑,毕竟陈成大在帝国朝廷里有着清廉的美名,“唯一帝皇”还把他称作“反腐能手”。

解围归门并罢黜梁文远后,陈成大召集荒江以北各支部队的主要将领进行训示,他在上京行宫礼堂举行了一场不伦不类的会议。

早先在“崇仁会战”里被反军俘虏的吴献江通过上下打点得以重新出来带兵,他作为陈成大的随员之一赶赴上京并在这场会议里担任主持人。吴献江在诵念陈成大从谷大富那里抄袭的“平贼方略”时,熊达威的门生故吏觉得这篇方略的内容如同大学生论文一般空洞,连篇累牍的套话让下方正在受训的将官提不起精神。

坐在会场“执政台”上的陈成大极为窝火,他从吴献江手里抢过话筒,直接朝着下方众多将领说道:“根据国防部调查,帝国军队里存在严重的问题,诸如保存实力、山头主义、杀良报功、贪污腐败。日后的三个月内,我会对荒江以北的军队重新整编,不合格的将官将会遵照帝国法律追究责任。”

据说陈成大刚刚念完这段话,在座朝廷将校无不脸色阴沉,意犹未尽的剿匪总司令继续说道:“诸位,你们对鄙人的方略有没有意见,我希望大家能畅所欲言。”

熊达威的亲信范荣如同应声虫般回答说道:“我等将士能有今天,上托天子洪福,下赖陈公虎威,怎么能不全心全意为国尽忠呢?将军的方略循序渐进,是一剂解决三荒问题的猛药,我相信不出六个月,‘振威侯’就要去万山吃石头。”

在场军官十之八九都受过“镇国公”恩惠,他们悉数对新长官压抑着一团怒火,这些人不声不响忍到会议结束。熊达威的门生李靖边觉得陈成大是个打官腔的能手,搞派系斗争都要动用冠冕堂皇的理由。如果拿腐败、经商这些罪名进行调查,在场大半将官都要被革职查办。

陈成大整编军队的关键就是把原有部队拆开,然后编入他从南方省份带来的新军,刘帝的嫡系将校得以蚕食熊达威的私人武装。当时东荒、西荒、万山都有不少地区落入反军控制,但是这些地区的官员编制依旧受到保留并领取薪饷,决定干出一番大事业的陈成大果断将其遣散。

私下里在东荒边境地区从事走私活动,开设赌场和签发护照的腐败官吏接连入狱。北直隶的许多军火库也在这一时期频繁发生爆炸,监守自盗的地方官急于在上级调查前销毁证据,毕竟把武器出售给反军是件大罪。地方上战斗力低下,扰民能力极强的民团受到裁撤,滥冒军饷的纸面人不复存在。

上京官吏忙于核实各军人员、武器、装备,大量官吏开设的***、赌场、公司受到取缔。大批媒体赞扬陈成大的出色表现,认为他做了很多人不敢做的事情。

媒体的认知能力往往有限,受到舆论吹捧的陈成大没过多久就在战场上露出了原形。

刘帝二十四年夏季,帝国军队朝方口和丰惠发起进攻,陈成大希望能一举解除反军对天坑的合围。因为东荒地区的铁路运输网受到严重破坏,声势浩大的朝廷军队最终未能攻占这两处据点。

刘帝二十四年秋季,反军发动入侵东荒的“秋季攻势”,达远、粱湖、恭州三县相继陷落,近两万官兵沦为俘虏。

刘帝二十五年春季,“振威侯”联合范希贤再次进犯归门,帝国军队在达远地区迎击反军。经历两个月的激战,赵举贤率军攻占西荒省会归门,昔日梁文远麾下屡立战功的“飞熊师”在反军围攻下几乎灭编,数万官兵惨遭歼灭。同年夏天,反军攻占上饶、磐安、东乡、夷岭等地,帝国军队节节败退,无法组织有效防御。

得知江先主故乡山空陷入反军包围后,刘帝决定重新启用熊达威来挽回大局,天子后来对陈成大作出这样的评价。

“这个废物,多给多丢。”

上京行辕的朝廷将校多半是贪鄙无能的小人,可是“振威侯”控制的反军里同样充斥大量军事白痴,可见陈成大的惨败并不是因为军事上的决策失误。

帝国军队发动的每次攻势普遍难以持久,朝廷的后勤供应面临困境。坐拥大片领土的“唯一帝皇”在削藩战争爆发后难以向军队提供足够的给养和经费,帝国财政状况日益恶化。

对于权力集中的君主而言,中央朝廷为了获得一批坚定支持者不得不向他们提供各种特权。帝国的勋贵子弟都享受着税收减免的权利,随着勋贵集团的财富日益膨胀,税收损失也就越来越大。“唯一帝皇”在自己地盘上的抽税能力非常弱,帝国官吏很难制裁那些拥有高明逃税手段的大生意人。

以往的和平时期,刘帝依靠大肆出售国有土地、发放国债和印钞聚敛财富。地方财政完全没有合理的监督机制,大量资金被浪费在重复的公共设施建设上,战前的朝廷甚至需要拖欠基层官吏的工资。提高税收和开征直接税也无法挽救刘帝的江山,疲惫的老百姓实在没有钞票上缴给刘帝。

难以获取足够报酬的地方官吏往往人浮于事并热衷敲诈百姓,朝廷对地方的动员和掌控能力一直不强。没有庞大特权阶层拖累的反军在收税能力上远远胜过朝廷,帝国军队每年可以获得的预算长期不足。

“唯一帝皇”先后在荒江以北投入几十万增援部队,这些官兵普遍是全国动员令下达后入伍的新兵。原来忠诚度极高的精锐官兵被大量不满刘帝的新兵包围,数量暴增的朝廷军队愈发斗志萎靡。

为了强化针对北直隶地区的控制,刘帝启用自己的心腹爱将郑显道接管梁文远的御林军和和某些熊系军队。这位年轻将军的父亲便是鼎鼎大名的已故宰相郑文和,这种火箭提升的军团长官往往难以服众,不过刘帝觉得只有这样才足够保险。过去梁文远统帅的御林军将士联名抗议此事,“唯一帝皇”向他们下达了一道“不得妄议”的诏书。

取得“归门大捷”的陈成大在派系斗争里也大获全胜,雷厉风行的整军导致大量二线部队受到裁撤,一批将官被直接解除职务。赋闲的将校过去在军队里喜欢对下属呼来喝去,他们到了清水衙门就自然发起牢骚,报纸、网络和电视上指责陈成大的人不在少数。被遣散的朝廷将士大多没有一技之长,这些生活困苦的官兵纷纷投向反军。

陈成大把荒江以北的几十万官兵区分为三六九等。刘帝的嫡系中央军能在军营门口挂上“天军驻地”的牌子,各省地方部队尚且能悬挂“地军驻地”的匾额。投降的反军部队一律被称作“贼军”,兽人组成的辅助部队则被叫做“夷军”。上京行辕对后三类部队采取监视、克扣粮饷、发放劣质装备的措施,这一举动导致后三类部队怨声载道,作战时毫无积极性。

北直隶的反腐运动让朝廷将校苦不堪言,帝国并非刘帝的个人财产,这是一个见者有份的股份制帝国,千千万万的腐败分子都要从刘帝手上分一杯羹。打击腐败等同于挖掘“唯一帝皇”的根基,如果不能捞取好处,朝廷的高级将领自然就丧失了斗志。无论基层官兵如何勇武当先,帝国军队仍旧在一次次内耗里连遭败绩。

朝廷军队在全国各个战场上陷入困境,帝国军队的数量一直处于上升状态,但是反军的力量以一种更快的速度强化。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