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 病尉迟孙立

只见孙立住鞭而立。

众人看来,果然好一条大汉。

淡黄面皮,络腮胡须。

八尺以上身材,三十四五年纪。

开的硬弓,起得劣马。

使一鞭一枪,万夫莫敌。

海边诸寇见了望风而降。

有道是:

胡须黑雾飘,性格流星急。鞭枪最惯熟,弓箭常温习。

阔脸似妆金,双睛如点漆。军中显姓名,病尉迟孙立。

提起孙立,不得不谈的就是他的排名。

水浒传是有原型的。

现在基本认为其原型为《大宋宣和遗事》,《宋江三十六人赞》。

很多人都说施耐庵在起外号的时候都含有深意。

什么及时雨“送江”,智多星“无用”。

其实这名字和外号都不是施耐庵起的。

人家本来就叫这个,只是有些人的外号稍有改动,比如呼延灼的外号从铁鞭改为双鞭。

施耐庵将宋江三十六人为天罡,再加七十二地煞星,创作出了梁山一百单八将。

孙立不管是在《大宋宣和遗事》还是《宋江三十六人赞》中都有出现,而且排名不低。

按理来说他应该必定会是天罡星的一员。

但施耐庵却故意将原本应该排在天罡的一员猛将放在了全寨第三十九位,地煞第三,星号地勇星。

解珍解宝也在三十六人之中,这是前作就有的。qula.org 苹果小说网

按照施耐庵的说法,最终排位是天意。

但我们知道,天意就是作者的意思。

那么有人说孙立排名靠后是因为他没有什么大的功勋。

其实里应外合攻破祝家庄就是孙立献的计,并且亲自带人实行。

而同在天罡的穆弘基本就是个透明人。

参加完白龙庙小聚义,救援宋江之后就隐形了。

孙立帮宋江打下了让他连续吃瘪两次的祝家庄。

这个功劳总比二十来个人一起分的救驾之功要强吧。

还有人说孙立是因为在马军所以排名才靠后。

马军武艺高强的头领太多。

五虎八彪都进不了,只能当个小彪将。

那我们还拿穆弘举例。

三打祝家庄,穆弘曾与祝虎交手三十回合不分胜负。

祝虎基本是祝家三子之中最菜的一个。

孙立跟栾廷玉是师兄弟,两人的武艺最少不分伯仲。

他还在征辽的时候阵斩了燕京骁将寇镇远。

孙立也能与呼延灼不分胜负。

虽然这一点其他八彪骑前列的人也能办到。

但这也至少证明了孙立的武艺至少跟杨志徐宁在一个等级。

上限五虎后三,下限八彪前四不成问题。

最有可能的,就是为了打压登州派系,而故意把登州的首领放在地煞。

梁山是个大山头,大山头上也有小山头。

大家以各自的关系远近抱团。

比如以孙立为首的登州派系一共八人。

一鲁智深为首的二龙山,阮氏三雄刘唐和公孙胜等人为核心的晁盖心腹。

史进和少华山三人关系最好。

宋江的心腹就是从江州带来的人马。

李俊,李逵,戴宗等人。

最后大举义时,江州来的水军头领每一个都刚好压了阮氏三雄一筹。

只能说施耐庵排的很好。

而登州系和其他派系不同的一点就是他们之间不只是以义气为连接,更是以血缘为纽带。

八个人中除了邹氏叔侄全都是亲戚关系。

这就让外人很难插足分化。

打压孙立也许是必要的手段之一。

说回这十几人得授孙立武艺,比一般兵丁绝不一样。

往常一个打三五个普通军士都是信手拈来。

但今日他们要面对的却是自己的武艺教师。

孙立道:“来吧,让我看看你们这些日子有没有进步。”

这些军士都穿着红色战袄,头戴范阳笠。

有的手里拿着单刀,有的手里拿着长枪。

孙立不等他们先动,手持钢鞭直接冲进了进去,犹如虎入羊群。

最前面的两个军士没反应过来,被他分别一鞭打中肋骨,当场捂着胸口缩成一团。

其他人瞬间一拥而上将孙立围在正中间。

孙立同时面对四五个好手的进攻,将钢鞭舞得密不透风,众军士一时之间难以接近。

忽地,他抓住了一个军士的破绽。

低身躲过了一刀横扫,然后拿钢鞭的尖头直戳这军士的脚面。

只听“哎呦!”一声惨呼。

那军士疼的放下兵器,弯下腰,抱着脚。

孙立趁机飞身而起,以他的脊梁当作跳板,猛地飞身而出。

在空中顺便转体一百八十度,一鞭打中了一个军士的后背。

学徒人数再减一。

孙立热身完毕,不再隐藏实力。

他在人群中左挥右杀,传来一阵阵钝器与肉体接触的闷响声。

他先使钢鞭打翻了四个军士,又一脚将第五个踹飞了出去。

军士们转眼间就被打得只剩四个人。

其他人被孙立高超的武艺震惊,一时间没反应过来,被孙立连续两个小挑,直接把帽子挑飞,只见两个帽子在天上边飞边转,有一个短暂的时机连成一线。

孙立见有两个军士联手使单刀来攻。

他便以鞭为剑,挽了个花。

两个军士顿时感觉一阵扭转力袭来。

手里的刀把持不住,被孙立的钢鞭带飞了出去,正好命中从天而降的两顶帽子。

“铛!”的一声钉在了演武场门口的柱子上。

孙立打的畅快淋漓,不由得哈哈大笑。

“不错,有点进步。以后还得加紧练习。”

众军士惨叫着爬起身来,回应道:“谨遵提辖教诲!”

孙立下手极有分寸,别看他们现在叫的惨不忍睹,其实都是皮肉伤,只要拿跌打药酒推散瘀血,没两天就好了。

这样的实战也让这些军士武艺成长得飞快。

他们才接受孙立毒打没几个月,就能以一敌三,甚至敌五。

有个别人的实力已经接近穆春了。

孙立没有要收徒的打算,教授武艺那是教师的事,跟他这个提辖没有关系。

他带这些军士练武,一则是为了解闷,二来等他们练成了,也能给自己当陪练。

孙立收拾了一下衣服,此时一个身穿黑色长袍的家丁跑了进来。

“提辖,提辖!有两个人在外面求见提辖,说是祝家庄栾廷玉教师派来的。”

“哦!”

孙立面色一变。

随后冷哼一声将钢鞭丢在地上。

转身进到了大堂中。

孙立让人将他们请进大堂。

二人进来之后连忙拱手行礼。

“小人见过孙提辖。”

孙立笑道:“好,两位请坐吧。”

两人没有就座,而是从身后解下背包。

放在了孙立手边的桌子上。

一打开,竟然是大包的黄白之物。

“这是祝老太公给提辖的一点心意,请提辖笑纳。”

孙立笑了两声,站起身来。

拿起桌子上的手巾擦了擦汗。

“正所谓,无功不受禄。我又不认识他祝太公,何故收他的银两。”

那人笑道:“提辖马上就要换防到郓州了,以后咱们同在一地,经常联络不是正好吗?”

孙立眉头一皱:“我要换防到郓州,你听谁说的?”

那人说道:“这是郓州府尹大人请本路兵马司调拨的,提辖没收到公函吗?”

孙立说:“我从未收到换防的公函。”

“哦,那想来是我们两个来的早了,传信的公人现在还在路上,对了这里还有栾教师的亲笔书信,请提辖过目。”

孙立接过书信。

按理来说调兵换防的公文属于最紧急的公文之一。

一般不会晚这么多。

连祝家送礼的庄客都到了,公文还没到。

不过也可能是中途出了意外,比如马匹跑到一半失了前蹄把腿摔断了,也是有可能的。

他拆开了书信,粗略的扫了两眼。

不由地笑出了声来。

“哈哈哈,我跟栾廷玉拜的一个师傅,学的一样的本事。当初只是说学好文武艺,共同报效国家。他却贪图钱财,去那祝家庄做了枪棒教头,给地主豪绅看家护院。哈哈哈哈,他怕是早就忘了我这个穷师兄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