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旱情汹汹

春耕的事是一拖再拖,这样下去,今岁就算不旱,扶风县也要歉收。

无奈之下,朱谊江召集县中大户、地方士绅、四乡甲长到县中商讨解决春耕的问题。

县尊邀请,谁敢不给面子,况且还是为了解决春耕的事,所以受邀之人悉数到齐。

二堂内,众士绅大户你一言我一嘴,总结起来就四条,缺种子、缺农具、缺耕牛、缺水。

去年大旱,全县歉收,田地多的士绅大户还好,就算他们的收成再少,那也比普通百姓多了太多。

况且他们都有存粮,可普通百姓就只能依靠收获的少量粮食过活,不被饿死就是好的了,哪还有种子播种。

农具属于消耗品,用久了会有磨损。

耕牛普通百姓根本养不起,所以扶风县的耕牛本就少,有也集中在士绅大户家里。

至于缺水,则是因为去年大旱,今岁不下雨,没水种出来也要枯死,所以这个问题最严重。

朱谊江同县丞周淼,主薄汪文升一阵商量后有了决定。

“老天爷不下雨确实是大事,不过好在本县东有漆河,西有韦水,全县百姓均可去取水,拥有两河沿岸田地者不得阻挠,否则本官严惩不贷。”

说到这里,他还有意识的看了一眼县中的士绅大户,因为两河沿岸的田地多是他们的。

“春耕的种子由县衙向县内士绅大户筹借,各乡里甲长里长根据本乡里田亩的多寡从县中支取种粮,待得收获之后,在返还县中,由县衙再返还借粮的士绅大户。”

他看向县内众士绅大户,说道:“灾年不易,就不要计较利息了,你们也不缺那点儿粮食。”

闻言,县中士绅大户连忙点头,有老者道:“既然县尊已经开口,我等自然遵从。”

朱谊江笑道:“班老太爷果然深明大义。”

旋即道:“县衙库中尚存有一些铁料,汪主薄。”

“下官在。”

“你今日就派人召集县内匠户来打造农具,完成后立即分发下去。”

“遵命。”

“至于耕牛,本官尽力筹措一批,再加上一些驴骡,百姓们共用,不过肯定不够,所以也只能辛苦百姓了,多用些力气,多花些时间,尽快完成春耕。”

听到这话,四个甲长连忙陪笑道:“县衙已经帮忙解决了大问题,我们受些苦与累又何妨。”

“好了,你们都回去准备吧。”

说罢,朱谊江起身离去。

内宅会客厅里,朱存极已经早早等着了。

“父亲与士绅大户商量的如何了?”

“自然是应下了。”

“父亲在扶风为官九载,积威日久,县中人莫敢不从。”

朱谊江坐下后摆了摆手说道:“不说这些了,既然让全县百姓尽快完成春耕,为父这个知县就要做好表率,我家尚未完成春耕的田地,必须在七日,不,五日里完成。”

朱谊江在扶风县为官九载,而且还不愿意离开,往上使银子想要留下,就是因为他在县内置办了很大一笔田产。

这笔田产是西安田产的两倍,达到了一百顷,而且都是靠河的好地,可以说朱家在扶风县的产业一点儿不比扎根本地的士绅大户少了。

这些田产每年为朱家带来不菲的收入,否则仅靠一个知县的身份,朱家不可能用得起那么多奴婢仆人,甚至还建了马厩,养了好些能上战场的良马,要知道这些马吃的要比人可多多了。

也正是靠着这些田产,以及商人沈迹章,代云萍父亲代宏山的支持,朱谊江才能够在这扶风县的一亩三分地上说一不二,俨然一副土皇帝的样子。

“黄奴,你跟黑子要去督促。”

“是,父亲。”

有了县令大人的背书,以及衙门的全力支持,整个扶风县老百姓加入到了轰轰烈烈的春耕行动中去。

翻地,没有好农具,用以往的坏农具也要翻地,没有耕牛就多花时间,一家老小全部上,一定要完成春耕。

好在县尊承诺的农具、驴骡、种子都按时送到了各乡里,百姓们见到这些东西干的就更加起劲儿了。

自家田地离漆河与韦水近的就挖渠引水,田地离的远的,就发动全家人,拿着锅碗瓢盆去河里打水,来来回回也不见喊累。

这种时候,就算是苦了自己,也要喂饱土里的种子,否则来年就要挨饿。

每日,朱存极与朱存休都会去城外,视察自家田地春耕的进度。

这两兄弟出生时朱家已经发迹,不过朱谊江小的时候,朱家尚未发迹,尚属于底层宗室,过着有这顿没下顿的日子,他知道饿肚子的痛苦,所以朱家对待佃户还是比较好的,最起码能让佃户们吃饱。

这从他组织县中百姓春耕就看的出来,若是换了别县的知县大老爷,借着收税的名义加一些,忙着给自己收银子还来不及,怎么可能帮助百姓解决现实困难,助力他们完成春耕。

瞧着佃户忙活的样子,朱存极道:“不行,速度还是慢了。”

闻言,朱存休道:“黄奴,我们家佃户的速度已经够快了,你去看看,哪家的佃户能像我们家佃户这般积极勤快的。”

朱存极却是不管这些,只见他站到一块大石上,朝着在田里劳作的佃户们大喊道:“你们听着,春耕期间,每天早中晚三餐,且顿顿有肉,要是能在四天内完成春耕,每人再赐三斤。”

不管别人是怎么吃的,反正朱存极就是一日三餐,他也习惯了一日三餐。

肉?

田间顿时就响起了佃户们的欢呼声,这年头,能吃饱就不错了,肉,想都不用想。

而大少爷竟然承诺给他们吃肉,而且还是一日三餐,要知道,即便是大户人家也不一定能享受一日三餐,普通人家就更别提了,都是一日两餐,甚至一日一餐。

关键不仅有的吃,竟然还有的拿,三斤肉啊,足足三斤肉,想一想就让人流口水。

“兄弟们,加紧干,干完了领肉回家给婆娘娃吃。”

“干完了领肉回家给婆娘娃吃。”

有汉子喊道,得到了众佃户兴奋的回应。

在肉的鼓励下,佃户们爆发出了巨大的潜力,仅仅用了四天就完成了春耕。

而直到二月末,扶风全县才完成了春耕。

可惜天公不作美,春耕之后仍旧滴雨未下。

“大人,春耕至今未下一滴雨,今年夏粮怕是要歉收。”

“不是怕,而是一定会歉收。”朱谊江纠正道。

他在堂内来回踱步,好一会儿后,才下定决心,“传本官的命令,全力抢救沿河两岸的作物。”

闻言,汪文升震惊道:“大人,其他地方的作物就都不管了?”

“不管了,能救一部分作物就救一部分,只要保证沿河两岸的作物生长,扶风县就还有再来的机会。”

只要沿河两岸的作物能有收获,扶风县百姓的命又能再续上数月,给了百姓再次播种的机会,虽然依旧会饿死不少人,可更多的人却能活下来。

“下官明白了。”

朱谊江的一声令下,全县百姓抢救沿河两岸的作物,而这些田地上的作物收获了,必须要上交县衙一半,用以赈济扶风县的百姓。

五月末,六月初,陕西开始夏收。

毫无疑问,因为大旱的缘故,各府各县都歉收。

没有收获的百姓为了活命,只有带着家人逃荒,向着各地城池汇聚。

扶风县衙获得了沿河两岸田地中收获的一半粮食,靠着这部分粮食,以及士绅大户施粥,全县尚算安定。

当然,这是相比整个陕西来说。

饭堂,朱家众人围着饭桌坐了一圈,看着桌上浓稠的粥、馒头、包子、咸菜,却是无一人敢吃,因为当家人还没到。

“哈哈,好,好啊。”未看到人,就已经先听到了朱谊江的笑声。

很快,他就面带笑容的走了进来,众人起身见礼。

朱谊江走到主位坐下,向下压了压手,笑道:“好了,都坐下吃饭吧。”

闻言,众人才敢坐下吃饭。

朱存极一边吃着,一边打量着自己的父亲,好一会儿终于忍不住问道:“父亲今日的心情不错?”

因为大旱的原因,朱谊江数月来很是忙碌,他上次见自己父亲如此高兴,还是自己与堂弟从西安城回来时。

“为父刚刚收到从西安城送来的朝廷简报,五月,陛下命人烧了《三朝要典》。”

说到这里,朱谊江又忍不住哈哈笑道:“痛快,痛快啊。”

“父亲说的可是魏忠贤让顾秉谦、黄立极、冯铨等人编撰的那份推翻梃击、红丸、移宫三大案的《三朝要典》?”

“正是此书,魏忠贤等阉党推翻三朝要案,借以坑害忠良,好在有圣天子临朝,年前诛杀阉党成员,今又焚烧此歪理邪书,还三朝忠良一个清白。”

朱存极假笑道:“如此确实值得高兴。”

旁边的朱存休眼珠一转,道:“伯父,如此痛快人心的事,当饮一大杯。”

“所言有理,来人去取一壶酒来。”

朱谊江捋着胡须说道。

【注释】

1、明朝一斤为五百九十克,书中采用一斤五百克,各个数据间已经做好了换算。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