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燕王妃,徐妙云!1/7(求鲜花!求评价票!求月票!)

“大兄回来了?咦,怎么不见姐夫,你两人今日没一起下朝吗?”

“对了大兄,朝堂之事议得如何?”

中山武宁王府。

徐辉祖刚一进门,就看到弟弟徐增寿迎了过来。

之前有看到燕王府的马车就在外面,所以徐辉祖问道:“王妃回来了?”

徐增寿点头:“在前厅,正与妙锦和妙华聊天。”

中山王徐达一门,四子四女。

四子中,按年纪大小,分别是长子徐辉祖,二子徐辉福,三子徐增寿,四子徐膺绪。

(历史上,徐达四子名叫徐允恭、徐允德、徐允良、徐允迪,洪武二十五年,朱元璋把朱允炆立为皇太孙后,为了替老友的儿子避讳,才替他们改为辉祖、膺绪,增寿,敬祖,这里为了方便大家记忆,就直接用后来的名字了。)

四女中,嫡长女徐妙云,次女徐妙清,三女徐妙锦,四女徐妙华。

别看徐辉祖名字显老,实际这会儿他也不过才三十出头。

正因为这样,虽然继承了老爹的爵位,被封为魏国公,但是徐辉祖在朝堂上很少说话。

一来是民间百姓都知道,徐家与朱家的关系很微妙,如此一来,徐辉祖在朝堂上的表态有时候就很敏感。

二来徐辉祖领的是中军都督府的差使,一般朝堂之上除了有战事要议,武官们都是很少发言的,顶多出来附议,搞搞气氛。

而除了徐辉祖在中军都督府办事外,三子徐增寿也在军中效力。

洪武二十三年,徐增寿就跟随姐夫朱棣出征胡寇乃儿不花,立下过功劳。

洪武二十四年,又以勋卫奉命前往陕西练兵防边。

最近是太子巡察西北,徐增寿才以护卫为名,随朱标回京的。

剩下的二子徐辉福多病,小时候差点就没了。

而四子徐膺绪则是庶子,妾室孙氏所生。

目前在尚宝司卿办差。

不过相比中军都督府还是个正经的差使。

尚宝司卿就偏向于养闲人的地方了,负责的是宝玺、符牌、印章这类东西的保管。

至于徐达的四个女儿。

长女徐妙云。

十五岁就嫁给了燕王朱棣,眼下虽然才三十岁,却已经是几个孩子的妈了。

其中最大的儿子朱高炽比朱允烨还大一岁。

二女徐妙清。

上一年,也就是洪武二十四年刚被封为代王妃,嫁给了代王朱桂。

眼下还待字闺中的,就是三女徐妙锦和四女徐妙华了。

听到兄长的声音,徐妙锦最先跑了出来,问的还是徐增寿的问题:朝堂之事议得怎样?

徐辉祖心里有些别扭。

实则他不太喜欢朱棣。

在他看来,朱棣就是这大明朝最大的乱臣。

嗯。

当然,现在要加个之一了。

但是他不喜欢归不喜欢,倒没有到厌恶的程度,况且他虽不喜欢,全家上下却一个个都喜欢。

时间久了,徐辉祖也就没那么绝对了,该怎么相处还是怎么相处。

燕王妃徐妙云也缓缓走了出来:“兄长,是皇上留下燕王了吧。”

到底是做人家王妃的人,看到徐辉祖一个人回来,大致也猜到是什么情况。

徐妙锦瞬间兴奋:“啊,如此说来,姐夫就藩南京岂不是成了,恭喜姐姐!”

徐妙云抿嘴一笑,如果燕王能够借这次改议迁都之事,改就藩南京,那对一家人来说也是好事。

实则徐妙云也和哥哥徐辉祖一样的心思,不希望朱棣抱太多危险的心思。

眼下太子还是太子,当然会是敦善的皇兄。

可太子成了皇上之后呢?

他还是你以为的那个皇兄吗。

史书里兄弟相残之事多了去,哪种情况是没有发生过的?

所以徐妙云心中自想,朱棣要是能就藩南京,那就会被方方面面的眼睛看住,不似在北平,山高皇帝远的,私底下动作太多。

但徐妙云哪里知道,有野心的人你就是把他贬到漠北去他也能闹出动静来。

如果朱棣就藩南京,非但无法牵制住他,反倒是让他生出更多的心思来。

不过也不是徐妙云看不透这点。

主要是朱棣在他面前,所表现出来的就是如果能够就藩南京,那徐妙云就可以与兄弟姐妹多多相处,还可以时常去拜祭父亲徐达。

徐妙云虽然聪慧,少时就有“女诸生”的称号,但聪慧不代表事事就都能看透。

而政治是人类自古以来最深的一门学问,外人只能看个热闹,只有身处其中才知道这水有多深,这待在里面的人心思有多沉。

看着一众高兴的兄弟姐妹,徐辉祖原本也不想扫兴。

但这事稍后就会传开了,所以他也不想徐妙锦等人空欢喜一场,直言就道:

“南京城恐怕是没戏了,现在的情况是,希望燕王能有个办法,别真被封到辽东去。”

徐妙云:“???”

————————————

又是新的一天,大家的花花、评价票都更新了,给本书投点吧。

暑期三天优惠活动,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8月13日到8月15日)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